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長慶
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在內容創作上慣用故事化敘事手法,報道篇幅往往相對較長,這使得相關內容無論是視頻新聞還是圖文報道,難以讓受眾在短時間內提取到“亮點”。此外,地方臺民生新聞節目中程式化、模式化現象層出不窮,給觀眾造成呆板和枯燥的感覺。在傳播效果方面,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在選題、內容、呈現形式等方面過分倚重傳統的電視媒介,而較少考慮網絡平臺特征,從而對年輕受眾的吸引較少,使得電視民生新聞報道雖“從群眾中來”,卻難“到群眾中去”。
如何適應民生新聞創作的新格局和輿論傳播的新趨勢?唯有不斷創新報道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傳播效率。民生新聞報道不僅亟須破除程式化的語言表達方式,努力展現共情的姿態,更要以“輕量化”的身姿“飛”入尋常百姓家。
“輕量化”的概念源于汽車工業技術的設計優化研究,其核心是追求效率與效能的平衡。該概念應用于新聞報道領域則涉及新聞作品創作理念與傳播方式的優化改進。民生新聞的“輕量化”,是指通過凝練民生新聞報道的內容體量、優化傳播內容以提升信息觸達率與傳播效果。
1.匠心選材,內容有共鳴
“輕量化”的民生新聞可以對相關報道進行追蹤提煉、高度濃縮,擷取鮮活的片段、精彩的瞬間、典型的事例,“畫龍點睛”式地展現相關新聞報道中的點睛之筆。
2020 年2 月13 日下午,第七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前往全國抗疫戰斗的最前線——武漢。在送別現場,蘇北人民醫院呼吸科醫生曹柳兆和護士藤為云依依惜別。小兩口2 月12 日剛剛登記領取了結婚證,沒想到曹柳兆在13 日凌晨就接到了參加江蘇省第七批援湖北醫療隊的緊急任務。在送別現場,曹柳兆和藤為云的真摯告白讓人感動。曹柳兆說,抗擊疫情是大事,刻不容緩,婚禮可以延期。滕為云回答道,待春暖花開,你從抗疫前線凱旋時,我就穿上婚紗,成為最美的新娘。
揚州廣播電視總臺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在現場捕捉到這一感人細節后,立即組稿編輯,第一時間在《揚州新聞》《關注》《新聞女生幫你忙》等重點欄目播發,同時,揚州廣電手機頻道“揚帆”APP也同步呈現相關內容。在此條新聞報道中,小兩口依依惜別時奮力擁抱的畫面喚起了受眾的深層的情感共鳴,恰巧第二天就是西方的情人節,全媒體新聞中心立即決定對這條新聞進行“輕量化”創作呈現,以期更符合融合傳播趨勢下網絡用戶的閱讀習慣。采編人員首先選取了小兩口擁抱時的動情畫面,采用符合手機用戶閱讀習慣的豎屏海報的呈現方式,提取“擁抱”的新聞主題,把整條新聞再度創作為兼顧社交平臺分享特質的“海報新聞”。同時,在海報新聞中嵌入相關圖文報道、視頻節目的二維碼,引流海報新聞的受眾到新媒體客戶端進行訪問,收聽收看相關廣播、電視欄目中的詳細報道,以此形成了社交媒體—新媒體客戶端—傳統媒體的受眾閉環。
2.凝練文本,增強感染力
在“擁抱”主題的海報新聞創作中,主創者在海報的文字呈現上動足了腦筋,寥寥數十字的文本內容,既要闡述清楚新聞事實,又要提煉出新聞的精髓,更要努力喚起受眾的共鳴,引導受眾對這一“輕量化”的民生新聞產品進行轉發分享。主創者在創作中敏銳地以“他”和“她”的口吻設計文本,提煉新聞主題。幾經推敲,這張新聞海報的文本最終呈現為五句話: 前一天,他和她領取結婚證;第二天,她送他出征湖北戰“疫”;一個為職責使命前行;一個為愛情堅守等待;這奮力一抱,才是愛情最美的模樣。文本雖短小精悍,但卻高度概括了新聞事實,凝練了新聞主題,喚起了受眾共鳴的同時,也增強了新聞報道的感染力。此張新聞海報一經推出,因為其“輕量化”的設計和具有感染力的內容,便在社交平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轉發,成為當天揚州市民朋友圈中的刷屏爆點。
3.探尋深度,嘗試系列化
系列報道是民生新聞深度報道的一種采寫編輯方法。如今,在民生新聞的“輕量化”創作實踐中,除了在題材挖掘上注重有共鳴的內容,文本創作中增強感染力外,還在內容創作中充分發揮民生新聞系列報道的優勢,以進一步提高“輕量化”民生新聞產品的可看性,擴大其社會影響。
在海報新聞抗疫系列的創作中,主創者牢牢抓住第七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時的一幕幕動人場景進行深入創作,以“刷屏”式的感動——新婚夫妻“擁抱”的離別場景開篇,連續四天陸續推出了剪去長發、熱血出征的“使命”主題新聞海報,在逆行人群中依依不舍送別女兒的“牽掛”主題新聞海報,以及醫療隊出征時醫護人員和家人隔窗離別時揮一揮手、彼此加油的“珍重”主題新聞海報,以此四篇共同組成抗疫系列“離別”篇新聞海報。在之后的抗“疫”系列新聞海報創作中,還分別創作了“致敬醫護人員”“助力復工復產”“奪取雙勝利”等緊跟新聞熱點的系列海報。以海報新聞抗疫系列的創作經驗來看,在“輕量化”民生新聞的創作中嘗試以不同主題進行系列化的產品匯聚,不僅避免了因為碎片化形式內容缺乏深度與完整性的問題,而且能夠把受眾關心的話題說細、說深、說透, 對凝練民生新聞的廣度、深度和厚度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融媒呈現,革新受眾體驗
如今,移動平臺逐漸成為年輕用戶獲取信息的主場,高頻次、高間斷的碎片化傳播愈加成為主流,加之用戶自身具有社交連接的情感需求,因此,未來民生新聞報道的發展方向之一便是高度凝縮的體量。在民生新聞報道的發展趨勢中,無論是視頻、文字、圖片都將以更加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現在受眾面前,以便受眾可以在移動的環境下隨時隨地地收看。
海報新聞抗疫系列通過提煉報道主旨,精簡內容長度,實現了在海量內容中迅速吸引受眾的傳播效果,也適應了現在手機用戶愈加縮短的注意力時間。該系列新聞海報呈現的文本內容篇幅都控制在百字以內,識別二維碼后看到的具體圖文報道也在千字左右,視頻新聞控制在3 分鐘內?!拜p量化”的篇幅能夠讓受眾短時間內在不同的信息共享、社交平臺提取到民生新聞的關鍵信息和內容精華,并且可以讓受眾在極短的時間內接收到信息豐富、內容完整的民生新聞報道,不斷革新受眾獲取信息的體驗。
2.矩陣傳播,提升報道影響
年輕受眾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已從廣播電視,遷移到網絡平臺,甚至各大新聞平臺的APP,傳統民生新聞電視報道的傳播途徑也開始轉移到新媒體平臺。為適應融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輕量化”的民生新聞在凝練內容、減輕篇幅的同時,也不斷地根據各個新媒體平臺的特點來調整自身的呈現形式。
海報新聞抗疫系列通過上述種種嘗試不僅保證了民生新聞的“原汁原味”,同時,也將“輕量化”民生新聞的傳播陣地從新聞客戶端拓展到了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需要強調的是,在海報新聞的傳播矩陣中,揚州廣播電視總臺“揚帆”手機頻道、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是引發受眾關注和討論的重要場地,相關稿件被《學習強國》等頂級流量平臺轉載后,也為該系列的報道提供了足夠的曝光率與流量基礎,從而獲取了增量受眾。
揚州廣播電視總臺民生新聞“輕量化”創作只是傳統電視報道適應融媒時代的初步探索,在海報新聞抗疫系列中,只是單一地嘗試了民生新聞在靜態畫面海報中的呈現,而缺乏在“立體海報”、動態場景中的摸索實踐。相對靜態畫面而言,動態場景更有吸引力,更受年輕人的青睞,也更能充分展現電視媒體的媒介特點。同時,在該系列海報的創作中,較少考慮到融合更多年輕受眾喜歡的風格,比如手繪風、動漫風、二次元等年輕的時尚元素,使得該系列作品嚴肅有余,活力不足。
在媒體融合傳播的時代,民生新聞報道勢必將更加全方位地調動受眾的感官,充分運用“輕量化”創作與傳播的理念,不斷探索H5、VR、短視頻、長圖、動畫海報等形式在民生新聞創作與傳播領域的運用,持續延伸民生新聞報道的深度與廣度,從而提升民生新聞的傳播力與影響力,發揮新聞導向的價值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