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崎瑞 / 王磊
偉大的毛澤東同志曾在八屆二中全會上發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的號召,周總理向當時的音樂創作者們也提出了“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的三大指示,激發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熱情,歌劇《江姐》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出來的。1948年春天,我方大軍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戰略性反攻,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重慶已是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景象。這時,江姐帶著省委的重要指示離開山城奔赴川北,路途中突然聽說了丈夫彭松濤犧牲的噩耗,她痛哭一陣過后瞬間抑制住悲痛的情緒直上華鎣山會見了雙槍老太婆,之后便率領游擊隊展開了武裝斗爭。但不幸的是被叛徒甫志高出賣,江姐被捕并扣押于敵方集中營。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死亡威脅,江姐從不畏懼并且始終堅貞不屈,就在重慶即將解放前夕壯烈犧牲。如此真實的歷史事件使得人們對這樣一個懷著共產主義崇高信仰的共產黨人不禁由衷的佩服、尊敬以及愛戴。1962年,創作員閆肅懷著對江姐的敬佩之情從小說《紅巖》里抽出了“江姐”的故事編成了歌劇的腳本,聯合作曲家羊鳴、姜春陽、金砂的共同努力,歷時兩年的挖掘修改和提煉終于完成了整個歌劇的音樂創作。可其中的創作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曾兩次入川,尋訪了江姐生前的戰友們深入了解英雄的生活經歷,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他們以四川民歌為主要素材,廣泛的學習汲取了川劇、越劇、滬劇等地方戲曲和民間音樂。歌劇大大小小總共分成了42個唱段,結合江姐臨危不懼的精神和外柔內剛的性格特點,最終劇本得到了領導們的一致肯定,整部歌劇就這樣出爐了。
歌劇《江姐》中的歌曲《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是歌劇中的江姐在第六場與敵人爭鋒相對之后即將受刑前的一個選段。由于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面對敵方的威逼利誘江姐依然大義凜然,毫不畏懼的痛斥了敵人。該曲是體現全劇沖突的高潮點,同時也是整個歌劇塑造江姐英雄形象的重頭戲。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是閆肅先生,他在寫這首詞時運用了很多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江姐與黨和人民之間的魚水關系以及為革命無私奉獻的英雄氣魄呈現了出來,同時也體現出她作為妻子和母親的不忍與無奈。[1]
《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這個歌劇選段將多種音樂創作形式結合了起來,具有鮮明的音樂風格,明顯的戲劇沖突。雖然節奏變化較為頻繁,借用了大量的民族音樂特點,但在旋律上也會帶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其中該曲既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風格,又融合了西洋唱法和中國傳統戲曲唱腔的精華。歌劇《江姐》中的此選段與《紅梅贊》都已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之作,是歌頌革命先烈的經典作品。
有些聲樂愛好者可能不太理解為什么我們在演唱一首作品之前要先分析這首作品的音樂以及在演唱時如何處理呢?這也就是說為什么我們要做歌曲的演唱分析呢?歌曲的演唱分析是通過對旋律、節奏、曲式、調式、和聲織體、歌詞、音樂風格以及演唱和情感的處理進行全方面分析,這樣會對這個音樂作品有系統的了解。在音樂中,聲樂作品數不勝數,每個作品都會有自己的特色,分析了解它的感情色彩,對于聲樂演唱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能更好的為我們創造情境,培養情緒,演唱的情境與情緒是歌唱者表演至關重要的因素,從而沿著情境和情緒的指引,我們會發展和歌詞之間的思想情感。演唱歌曲之前對作品進行全方面的分析,更好了解到每個部分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變化,清楚在什么地方需要過渡,到哪里是高潮,怎樣轉折更加提升作品本質等。
總之我們要想讓自己的聲樂演唱展現的完美,不僅僅是需要強有力的歌唱技巧,還需要對聲樂作品進行深層次的演唱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淋漓盡致的展現,給人以美的感受。《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這首歌曲弘揚了革命先烈的博大胸襟,刻畫了偉大的愛國精神,歌曲創作的意圖也是讓大家致敬這種精神,鼓勵大家加入中國共產黨,下面我將對歌曲《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的音樂及演唱處理分析分為兩點進行論述。
歌劇選段《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在音樂方面增添了濃郁的民族風格,此曲運用戲曲性復雜變化的板式結構(慢板-緊板-慢板-清板-流水-快板-原板)與速度對比的藝術手法,把江姐剛毅、勇敢樂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層層深入揭示出來。總的來說全曲分為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的唱段從春蠶到死絲不斷到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是以4/4拍的慢板抒情開始的,開頭借用了貫穿歌劇的主題音樂《紅梅贊》,用“春蠶”和“蜜蜂”來比喻崇高革命理想的共產黨人,音樂延續到“一顆紅心忠于黨”時便從慢板轉為到了緊板,節奏和速度也相應加快,將江姐當時誓死的堅定信念表現了出來,同時也讓演唱者們更加不失瀟灑的唱出愿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的誓言。
音樂由前面“啊”字過渡回到4/4拍慢板,引出我們第二部分唱段從久盼望神州輝映新日月到愿將這滿腔熱血染山川,進而轉入到柔美的清板。[2]“久盼望”“深熱愛”這些歌詞配上了戲曲中的一板三眼的手法,表達了江姐對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和共產黨人面對著艱難險阻也要勇敢向前,只為中國得到解放的那一天,明確表現江姐對黨的忠誠與博大胸襟。五小節間奏的速度逐漸加快,鑼鼓與歌劇主題的伴奏部分相加在一起變成了進行曲的風格,使音樂自然地與第三部分連接。
第三部分唱段從粉碎你舊世界到幸福的明天雖然只有兩句話,可這部分的節拍較為自由,是戲曲中常用的散板拍子。“粉碎你”中的“你”字在音樂上由小字一組d跳進到小字二組的f,旋律隨著人物內心情緒的起伏慷慨激昂,揭示江姐對當時制度與國民黨殘暴行為的不滿并且表達了對中國革命主義事業堅定的信念和理想的展望。后一句“為后代換來那幸福的明天”音樂節奏從感嘆漸漸變得明朗了起來,流露出江姐對即將到來的“明天”充滿信心和期待。
此時,間奏節拍變回了正常的4/4拍,音樂進入到了戲劇性較強的第四部分唱段,該段從我為祖國生開始到全曲的結束,是整首歌曲的最高潮。由前面的散板唱腔轉換為5/4拍的流水板,一拍一板,鏗將有力。這段不論從速度還是旋律上的變化,或者是節拍的轉變都比較頻繁,“我為祖國生,我為革命長,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這句也是點明了全曲的主題,展現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赤膽忠心。隨即跟著音樂到“百折不撓志如山”時速度突然放慢回到4/4拍原速并且更加流暢的進行。歌曲的最后祖國和人民得到了解放,不管這段時間留下了多少淚水多少汗水,流了多少血,身邊走了多少一起奮斗的兄弟們最后的勝利也只覺得甜,“不覺辛苦只覺甜”這句結束到小字二組f的弱音處理上,更好的把江姐崇高的思想境界體現出來達到高度升華。
要想唱好一首歌曲首先要深刻體會音樂旋律的風格特點,在演唱上做到形神兼備,既能讓聽者感受到曲的美,也能體會到詞的情,那么歌曲《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音樂旋律悠揚婉轉,內容豐富飽滿,所以想要唱好這首歌劇中的經典唱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要求演唱者有扎實的基本功,運用好自己的氣息統一音色有感情地去演唱。拋開歌曲表達的情感問題,先來說一下演唱這首歌曲我們應如何去處理。
聲樂演唱中所有技巧的基礎都是要有良好的氣息作支撐,在發聲和演唱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吸氣的狀態并且要讓氣息在演唱時更好的流動起來。演唱中國歌曲時除了氣息的把控,還要學會咬字,漢語是我們國家最主要的語言體系,專業上來說有一個詞語叫“字正腔圓”,可見正確的咬字吐字也是我們歌唱技巧中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是歌劇《江姐》中的一首詠嘆調,歌劇中“江姐”的獨唱曲目,其演唱時間較長并且詮釋的感情較為強烈,所以演唱這首歌曲更加考驗我們的基本功。[3]
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歌唱演員彭麗媛老師作為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代表以及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曾對這首歌劇選段進行了完美演繹,在演唱的處理上她對每一個字都精心地研究探索,做到不脫離歌曲主題的同時增添了自身的體會及思考。彭麗媛老師良好的音樂內涵和學習音樂二十多年來的基本功底,使她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揮灑自如,她自身的演唱藝術也趨于完美。雖然歌曲發布以來有很多歌唱家演唱過,可我以自身的感受認為彭麗媛老師的演唱更加打動我,她把每句話每個字的韻味運用的恰到好處,節奏上不緊不慢給人以舒適的感覺,歌曲的開頭第一句因為是講述故事的開始,所以她像說話一樣慢慢的去訴說,讓聽眾了解到事件是怎樣發生的。開始的“春蠶到死”僅僅四個字,就能讓我們體會到演唱時把氣息沉下來用柔和并且集中的聲音去演唱的重要性,同時音量和速度也要有所控制。“絲不斷”以及后面唱到的“御風寒”“滿山間”等都運用了戲曲中的拖腔唱法把發自內心的情感有韻味的表現出來。[4]“一顆紅心忠于黨”之后的音樂變得緊湊,節奏和速度加快,此時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調整好呼吸,不要著急,做好演唱下一樂句的準備,讓氣息更加快速的流動,彭麗媛老師在唱到“征途上從不怕火海刀山”這句話時明顯把“火海刀山”四個字有力量地強調,將江姐當時堅定的信念和激昂的情緒表達出來。緊接著音樂回到原速,這時跟著音樂,老師演唱的更加流暢,但其中又唱出了一種風骨和剛柔相濟的感覺。
結合本人演唱過這首歌曲的感受及體會,我認為聲樂演唱中的氣息,咬字吐字,節奏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由此之外還有最后一點就是音色,在演唱中國民族作品時音色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都非常愛聽中國民族歌曲是因為它給人以一種聽覺上的美感,仿佛能讓人進入到意境當中。歌劇也是一樣的,歌劇選角會運用聲部的劃分來進行人物分類,也會從聲部中根據音色的特征最終確定人物,有極多數的中國民族歌劇唱段中會運用戲曲的唱腔來完整演繹。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在不同的時間段里會有不同的側重練習方式,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歌唱技巧偏于民間唱法居多,現如今我們的歌唱技巧結合了西洋唱法,使得聲音更加飽滿,這對于民族聲樂演唱者來說出現了音色不統一的問題,真假聲銜接不上,產生了不好調和的技術矛盾。音色統一不是單純的指音色完全一致,而是要求聲樂演唱者在發聲和演唱作品時聲音過渡不能太明顯,要保持音色的統一。女生的真假聲轉換音通常在小字一組的f上,《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這首歌曲也是會暴露出部分民族聲樂演唱者的演唱缺陷,同時也是一次極大的考驗。我們要想使音色更好的統一,使演唱的作品聽起來更聲入人心就要聯系到上面所說的氣息和咬字了,三者結合到一起不僅能扎實了我們的基本功還能使聲樂演唱者以及愛好者更好的演繹《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的這首歌曲,也能更好地運用演唱其他作品。
《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作為歌劇《江姐》中的經典唱段,民族聲樂演唱者代代傳唱的歌曲,通過對歌劇的創作背景和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也結合本人演唱此唱段得到的感悟以及切身體會對該曲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要想更好的演繹歌曲《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除了要控制好氣息,掌握好聲音的位置和音色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對每一句話投入自身解讀的情感去表達歌曲,注重作品的角色表現。通過以上對音樂和演唱的處理研究,最終本文引導出歌曲演唱分析對我們聲樂演唱者的重要性。根據此論文,使我在演唱中國民族歌劇時也多了一份思考,希望通過我的分析讓初學這首歌曲的人更好的把握歌曲的風格和演唱方法,讓更多的人欣賞中國民族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