魏 凈,李仲先,付麗萍
(攀枝花學院 學報編輯部,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地方高校學報是地方高校的“窗口”,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學校的地理地置和歷史淵源,難以打造成精品期刊,因此地方高校學校應根據學報的學術資源和背景,設立具有優勢或顯著特點的欄目。特色欄目是期刊特色的重要體現,是高校學報的“名片”,地方高報學報應充分發揮其特色優勢,突出地方性、區域性的特色,根據地方區域文化和優勢資源打造高校學報的特色欄目。特色欄品的打造對于增強期刊在專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提升期刊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特色欄目建設,可以突顯學報的特色,塑造學報的品牌,提高學報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金沙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金沙江文化是指金沙江的流域文化,攀枝花地處川西南、滇西北,地處金沙江流域中段,是金沙江文化的重要腹地,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是支持金沙江欄目建設和發展的寶貴資源。攀枝花具備樹立金沙江文化品牌的基本條件,逐漸形成了金沙江文化這一新型的地域文化。金沙江文化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整合民族風情、川滇特色明顯的彝族文化、納西文化、傈僳文化、笮海鹽文化、漂流文化、絲路文化、茶馬文化等文化元素。[1]12-14
2008年,《攀枝花學院學報》在對攀枝花地區的歷史文化特點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組織專家者對欄目設置進行充分的討論,精心策劃,立足金沙江地域特色,確定設置了“金沙江文化研究”欄目作為特色欄目,學報積極支持此欄目的打造工作,積極開展組稿工作,嚴把稿件質量關。學報每年出版4期社會科學版期刊,每期不間斷刊登“金沙江文化研究”欄目文章,自欄目開設以來,截止2020年第1期,已刊載112篇關于金沙江流域的歷史、文化、民族特色、地域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近年來金沙江文化研究欄目研究方向和涉及的學科領域日趨多元化,將學術發展與地域特色結合起來,如體現攀枝花建設的三線建設文化、攀枝花康養旅游文化建設等內容。
《攀枝花學院學報》“金沙江文化研究”欄目刊載的研究成果在川西南滇西北地區的高校和社科研究人員中有較為廣泛的影響,體現了學報辦刊的特色,受到業內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為期刊帶來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欄目在2018年被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學報特色欄目”;2019年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金沙江文化研究”特色欄目不僅展示了攀枝花的地域文化、學科專業的發展水平,也提升了學報的影響力。
欄目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已擁有一批固定的作者隊伍。如攀枝花學院本校的作者有唐世貴、李仲先、唐曉梅、雷應朝、馬東艷、楊開華、賴啟航、劉忠良、代璐遙、李生軍、周萍、錢鵬鳴等,地方學者有普光蒙、蕭云從、劉慶華、蔡斌、蘭玉英等。正是由于這些作者的支持,“金沙江文化”欄目才能得到穩定的發展。
地方高校學報的發展長期以來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如學科發展、地域位置、作者隊伍、政策支持、編輯人才等因素。導致地方高校學報欄目建設困難重重。
1.缺少優質稿源。目前《攀枝花學院學報》“金沙江文化”欄目收稿量不足,優質稿源短缺。由于地方高校學報的發行范圍狹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高、學校內部科研評價方式等原因,難以吸引高質量的稿件,本校高質量稿件大多流向核心期刊或國內外知名期刊,導致與特色欄目有關的優質稿件不足。稿件整體學術質量不高,從而轉載率,引用率低。
2.投入不夠,資金短缺。目前地方高校的學報都屬于事業單位下的非獨立法人,不參與市場競爭,辦刊經費由上級主辦單位撥款,沒有創收。《攀枝花學院學報》雖已爭取到學校資金支持,免收版面費和審稿費,但在支付印刷費,稿酬及日常各項必要支出后難有結余。其一,吸引特色欄目稿件的稿酬不足,攀枝花學院學報的特色欄目稿件僅是按100元每千字的標準支付作者稿酬。其二,編輯外出學習、交流的經費有限。
3.地方高校學報新媒體技術運用情況不佳。很多地方高校雖已使用學報專用系統網頁,但界面更新較慢,缺乏交互功能。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移動終端開發不足,存在微信公眾號開通數量少、發文數量少、內容更新慢,關注人少、影響力小等問題。
4.學報編輯部管理不足。由于高校學報沒有經費和銷售壓力,編輯部工作的動力不夠,其內部管理呈固化之勢,編輯主要工作是審稿、編輯及校對,作者研討會開展得不多,與欄目作者溝通較少。[2]596-600
地方高校學報應充分發揮其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突出地域性、地方性的特點,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特色欄目打造策略。
高校學報與高校所在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所依托的高校及其學科影響著學報的專業水平、刊物特色及學術影響力。[3]55-57首先特色欄目設置要從本校的優勢學科和歷史傳統出發,根據本校目前科研團隊優勢和人才優勢,確定學報特色欄目的內容定位;其次特色欄目設置要與地方政府緊密配合,圍繞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重點課題,如攀枝花學院學報根據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設立了“金沙江文化欄目研究”,2020年,攀枝花學院學報不斷探索辦刊特色,根據本地區發展目標及區域特點,新設立了“康養經濟研究”欄目。
期刊學術影響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稿源的競爭,優質的稿源是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決定因素。高質量的稿源能提升期刊的被引頻次,增強影響力。地方高校學報的欄目由于知名度不高,特色欄目的稿源存在嚴重不足的情況。要保證有充足、穩定的優質稿源,編輯要主動開展組稿,做好作者隊伍的建設和維護工作。
1.建立本地區作者群,加強作者隊伍建設。第一,積極組織本校及本區域作者群的建設,有針對性地做好校內作者的約稿工作,爭取校內優質稿件。攀枝花學院有一群專門進行金沙江文化研究的固定作者,學報特色欄目中50%以上的稿件來自于校內作者。編輯可積極追蹤本校老師的區域文化項目的進展情況,如攀枝花學院校內老師申報獲批的金沙化流域文化的科研項目“《山海經》圖像類別與當代動畫角色模型構建美學理論體系研究”“攀枝花俚濮人民居文化內涵研究”“迤沙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攀枝花民族傳統村落檔案史科的保護與利用”等,這些地方項目的成果通過“金沙江文化”欄目展現,不僅推介了項目學術成果,也為“金沙江文化”欄目充實了稿源,體現了學科特色。第二,編輯部應多跟本區域校外科研單位聯系,獲得優質稿源。校外科研單位的研究成果在特色欄目上發表,既加強了學術交流,又擴大了學報的影響力。
2.積極發展欄目研究領域內的專家和學者,通過開展學術研討會的形式建立穩定的作者群,開展組稿。編輯應走出去,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相關專業文章,編輯應積極參加欄目相關的學術會議,了解學術熱點、前沿及發展趨勢,并對學報特色欄目研究內容進行宣傳,對欄目研究內容、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學術爭議問題等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向作者主動約稿,以便建立起一支穩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隊伍,讓學報獲得充足的、高質量的稿源。[5]57-59攀枝花學院學報積極召開和參與周邊地區的學術研討會,發展了四川省涼山州、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等地區的優質稿源。
3.編輯部可利用微信或QQ建立專欄作者群。編輯部通過群公告發布專欄寫作要求,編輯可就欄目宗旨、選題范疇,論文要求等內容與作者進行交流,作者之間也可以交流寫作心得。通過設立QQ群或微信群,為組織優秀稿源起到促進作用,有利于建立穩定的特色欄目作者群。
4.實行稿酬激勵機制,吸引優質稿源。編輯部可制定稿酬激勵制度,如攀枝花學院學報制定了《特色欄目稿酬發放辦法》,對特色欄目作者和特約稿源引薦者給予了獎勵,對被《新華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全文轉載及論點摘要的論文給予獎勵。
編輯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刊物及欄目質量的高低,在編輯出版工作中,起到關鍵或決定性作用的是編輯隊伍的素質和能力。[4]126-128如果編輯對自己所負責的學科沒有深入的研究,不能系統把握本學科的歷史和發展現狀,在特色欄目的審稿時,就難以對稿件做出正確的判斷。[5]57-59
1.提升編輯工作素養。
長期以來,由于學校不夠重視、高校經費緊張等原因,導致地方高校編輯力量薄弱。地方高校編輯部一般僅為有兩三人,與核心期刊的5至10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編輯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不多,對外聯系較少,市場意識淡薄,難以適應學報發展的需要。
學報要重視編輯的素養提升,提高編輯的業務能力和策劃水平。一是編輯部內部定期召開會議,互相交流學習,提升編輯的業務水平,深入多角度地探討特色欄目的選題。二是鼓勵編輯主動走出去,多走出去與行業人員進行交流,開拓視野,及時掌握學術熱點和焦點問題,為特色欄目建設奠定基礎;走進專家團隊,與專家進行面對面交流。三是編輯也要不斷加強學習,參與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自己的編輯專業素養和學科專業素養,提高策劃能力。
2.改革編輯工作方式,稿件策劃過程中發揮主動性、創造性
傳統的學報編輯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對稿件的篩選、編輯與加工,而忽視了對稿件的策劃。編輯長期處于被動狀態,坐等稿件上門,不主動約稿,缺乏主動性,就難以提高特色欄目的稿件質量。
學報編輯應該在學術研究和社會需要、讀者需要之間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甚至在某種意義起到引領學術研究的作用。[6]125-128編輯應加強努力,在選稿、組稿過稿中應充分發揮主動性、開放性、創造性,提高編輯隊伍的創新精神。[7]97-102以攀枝花學院學報的金沙江文化特色欄目為例,編輯應該深入地方,了解金沙化文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密切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聯系,深入挖掘并將其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以學術的力量解決地方發展過程的問題,為地方經濟服務。
欄目主持人多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主要負責地方高校學報特色欄目的選題、策劃、組稿等工作。[8]58-60可聘請相關學科學術領先者擔任,以起到學術引導作用,欄目主持人的形式靈活多樣,既可固定不變,也可有一定變化。欄目主持人學界人脈較廣,能夠明晰學術研究前沿信息,充分發揮組稿、薦稿的作用,還可對稿件進行嚴格把關。欄目主持人制度對于提升學報形象,提高欄目作者的凝聚力,增強欄目的學術性和宣傳性,加強學術交流有著積極的意義。
欄目主持人在組稿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與學術影響,針對他所主持欄目的特點和稿件作者的特點,組織到一些觀點新穎、視角獨特、資料翔實、論證有力,甚至是不同專家的思想各異的學術性文章,在體現出其分管學科的專業性與前沿性的基礎上凸顯出欄目的特色性與刊物的知名度。[8]58-60欄目主持人可起到欄目稿件把關的作用,增強欄目的學術性和宣傳性。
良好的學術質量是刊物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地方高校需加強對學報的管理,加強稿件質量監控,進一步規范編輯出版工作,學報優化工作流程,加強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做到環節到人,分工到位,職責明確。
編輯部內部管理對于刊物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需要編輯工作者客觀對待所有稿件,嚴格審核程序,加強同行專家評審制度,堅決執行三審制。由編輯人員對稿件進行初審,在初審中,編輯人員認真審讀稿件全文,進行學術不端查詢,對選題內容的社會效益、文化價值和出版價值進行嚴格審查,嚴格把好導向關、知識關、文字關等。初審編輯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態度,對學報特色建設起到關鍵作用。其次經編輯人員初審過的稿件,送給相關學科專家進行盲審,要求學科專家對稿件的創新性、學術性、知識性、邏輯結構等提出詳細的審稿意見。最后由學報主編終審。主編根據責任編輯和專家意見,提出意見。編輯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編輯行業的標準規范,控制好編輯出版過程中每一個環節,有效確保刊發文章的質量。結合期刊的具體情況,在每期刊物編輯出版完成后,及時對編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使編輯工作不斷進步。
構建特色欄目需要大量投入,如充足的稿源、政策支持、編輯人員,還需要學校的財政投入。第一,特色欄目的優秀稿件需要約稿,而約稿需要支付一定的稿酬。為了獲得優質稿源,可適當提高特色欄目優質稿件的稿酬,學報應積極爭取學校經費的支持。第二,編輯部應積極申報各級出版類項目,增加基金支持,增加辦刊經費。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的發展和媒體競爭的加劇,媒體融合在世界內范圍內業已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現象,對學術期刊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巨大沖擊。[9]521-524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具有迅速、便捷、營銷成本低、受眾面廣、傳播力強的特點[10]99-102。第一,建立網絡平臺系統,及時更新網頁界面,增加網頁交互功能,利用網絡平臺擴大影響力,促進學術論文的傳播和交流,拓展傳播路徑和受眾對象,提高欄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第二,建立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推廣特色欄目文章,及時將特色欄目的目錄、刊載論文、征稿宣傳等以不同載體的形式呈現給作者和讀者,提高論文的推送的曝光率和有效接收度,每期即時更新目錄和文章,提升期刊的傳播交流功能,并重點推出特色欄目的文章,發布特色欄目的征稿信息;[11]63-65通過微信公眾號移動端平臺,訪問者無須登陸網站就可迅速訪問平臺,獲得相關信息,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可以為欄目的相關熱點話題,如學術會議、前沿資訊、研究團隊介紹;通過微信平臺的即時對話功能,編輯與審稿專家、作者、讀者的溝通也變得更便捷,更利于編輯部與專家作者、讀者建立良好的關系。
特色欄目是期刊特色的體現,是期刊宣傳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對于增強期刊的知名度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金沙江文化研究”欄目自創辦以來,經過十余年努力,有固定的作者群,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和刊物競爭壓力的增大,地方高校學報需要不斷探索建設特色欄目的新思路,定位準確,應從發展優質稿源、加強編輯部管理、學校政策支持方面加以重視,進一步提升特色欄目的影響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