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米西努爾·努爾買買提
(新疆廣播電視臺,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4)
前言:廣播電視是當前十分常見的大眾媒體方式的一種,其傳播主要的媒介是通過主持人的語言,主持人會通過自己豐富的語言表達并結合感情、動作等,向大眾傳達各種信息,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直接影響到廣大觀眾對信息的接受。特別是本身判斷能力低的少年兒童,在寫完作業的課余時間經常會觀看電視少兒節目,這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休閑娛樂方式。因此,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表達直接關系到少年兒童對外界信息的接收,也關系到少年兒童的健康發展。
當前,少兒節目的受眾主要是兒童及其家長,少兒節目可以利用有趣的節目吸引少兒的注意力,讓少兒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接受教育,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少兒的思維較為簡單,以具象思維為主,好奇心重,對新奇的事物很有新鮮感,對于鮮艷的色彩和風趣幽默的話語也很感興趣,這會促進他們主動接受新知識,主動學習。在少兒節目中,主持人運用貼近少兒思維特征的語言開展主持活動,不僅能有效吸引少年兒童的注意力,也能對他們的思維和行為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
少兒節目與其他節目不同,很多時候不是錄播的,而是直接進行直播,這就要求主持人的語言功底深厚,能夠嚴格把控節目的內容和時間,減少和化解可能發生的沖突。少兒節目的受眾單一,主要就是少年兒童及他們的家長,特別是在節目錄制現場,主持人要直接面對少年兒童,在主持的過程中,主持人不僅要按照節目流程完成錄制,還必須時刻注意現場少年兒童情緒的變化,及時調整語言風格與技巧,以有效控場,保持現場良好的氛圍[1]。
目前情況來看,廣播電視臺對于少兒節目主持人的普通話要求較高,主持人直接向全國觀眾傳遞信息,對于普通話的推廣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但當前很多網絡媒體的支持人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很多都是半路出身,不是很專業,語言能力參差不齊,經常讀錯語音,影響少兒的認知和學習,甚至有的網絡少兒節目會把獨特的地方口音作為節目特色,以此來吸引少年兒童的注意力。這種不規范的語言表達影響著少兒節目的收視率,更會影響到收看這些節目的少年兒童的成長。
當前,在發達的網絡技術協助下,各類媒體層出不窮,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在各種信息充斥的情況下,少兒節目的主持人必須具有極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在復雜的語言信息中精準提煉信息,將信息篩選后,再進行準確地表達。但目前,部分少兒節目的主持人很難在復雜冗長的各類信息中準確提煉有效信息,不能快速、準確把握關鍵信息要點,這就導致主持人在進行信息傳達時,語意表達不清晰,影響到信息傳達的效果,也影響到了少年兒童在節目收視過程中的教育功能[2]。
部分少兒節目會為了提高收視率而采用成人化的方式制作節目,導致節目失去了針對兒童的特性,在這樣的情況下,主持人的語言風格也受到了影響,呈現了低俗化的趨勢。兒童的心智尚未發育完全,會模仿他們看見的一切,不會辨別是非好壞,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觀。主持人語言風格的低俗化,會擾亂兒童的正常成長過程,混淆兒童的價值取向,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響。少兒節目要以兒童為主體,規避不利于兒童成長的因素,用兒童的眼光來看世界。
播音主持行業對主持人的語言應用具有極高的要求,要想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和表達技巧,首先就要提升主持人的個人文化素養,相關少兒節目的主持人應加強對自身素質的要求,注重語言知識的累積,積極和同行進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學習他們說話的方式和技巧。例如,電視臺可以定期舉行少兒節目主持人的交流會,邀請優秀的主持人做演講,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也可以播放國家著名少兒主持人的視頻,讓其他主持人觀摩學習,之后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共同提升專業的文化素養。同時,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多學習其他優秀主持人的主持技巧,細心揣摩語言應用方式,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豐富個人的文化涵養,能在節目主持中更好地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主持。
作為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還要豐富節目的主持方式,包括運用語氣變化、面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進行信息的傳達等,活躍現場的氣氛,提升節目的感染力。少兒節目的主持人需要不斷探索節目主持的新方式,創新思維,打破固有模式,更好地運用語氣轉換、面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等的變化,將需要傳達的情感糅雜在一字一句當中,營造出良好的節目環境和氛圍,使少兒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可以共情,充分接受主持人要表達的信息,從而提高節目的播放效果,促進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
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網絡媒體平臺的興起,各種各樣的少兒節目應運而生,層出不窮。少兒節目的主持人需要跟上時代發展,走在發展的前沿,積極創新節目的語言運用,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技巧,貼合現代兒童的心理,更多地與兒童進行互動。如在欄目《童話亮晶晶》中,有的小朋友家長會打電話來,講述孩子的進步,希望得到身為孩子偶像的主持人的夸獎,這在以前的節目中是很少有的。主持人還會去當地的幼兒園和小學,和孩子們互動,用更符合兒童心理的語言進行交流[3]。
少兒節目的主持人要成為兒童的引導者和好朋友,而不是說個不停的主宰者,主持人要清晰定位自身的角色身份,時刻記得寓教于樂的含義,在此過程中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少兒節目的主持人要充分掌握兒童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等知識內容,并將其運用于節目當中,將節目的主動權握在手中。兒童作為觀眾具有特殊性,年紀小,好奇心強,會有突發性的行為,無法完全按照彩排情況來配合節目,很有可能在節目進行當中做出不一樣的舉動。因此,主持人需要提前了解各個年齡段的兒童心理,做好功課,針對兒童的不同情況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是“姐姐”還是“哥哥”,又或是兒童喜歡的卡通人物,以兒童樂于接受的方式來進行節目的錄制和播放。
結論:通過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提升少兒節目主持人語言表達技巧首先需要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還要豐富節目主持方式,創新語言運用能力,通過以上途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節目的優化。本文研究中提出的建議尊重少兒的主體地位,能夠幫助少兒節目播音主持人發現自己主持活動的不足,改善缺點,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和運用能力。在多媒體日益發展的今天,主持人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充分運用各種技巧進行主持工作,更好地滿足少兒的觀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