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玉明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325)
隨著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與提升,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或者副高以上職稱的高知群體青年教師在高校教師隊伍中的比例日益增加,成為高校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加強高校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提升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發展黨員工作的實效性,不僅是高校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更是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關鍵。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知群體青年教師已經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的核心力量。加強在高知群體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是落實黨管人才工作,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需要。高校青年教師黨員在教師隊伍里無論在業務還是思想政治方面都起著引領和骨干作用。他們不但能激勵教師在思想、政治和業務等方面的不斷進步,而且能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在政治上、思想上感染青年學生,擴大和加深黨在廣大學生中的影響,從而推動高校黨建思政工作的開展。另外,由于青年教師黨員在教師隊伍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黨員的培養和發展工作有利于提升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戰斗力,優化整個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
近年來高校發展高知群體青年教師黨員的比例不高,發展工作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基層黨組織以系、教研室或學術團隊等為單位設置,由于學科帶頭人等有威望的專家、教授多忙于教學科研,對黨建工作參與較少,也比較少擔任教工黨支部書記,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工黨支部的戰斗力;其次,黨支部相對缺乏開拓創新精神,部分教師黨支部故步自封,忽視工作方法上的創新,組織學習機械死板,靈活性不夠,對如何站在戰略高度,聯系工作實際,尤其是如何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相結合以發揮更大作用,做得還不夠;最后,黨支部工作保障機制相對不足,活動經費、活動場所、激勵報酬等相關政策落實起來仍有難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黨支部活動的開展,使得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受到影響。
高校教職員工政治理論學習結合時事開展,突出政治性,具體工作一般由學校宣傳部門統一制定計劃安排后,由所在二級學院黨委或黨總支落實。高知群體非黨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主要依托二級學院黨委或黨總支組織開展的教職工理論學習進行。不容忽視的是,部分二級學院黨委或黨總支對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認識不到位,在重科研、輕黨建的大氛圍下,往往將政治理論學習形式化,學習大會變味走樣,成為工作部署安排大會;學習內容抽象枯燥,學習形式以枯燥地傳達上級文件精神為主,單一機械;更不能結合教職工工作、學習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效果不容樂觀。此外,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很少針對不同教職工群體特點分類開展。
高知群體青年教師與大學生不同,主動要求入黨的意愿相對不強烈。因此要求基層黨組織要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積極發現,主動培養。現實是個別基層黨支部不能夠很好地做到積極主動發展,而是消極等待高知群體青年教師主動提交入黨申請。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高知群體青年教師雖然有入黨的想法,但無奈不知如何按照程序向黨組織靠攏,導致出現最后放棄入黨念頭的現象;或者部分黨支部無法轉變工作作風,按照大學生黨員培養模式發展高知群體青年教師入黨,程序繁瑣復雜,工作效率低下,談心談話形式化,培養聯系人走過場,導致高知群體青年教師對黨組織先進性和戰斗堡壘作用失望,進而放棄入黨。
“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是高校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團結、組織廣大師生的凝聚力工程。”各級黨委和高校黨組織要加大力度,堅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注重把黨支部建設融入科研創新、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等高校各項中心工作中,切實增強黨支部生機活力,充分發揮黨支部功能作用,使黨支部真正成為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
1.加強支部建設,優化黨組織設置。將黨支部建立在高知群體青年教師所在的學科組、課題組、科研團隊、創新團隊、學術團隊、重大項目組和重點實驗室,推動黨建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在全面推進中心工作中彰顯黨支部的先進性和戰斗堡壘作用,增加高知群體青年教師入黨的原動力。
2.堅持典型引路,發揮激勵示范作用。現階段,依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支部為單位打造“黨員好故事、支部好案例、書記好黨課”。宣傳一批在科研教學等各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和集體,用身邊的典型教育、感染、激勵身邊的人,豎起學的標桿、做的示范,有效提升黨組織的先進性,增強黨支部的吸引力。
3.創建黨建工作示范點,提升黨支部創新力。結合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的特點,創新黨支部活動方式,探索符合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特點的黨建工作模式,形成有效、可學、可操作、可復制的工作模式。利用支部立項、黨員活動日等形式,創新活動內容與主題,通過黨建活動,提升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的活力與創造力,充分發揮黨支部創新力。
1.只有在思想上入黨,才是真正的入黨。要充分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全面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將思想政治教育培訓貫穿發展高知群體青年教師黨員的全過程,將思想政治教育培訓與提升高知群體教學科研業務能力相融合,切實增強黨員教育培訓的靈活性、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強化青年教師思想入黨。
2.實施“三階培訓”,保證教育培訓系統完整性。抓好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的“三階培訓”,尤其是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解決好思想入黨問題,不斷提升高知群體青年教師新發展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三階培訓”由淺入深,逐步遞進。針對高知群體青年教師學習能力強、理論水平相對較高這一特點,“三階培訓”內容與方式應當區別于一般大學生黨員,可以采用邀請知名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專題研討等形式開展,也可以通過實地參觀、實踐調研等方式進行,旨在使教育培訓入腦入心入耳,真正達到端正入黨動機、堅定理想信念的效果,繼而引導高知群體青年教師自覺深入學習黨章黨規、加強黨性修養,做到打基礎、固根本、強素質。
3.加強“雙重引導”,打造教育培訓長效機制。一是找準契機,堅持抓好對新入職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的入黨啟蒙教育,引導其對黨有更深刻的認識,更好地把握入黨要求和入黨程序,端正入黨動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二是創建“雙學”小組陣地。入黨前,引導高知群體青年教師堅持參加“雙學”活動;入黨后,把“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為非黨員大學生或教師“雙學”提供學習指導作為對高知群體青年教師黨員的要求,使之在教與學中更深層次地理解黨的理論、方針、政策。
在高知群體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既要嚴格按照發展黨員“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始終堅持黨員標準,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切實把好發展黨員的工作節奏,克服“為發展而發展”問題,提升發展黨員工作水平,也要立足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生活、工作實際,做到方式靈活、區別對待,切實提升發展黨員工作效率。
1.用好用夠“談心談話”工作機制,全面動態把握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的思想狀況。對于遞交申請書的高知群體青年教師入黨申請人,黨組織在一個月內應當同其談話,一方面全面準確了解入黨申請人的情況,另一方面增強入黨申請人對黨組織的好感度和認可度。通過黨支部共建共創活動,針對高知群體,高校要挑選入黨申請人所在學科組、課題組、實驗室、創新團隊、學術團隊負責人,或所屬專業杰出人才等業務能力強、道德威信高的黨員同志,“一條龍”式地做好與入黨申請人談話、發現和推薦入黨積極分子、擔任培養聯系人等工作,建立健全“誰談話、誰觀察、誰推薦、誰培養、誰負責”的工作機制。
2.高度重視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特點,探索建立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發展黨員動態培養機制。根據高知群體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強、思想活躍等特點,黨組織應當加強談心談話工作,從關心高知群體教師工作學習、緩解科研教學壓力、解決生活困難等方面找準切入點,將黨的思想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保證思想教育的實效性。要區別于在大學生群體中發展黨員的機制,各基層黨組織要結合學習、工作內容定期進行考察,充分發揚黨內民主,進行充分討論和票決,并把獲得推薦票情況作為一項考察內容,要有針對性地對其提出具體要求。二級學院黨委、黨總支要把高知群體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工作作為專項,定期研判,分析問題,改進措施,同時對培養機制的貫徹落實情況加強檢查。
1.建立黨建質效評價體系,科學開展黨建工作考評。加強發展黨員質量工程建設,建立黨建質效評價體系,使基層黨組織在黨建工作中目標明確,有章可循。
2.推進“雙帶頭人”培育工作,建強基層黨務工作隊伍。在“選”上,拓寬基層干部來源,打破學院、機關、黨政、專業等身份限制,選好配強黨支部書記。在“育”上,實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培訓工程。在“管”上,強化制度、規范運作、以人為本、動態管理,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
3.構建精準黨建服務信息化平臺,加強宣傳引導教育。結合傳統黨建工作和信息化技術,構建多元素完美結合的精準黨建服務信息化平臺,有效提升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加強黨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