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瓊(湖南省益陽市委黨校)
“十四五”時期(2021-2025)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步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一個五年,對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對于圖書館——提高國民素質、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水平這一重要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我國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新”表現為“高質量的發展”。制定圖書館事業的未來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在充分了解我國國情和現階段發展背景的前提下,需要以“十四五”規劃為突破點,為圖書館高質量發展提供方向,一要做到統籌兼顧,二要重視行業標準,三要做到立足國情,加快提升“十四五”規劃下圖書館發展的新方向。
2020 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國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建設。2020年下半年,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的黨中央指導下,開啟“十四五”規劃新發展規劃。自2020 年下半年始,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導下,各行各業都在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各圖書館也陸續制定自己的“十四五”發展規劃。正視當下國情,放眼未來發展趨勢,科學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是圖書館戰略部署的重中之重,同時,如何通過規劃來驅動圖書館“十四五”時期實現高質量的轉型發展,也是未來五年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就目前而言,圖書館制定“十四五”規劃要正視以下國情: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經濟陷入緊張模式,世界主要經濟體基本經濟呈現衰退趨勢,對世界多個地區經濟發展、民生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受疫情和其他自然災害影響,我國財政支出中政府對公共文化教育的投入資金降低,圖書館前期規劃因經費收縮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為更好解決民生問題、維持社會穩定和保障公民基本權益,公共文化教育的資金投入當中分給公共圖書館的部分將會大大縮減。縱觀現階段國際形勢,經費收縮的現象在未來幾年還會大概率延續。
目前,大數據、云存儲、移動互聯等技術正在飛速發展,科學制定圖書館“十四五”期間發展規劃勢必將創新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以更好、更快、更全面整合社會資源,以圖書館云服務來實現紙質書、電子圖書、數字信息一體化資源等為一整體的新概念圖書館,建立圖書館云賬戶,方便公民網上自主注冊、找書、閱讀,同時根據網絡數據分析設置偏好、信息網,優化用戶體驗,提高閱讀效率,使廣大群眾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享受圖書館帶來的服務,暢游知識海洋。
隨著社會的智能互聯,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也由實地、人工逐步轉為網絡、智能,智能多元服務將成為圖書館“十四五”新的發展方向。轉變服務模式,需要整合資源,需要發展相關技術。首先,充分整合圖書資源,建立“云圖書館”;其次,加快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開發、投入,充分利用已有資源來加速實現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數據化、智能化;再次,提升智能云服務,網絡資源除了提供技術支持,也能提供更優質、更便利、更貼心的服務,在關于賬戶注冊、圖書尋找、偏好設置、智能答疑上,圖書館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開發,圖書館的定位不再只是線下,“十四五”規劃下的圖書館也要注意互聯網平臺的搭建,從而將線下圖書館和線上圖書館完美融合,將線下圖書館環境氛圍好、實用性強、具有可觸摸性的優勢以及線上圖書館用戶自主注冊、查找便捷、存儲快速、大數據統計整合計算的優勢結合在一起,讓人們享受更流暢的閱讀服務,享受更便捷的服務體驗。“互聯網+線下”圖書館將成為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
互聯網平臺不但能夠將電子圖書、數字資源、紙質文本等館藏類型統一管理,還能夠實現線上用戶自主注冊、大數據統計分析、資源整合與優化等功能,是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途徑。
“十四五”期間圖書館不再只是為人們的閱讀提供服務,而應當致力于打造富于民族精神、有溫度、有知識、有科技的多元化圖書館,為提升人民素質全面發展,為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而做出自己獨有的貢獻,切實做到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新概念圖書館標準化業務,通過數字互聯實現創新驅動下的管理與服務,為建設具有匯聚知識、創新服務、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智慧圖書體驗的新概念圖書館不懈努力。以此為突破口,圖書館“十四五”規劃應結合以下三點重點做出改變:
首先,明確當前的主要發展目標,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展離不開社會實踐,發展離不開對現實的準確把握,因此制定圖書館“十四五”規劃必須以現實為依托,結合實情,通過對未來發展需要的準確把握,經過反復調研,確定合理方案。例如,發展要結合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設發展需要;發展要結合當地數字互聯的發展技術,致力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化圖書館建設;發展要注重優化服務體驗,為群眾提供個性化、人性化、智能化、開放式的更高層次的體驗,建設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圖書館體系。
其次,圖書館應當尋求特有發展方向。例如,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圖書館,其直接突破口是基于讀者需求的正確把握;而以服務為導向的圖書館,其直接突破口則是如何提供更便利、更優質、更人性化的服務,如提升閱讀體驗,建設更舒適的閱讀環境,更近距離地滿足讀者學習、借閱、讀書的需求等。
圖書館“十四五”規劃要結合區域特點和圖書館自由發展方向,明確宏觀思路,把握整體布局,細化重點項目,為構建科學、創新、人性化的圖書館服務體系不懈奮斗。
圖書館“十四五”規劃要協調統籌要素。圖書館的轉型要立足現實基礎,強調資源優勢,在進行整體布局時,除了關注圖書館未來數字化發展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制定發展規劃、戰略目標、實施策略等一系列目標尤為重要。因此,圖書館的轉型不應只是地方性工作,而應納入全國性規劃。圖書館轉型發展可以由文旅部調控把握,為圖書館“十四五”規劃提供前瞻性方向,并隨時保持對該階段發展的監管。從國家圖書館層層推入,做好頂層設計指導,統籌指導思想和主線策略,具體列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民閱讀推廣及紙電資源一體化建設的清單,避免各地方性圖書館轉型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立足于現階段國情,由各級政府及文旅主管部門將圖書館服務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對于優化資金配置,確保不出現公共資源浪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協調統籌要素,更有利于保證圖書館轉型更加科學、穩定開展。當然,在響應圖書館規劃統領綱要的基礎上,也要因地制宜,充分結合地域特色,為建設獨具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圖書館服務藍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標準,“十四五”時期圖書館的轉型發展不能離開對圖書館的標準化要求。只有重視行業標準,認真研究行業標準的每一條要求,在建設過程中時刻遵守規范,同時加強監管力度,才能保障圖書館建設這項民生事業更加高效、有序、順利開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速了國民經濟建設,在打開國門的同時也沒有放棄標準化建設,在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過程中也更加注重規范。為促進公共文化教育標準化工作的建設,我國先后出臺《公共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等一系列與圖書館相關的規范與標準,在“十三五”的五年發展中,圖書館建設一直平穩、有序、規范進行。“十四五”期間,我們仍要延續先前標準化的理論指導思想,確定自上而下的統一規范,重視圖書館建設的行業標準。例如,圖書館建設屬于國家公共文化教育投入,建設圖書館需保證“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以廣大人民的切實利益為依托,以建設“專業化、信息化、高質量服務”圖書館為目標,通過投入標準化設施建設、數字化智能圖書、信息化服務平臺、多元數據計算模式,建立更加完善、更受行業認可的“高質量”圖書館。
我國已在2020年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中華民族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也順利落下帷幕,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精神生活的日益富足,都使得人們對圖書館產生了更高質量的需求。著眼現實要求,“十四五”時期的圖書館建設理應要注重科學性、信息化運算和可持續性發展。在充分協調統一要素,實現行業標準化建設的條件下,圖書館“十四五”規劃也應順應當地的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生態環境來科學制定。中國特色圖書館,就是既要有標準化建設規范,又要符合地方實際生產、生活需要。在進行“十四五”時期圖書館轉型建設中,一定要注重圖書館建設的科學性,多考察地方人文特點,力求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另一方面,在國際貿易浪潮下,保證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成為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 在進行轉型規劃時,要本著互為促進、動態調整的原則,既要注意短期目標的制定實施,又要有把控全局的意識,為長期目標而抓宏觀、抓戰略,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結合短期與長期目標,使之相互作用、共同促進,推動“高質量”圖書館的建設。此外,在整體規劃上還要留有一定的彈性,在應對突發情況時,建立戰略跟蹤與監控機制,時刻監管發展進度,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分析總結,接受監督,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動態調整,保障轉型工作的順利實施。
搭建溝通平臺體系是保障圖書館“十四五”規劃順利推進的重要舉措,任何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都需要有穩定可靠的溝通平臺,通過各個組織機構的合理交流、調配,使工作順利、高效、穩定地開展起來。在溝通平臺體系建立中,有以下幾點需要重點注意:第一,制定圖書館“十四五”發展規劃,將每一項發展細則認真羅列清楚,使未來五年圖書館的發展道路清晰而有根據;第二,在明確圖書館“十四五”發展總綱以后,廣泛宣傳對應規劃,向圖書館工作人員、讀者、相關專家征求意見和建議,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民意調查,制定更加規范、更加符合實際的發展策略;第三,加強各個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圖書館之間也可以建立溝通平臺,實現信息交互,同時可借鑒同行的成功經驗。第四,邀請有關專家學者為圖書館制定發展規劃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搭建專業人員之間的溝通平臺,以得到更加專業、更高水準的提議與規劃,實現圖書館的順利轉型。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的各項溝通平臺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溝通是實現信息交互的重要途徑,只有加強圖書館與外界的溝通,才能使得圖書館發展規劃少走彎路,使之更具科學性,從而給人們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
在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的今天,推動公共文化教育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十四五”規劃中,圖書館的建設與轉型順應歷史浪潮,為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豐富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在進行圖書館“十四五”規劃過程中,應當立足國情,結合國際化公共文明建設的發展需要,統籌規劃,重點分析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以國家政策為依托,充分結合本地區發展規劃和實際需求,制定系統、科學、適宜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圖書館豐富閱讀、促進精神交流、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作用,建設智慧化圖書館。在對精神文明有更高層次要求的今天,圖書館賡續順應時代背景,依托現實發展環境,實現符合未來發展的自我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