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沛 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
中國民族舞蹈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經過幾千年的文化融合、發展演變,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魅力和感染力的表現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民族舞蹈不但是其他舞蹈形式的源頭和根基,而且承載著千年的民族文化和審美意識。如何將這樣的文化與藝術形態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下去,為現代舞蹈藝術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許多民族舞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科技和生產力都欠發達的遠古時代,古代先民們通過舞蹈來表達他們,對勞動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宗教儀式的虔誠,等等。民族舞蹈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和現實生活密不可分。這也就很好地印證了通常所說的“藝術源于生活”。因此,民族舞蹈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是我們研究古代先民生活和社會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強的社會文化屬性和很高的文化價值。
中國是一個民族眾多、歷史悠久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文化在長時間的交流和發展中,逐漸融合、演變,形成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各民族獨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藝術形態和發展空間。民族舞蹈承載了民族的精神信仰。無論是個體情感的表達還是群體合作的凝聚力,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民族舞蹈獨特的風格和地域特色,也給我們的舞蹈創作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方向和空間,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
中國民族舞蹈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演化,經過各個時期藝術家們的加工和發展,從最初的個體表達或自我娛樂,變得更具專業性和藝術性,再加上各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民族舞蹈的形式和內容也變得更加多樣性。這種發展模式具備很強的文化生命力,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和全球化的發展被淹沒,而會以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繼續發展和傳承下去,屹立于世界舞蹈藝術之林。
民族舞蹈在創作和發展的初期,是由藝人言傳身教來進行的,或者人們在娛樂的過程中逐漸學會的。這種自發學習的方式,很容易使一些舞蹈在傳承過程中失去原有的元素或者完全失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用一些現代的科技手段,如拍照、錄制視頻等方式對一些優秀的民族舞蹈形式進行記錄和保護,注重和民族舞蹈藝人的交流,創造條件,深入研究和保護一些“原生態”的民族舞蹈和藝術形式,進一步發展和弘揚傳統舞蹈藝術。
想要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民族舞蹈,離不開創作基礎和民眾基礎。只有進行大量的創作和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民族舞蹈才能煥發出經久不衰的生命活力。我們鼓勵民族舞蹈創作的多元化和群眾化,因此民族舞蹈不僅要出現在大型表演的舞臺上,還要深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如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廣場舞、健身舞等都可以融入民族舞蹈的元素,從而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民族舞蹈。在大學的舞蹈專業中,學校也可以開設多元化的民族舞蹈課程,鼓勵學生廣泛涉獵,進行多元創作。
時代是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隨著全球化和網絡化的發展,任何一種藝術的發展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要與時俱進,我們不能只注重傳承和保護而忽略創新,因為脫離時代的藝術形式是沒有發展前景的,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現代思想元素和藝術理念融入民族舞蹈的傳承和創作中,讓這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煥發出時代的光彩,承載新時代的價值理念和信仰。比如,在一些大型的民族歌舞舞臺劇中,創作者們就很好地將傳統的民族服裝、表演、音樂與現代藝術表達方式結合起來,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聽覺和視覺體驗。這是民族舞蹈和現代元素結合的典范之作。
藝術和文化的傳承,需要一代代藝術家們的不懈努力,學校教育和社會娛樂生活,都是民族舞蹈傳承和發展的舞臺。作為新時代的藝術工作者和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將這一傳統的藝術形式發揚光大,為豐富人民群眾的藝術生活,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修養做出貢獻,也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盡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