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韋儀(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財政投資是以政府為主體,以經濟的發展需求為指導,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進行投資,目的是調節經濟運行,保證市場經濟再生產和資金的流動,以及促進經濟的增長。我國財政投資囊括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部分,通過政府出資用于大型外部性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以及基礎建設等具有較強公益性的投資領域。財政投資從提高國民經濟效益出發,通過可靠的資金來源應用于長期的或投資收益較低且規模較大,關乎國計民生的項目,從而提高社會效益及優化社會投資結構。
隨著我國對財政投資的不斷研究,使其對經濟的增長效果以及產生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認識,豐富了財政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財政支出的比例對社會市場經濟和國民收入產生直接影響,當財政支出比例加大時,人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而財政支出比例減少時,受多方因素的影響,國民的收入相對減少,這充分證明了財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因此,世界各國將財政投資作為調節社會經濟運行、分配資源、平衡經濟波動以及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
自我國改革開放和加入WTO以來,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財政投資作為社會投資中的關鍵部分,在經濟發展中可謂功不可沒。無論是國內生產總值,還是人民的收入都得到了提高。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政府加大了財政支出,我國各項事業都得到了發展,以此推動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作為擁有14人口的大國,就業競爭壓力與日俱增,由就業產生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政府急需面對的難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將會對我國經濟增長造成影響。國家可加大投資的力度,通過政策的扶持或項目的投資,讓一部分就業困難的人找到就業的崗位或生產的動力。同時,政府投資大型或長期的項目,進一步解決就業困難問題。通過采取各種財政投資手段,不但能緩解日益緊張的就業壓力,而且生產總值也能保證穩定增長。除此之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通過財政投資應對生產總值會產生波動,選擇合理的手段對波動進行抑制,保證經濟能夠平穩發展。
我國實行社會市場經濟以來,通過兩種方式實現對經濟的管理。一種是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另一種是政府發揮作用,對資源配置進行合理的分配。由于市場經濟是動態的,可能會在發展過程中偏離正確的軌道,如果是供需關系問題可通過自身進行調節。但當發生較大經濟問題時,市場經濟無法對危機實施有效的調節,導致市場經濟癱瘓。此時政府需出面進行干預并實施合理的調控,保證市場經濟活動平穩運行。除此之外,由于一些領域的投資回報率較低,導致私人鮮少投資,而這些領域可能對我國民生、生產總值、國民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政府將有義務發揮職能作用,采取相應的措施對資源配置進行優化調整,作為投資主體進行投資建設,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生產效率及經濟的增長,這即是財政投資對資源配置和市場調節產生的直接影響。
近年來,我國市場機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但政府對市場經濟依然需要實施宏觀調控,確保市場經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保持健康發展。市場經濟憑借成熟的市場機制以及自我調節的屬性,對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經濟環境出現波動及產生危機時,私人投資出于自我保護投資逐漸減少,此時市場經濟表現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法對供需關系進行有效調節,財政投資的作用在此時將會凸顯出來。通過對市場經濟走勢進行認真分析,運用合理的投資手段,減緩經濟波動,保證經濟增長回歸正常軌道。財政投資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干預:一是增加固定資產的投資,一方面達到再生產目的,另一方面為國家建設做出了貢獻;二是通過宏觀調控,對不同領域的投資進行合理的產業結構調整,確保市場經濟得到平衡發展;三是增加科教文衛的投資比例,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及精神需求。
通過對財政投資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驗證了財政投資能夠對經濟的增長造成直接的影響。與此同時,財政投資對經濟增長還可產生間接的影響。
財政投資是政府對經濟調節的工具,私人投資是基于企業的發展需求而在市場經濟中作出的決策,兩者在社會經濟中存在著兩種關系。當財政投資與私人投資競標相同項目時,即為競爭關系,無論誰獲得了項目,都會造成對方投資損失;但當私人投資進入了政府投資項目中時,兩者即為合作拉動的關系,通過政策的扶持帶動私人企業進行投資,創造更多的生產價值,從而形成“擠入效應”。因此,政府在進行財政投資時,需做好市場評估調查,充分調研財政投資與私人投資之間的關系,避免發生擠出效應,確保私人投資在財政投資的基礎下發揮積極的作用。
通過國民的積極消費能夠拉動經濟增長,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國民整體的消費水平不高。通過分析主要有幾點原因:首先,我國人民雖然擺脫了貧苦的生活,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但部分人依舊停留在節衣縮食的思想上,導致人們更希望將錢存儲起來,而不會輕易地選擇消費,經濟增長受到了消費的制約。一方面是我國依然處于發展中國家,基層群眾沒有過多的能力去消費。另一原因與我國日益增長的物價有關,與人們的收入不成正比,因此對國民造成消費影響;其次,購買方式發生了變化,人們更加依賴于網上消費,而且互聯網上提供的商品價格更為透明和便宜,所以人們更加傾向于折扣力度較大的商品,對于價格較高或奢侈品缺少購買熱情;最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國民對疫情的再次蔓延持觀察態度,人們為了抗擊疫情選擇不外出,這也是導致整體消費降低的原因。通過對消費水平低原因的分析,我國政府應從不同的方面采取實際化的解決措施,積極地擴大消費內需,提高國民的消費水平,以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產業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通過政府的財政投資及宏觀調控而形成的。我國產業結構在三個重要時期進行了調整,其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生產水平比較低,人們的基本訴求是溫飽問題,所以將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的結構;其二是國家生產水平的提升,對財政投資進行了調整,在建設工廠上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為我國解決了就業的問題,同時促進了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升,并成為我國第二產業;其三是我國現階段的信息產業和服務產業,成為國家發展水平的參考標準。我國加大了對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切實地將信息產業作為國家未來發展戰略,并納入實際教育中。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未來我國的產業結構也將會進一步優化,例如對弱勢產業進行財政投資比例的調整,使產業結構更趨向于科學化、合理化。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勢必會對那些利于社會經濟發展及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產業進行結構的優化,確保財政投資發揮出真正的效用,對經濟增長產生正面影響。
通過研究表明,財政投資對經濟增長雖有正向的作用,但增長的效率較低,因此需要發揮出財政投資的基礎性作用,以此實現財政效率的提升及經濟的快速增長。本文將對財政投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未來國際的競爭不僅是經濟水平的競爭,也是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競爭,這些都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我國為應對經濟時代的挑戰,堅持以科教興國和科學發展為發展戰略,對科學、教育應加大財政投資的力度,使我國的科技水平躋身世界前沿,為國家的宏偉戰略實現提供支持。同時,加大對文化和衛生的投資,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和健康水平,使人力資本得到保障。
財政投資在不同產業中的投資效果是不同的,其中對于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明顯大于農業產業的投資,結果就是建筑領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該區域的人均收入水平也相對較高。相反,投身于農業產業的國民受財政支出的影響,明顯低于其他產業,造成收入的不平衡。長此以往,既不利于農業產業的發展,也對經濟增長造成制約。因此,在進行財政投資時,需協調財政投資的方向,確保各產業都能得到健康發展。
為進一步提升財政投資的效率,需對財政投資加以監督,保證財政投資行為清晰透明。首先,讓民眾參與到投資過程中,認真聽取民眾的建議和意見;其次,引進財政投資論證機制,使投資科學合理;最后,完善財政投資績效評價及評審制度,以此約束投資行為,保證投資效率。
綜上所述,財政投資對經濟增長包含的內容廣泛,同時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政府在對相關產業進行財政投資時,需把握投資的時機和方向,采取合理的投資方式和投資手段,從而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