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民航局修訂發布了《運輸航空公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第八版)》(以下簡稱《指南(第八版)》)。
民航局官網表示,《指南(第八版)》在《指南(第七版)》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防控要求。機組人員管理方面,科學從嚴調整了國際/地區航班機組的入境隔離政策,加大核酸主動篩查頻次,加強人員健康監測,并增加了機組人員疫情防控承諾的有關要求。國內航班方面,在分級防控措施上提出了更精準、有效的適時動態調整方案。地面保障人員管理方面,進一步明確了入境航班地面保障人員的管理責任,對入境保障地面人員的崗位要求、工作流程、健康監測等方面的防控措施做出更加全面、細化的要求。
最新指南在機組人員執勤期間的防控措施上,新規定執行航班任務前,機組人員需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而在國際/地區航班機組人員隔離及管理方案方面,客貨運航班過夜機組、未過夜機組、未過夜但因需要入關在境外短暫停留的飛行機組和隨機機務、未下機的飛行機組和隨機機務,都加大了核酸主動篩查頻次。
其中國際/地區客貨運航班過夜機組從原來隔離期間在入境第3日、第7日進行核酸檢測外,新增入境當日進行核酸檢測以及在入境第14日采集1 份鼻咽拭子樣本,使用兩種核酸檢測試劑檢測,2 次檢測原則上由不同檢測機構開展。
此外,原要求國際/地區高風險客運航班的境外過夜機組人員需要在解除隔離后增加健康監測7 天。而最新指南中,要求所有國際/地區客運、貨運航班過夜機組全部進行健康監測,國際/地區客運航班過夜機組健康監測期間第2日、第7日進行核酸檢測。
對于客運航班未下機的,從原來的入境后第5-7日內和第14日進行兩次核酸檢測變更為需進行健康監測7 天,期間每隔1 天開展1 次核酸檢測;對于貨運航班未下機的,新增進行健康監測7 天,期間每隔1 天開展1 次核酸檢測。
對于未過夜但因需要入關在境外短暫停留的,從“入境首次核酸檢測陰性后免于集中或居家隔離,入境后第7日、14日進行核酸檢測”變為“入境后集中隔離7 天,健康監測7 天,隔離期間,每隔1 天進行1 次核酸檢測,健康監測期間,第2日和第7日進行核酸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第八版)》在入境隔離期間的管理上,對于集中隔離滿7日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的機組人員新提出了一條人性化的措施,“在獲得航空公司許可后,方可在集中隔離點的指定區域內按照要求從事體育鍛煉活動。”
《指南(第八版)》對于航空人員心理健康管理也提出了更加詳細具體的措施,其中包括借助心理學專業團隊,加強專業技術應用;加強了解空勤人員需求并給予現實支持,優先解決實際問題;規范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的工作流程和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