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福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第二小學,寧夏 中衛 755200)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搭建高效課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學習效率,不斷促進小學數學在教學中的改革與進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水平不斷提升。小學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最重要的就是要摒棄落后的教育理念,大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通過整合優質的教學資源、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做好充分的基礎準備。在實際的課堂上,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緊湊銜接的教學活動,達到高效課堂的最終教學目的。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追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效率最大化以及效益最大化。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在既定的教學時間內,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在單位時間里理解并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有效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針對一定量的教學任務,教師要在課堂上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讓學生享受到高質量的教學服務,并有效減輕學生在課后的學習負擔。高效課堂是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搭建而成,是將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好的一種狀態。高效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是相對立的兩種教學模式,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學生被動接受數學方面的認知,他們缺少積極思考的機會,而高效課堂則提倡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始終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展開,讓學生能夠快速地實現對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升。
高效課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圍繞目標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厘清數學課程的內容,了解數學課堂的具體任務,幫助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圍繞具體目標展開學習。
例如,以“買菜”為例,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減法的內容并掌握豎式計算、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在導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引導學生圍繞教材中提供的“買了一把油菜1.25元和1把芹菜2.41元,售貨員收了3.66 元是否正確”設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按照豎式計算,并在計算中轉化為已經學習的內容進行計算,如有的學生首先轉化為1.25元是125分,2.41元是241分,兩者相加是366分,轉化為3.66元是正確的,有的學生則用1+2=3,0.25+0.41=0.66,然后用3+0.66得出3.66的計算邏輯。在學生轉化基礎上教師導入豎式計算內容,讓學生用豎式計算進行驗算,在驗算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小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注意小數點對齊,對齊以后,按照個位、十分位、百分位的邏輯進行計算,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幫助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邏輯和豎式計算的基本內容,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質量。
高效課堂的構建必須注重學生參與,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時間的預留,鼓勵學生圍繞具體知識進行充分討論、交流和學習,在交流中不斷進步與成長,最終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以“包裝”為例,在進行2.6×0.8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圍繞兩方面內容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1.估算一下得出的結果應比2.6 大還是比2.6 小?
2.豎式計算的邏輯是什么?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開放討論。在討論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討論,討論時,學生并沒有估算的習慣,因此遇到問題時有點迷茫,但有的學生用2.6×1=2.6 進行對比,認為乘數如果小于1 則比2.6 小,如果大于1 則比2.6 大,當然也有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學生在爭論的過程中開始了豎式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得到了2.08的結果,通過對比可以發現2.08 比2.6 小,從而進一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了解了小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學生討論出結果以后,教師可以繼續讓學生估一估、算一算,如2.4×0.85、3.8×0.62 等,在計算時先進行估算,然后再進行豎式計算,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計算的邏輯,學會在計算之前先估算,避免出現計算錯誤的情況。
先學階段教師對學生自學指導的方法引導尤為重要,無論是自學指導設計還是教師自學檢測點撥都要突出方法引導,培養學生學習方法。
1.教師要在指導中強調學生采用自學的方法
例如,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自學指導設計中,教師要明確提出“速讀”“觀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明確采用何種方式。
2.教師要在自學指導中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
又如,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自學指導設計中,教師要明確提出結合分數單位的知識,重點要突出認識分數單位。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注重方法的引導,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高效課堂構建中,教師在新課導入特別是自學指導環節務必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媒介,調動學生自學積極性,避免學生在自學中無所事事,影響課堂學習質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直入主題。例如,教師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時,通過網絡視頻將課本圖例轉化為動畫,調動學生興趣。另外,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心理特點,通過游戲活動引入自學指導,激發學生自學積極性。
緊扣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環節突出重難點。后教是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的核心,教師在后教階段要緊扣教學目標,在課堂點撥歸納時突出教學重難點。圍繞常見誤區,在課堂教學中強化點撥歸納。后教階段一般在教學中分為重點講解與點撥歸納兩個環節,教師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中進行點撥歸納時要根據相關法則,以學生易錯點、必考點切入。
例如,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后教階段,教師要根據常見誤區,通過運算法則解讀與練習檢測等方式,引導學生注意常見的同分母概念理解錯誤。
習題訓練主要是指在課堂結尾時,教師要準備一些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掌握算理并檢驗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從而幫助學生完成數學學習任務,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
例如,以“解方程”為例,等式兩邊都減去或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依然成立,是解方程第一課時的核心內容。在課堂結尾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方程,讓學生進行求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第二課時有針對性地教學。如教師提供x-19=2 和x-23.4=3.28的例題,在解方程時,學生對第一個式子x-19=2的正確率比較高,普遍可以轉化為x-19+19=2+19,最終得出x=21的結論,但對于第二個式子x-23.4=3.28的解答就出現了問題,絕大部分問題是小數加減法出現問題。如有的學生轉化是x-23.4=3.28+23.4,有的則是計算錯誤,在計算3.28+23.4 時出現錯誤。此外,教師布置的“原價x 元的商品,降價64 元,現價486 元銷售”的應用題,列方程并解方程中,有的學生也無法正確列出方程,有的甚至寫成了x+64=486。由此可見,學生在列方程、解方程方面還存在一些具體問題,需要在下一個課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具體教學。
在時代發展下,由于社會市場上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學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入推進,學校為培養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優秀人才,不斷在教學領域內進行改革與創新。小學數學的教學方面,也努力進行著教學內容以及方式的改革,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高效教學。高效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利用有效教學理念,讓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學生在自身的綜合素質方面也實現了全面的提升。
綜上述,高效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它重視教學的最終成效,需要學生在經過學校的培養后,實現對知識與技能最大程度地掌握。目前,高效教學理論已經成為小學數學在教學改革方面的一項重要參考憑證。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始終圍繞學生的有效學習來開展教學活動,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高效教學理論,對學生的自身學習成績以及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高效教學理論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總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始終要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為框架,切忌形式主義,而要結合學情與學科特點,使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