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財
(貴州省甕安第二中學,貴州 甕安 550499)
思維導圖是一種幫助學生發散自身思維的工具,把各級主題內容和關鍵詞相互隸屬進行表示,從而使學生可以從自己學習到的一種知識發散到更多的知識上,從而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效果。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學習面對大量的文字,可想而知這樣的學習比較枯燥,學生很容易出現厭學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從而學習的效率無法得到保障。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通過更加直觀、有趣的教學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和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高中歷史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的重要性以及思維導圖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及時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從而使學生可以在思維導圖的學習中對歷史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思維導圖在歷史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學生來說,語言的感覺完全比形象和顏色更有吸引力。人類的思維本來就是像樹一樣的發散結構。使用思維導圖,信息可以形成色彩豐富、有高度組織性的照片,呈現出這種人類思維軌跡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首先,它基于人腦進行模擬,其本質就類似于人腦的結構圖。第二,這個模擬強調了思維內容的焦點和水平。第三,該模擬將創造大腦組織間豐富的照片,強化相關功能。第四,研究表明人腦處理和記憶圖像的能力遠遠大于單詞的約1000倍。可以想象,在這樣明顯的差距下,這種繪畫在教學時使用時,其教學效果非常明顯。長期使用這種教學法,可以形成自然與知識的創造性聯系,形成不同思維的橋梁,真實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思維導圖”可以串聯連接各種人類思維,形成相關想象力豐富的記憶鏈,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
例如,在教學《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中國的賦稅制度的變化用圖片進行展示,學生可以看到在圖片中人們對當時賦稅制度的感受,同時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對不同時期的賦稅制度的好壞進行分析。然后學生再對不同階段的賦稅制度進行了解,根據剛才看到的圖片對賦稅制度進行學習和認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然后教師讓學生自由舉手,對思維導圖中的圖片和文字進行講述、分析,將自己的觀點和其他的學生進行分享。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可以更佳直觀地感受到賦稅制度的演變過程,并且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是怎樣演變的,了解其本質,也最大程度地減少學生出現記憶偏差的可能性。
思維導圖是對相關知識進行分類、分層管理,使知識的存儲、管理、流程更加系統和具體,不斷改善教材的完整性、層次性和教學結構的多樣化,克服傳統教室設計的剛性和劣勢,有效地推進教室教育符合新課程教育哲學。黑板上寫的傳統文章有很多內容,有些無關的詞在課堂上花了很多時間,反復抄寫,極大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這時只要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在黑板進行記錄,就只需要寫出關鍵詞和語言,引出知識點之間的內部關系,提高黑板的書寫速度,促進學生的理解、記憶和整體感知,節省大量時間。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的深處,討論、總結、總結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找出學生不準確的表達和模糊的概念,并回收時間來提高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本節課學習的重要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劃出古代民族關系的勢力劃分以及對外交往的重要對象。將中央集權作為重要的核心,然后進行思維導圖的思維分散,以地點作為知識點擴展的方向,西北、西藏、云南、東北以及臺灣等等,在不同的朝代有什么不同的政策。同時,在對外交往上又可以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將文化、生產、思想、科學、物種等技術作為了交流的主要內容。在思維導圖的運用下,都可以很好地進行展示,然后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討論,對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進行探究。由于歷史時間線很長,學生一遍記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課堂上需要隨時進行強化記憶,此時教師可以直接利用思維導圖快速定位到需要再次記憶的部分,極大地節約了課堂時間,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做筆記的傳統方法是對每個看起來非常清晰的知識一點一點地記錄內容。但是,筆記的獲取速度很慢,會影響講課。同時,筆記的風格太單調了,內容比較枯燥,學生覺得無聊,背不下去。教師使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做筆記,解決課堂上的問題,大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處理和應用淵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組織和應用能力。同時,記憶力和創造力持續提高,提高思考力,提高學習效率。首先,思維導圖中使用的“核心詞”的形式將聚焦于我們所學到的知識的要點。其次,你可以一邊思考一邊開發和寫作關聯,但這很有趣。第三,思維可以相互關聯,關聯的方法會極端擴展。因此,很難錯過與關鍵點相關的知識元素。第四,思維導圖比較簡單,容易記憶。不僅可以及時記錄關鍵的知識點和關系,還可以記錄大量直觀、生動的信息,易于理解和記住。第五,使用文字、形狀、照片和顏色可以完全刺激大腦,提高組織、記憶、創造能力。使用思維導圖記錄課堂筆記,不僅可以感受清爽感,而且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
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將自己學習到的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記錄,以自己認為的知識點為核心進行拓展。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思維導圖的規劃嘗試,在規劃結束以后,將自己的規劃方式和其他的學生進行分享,比對自身的優點以及不足,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和豐富,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思維方式。在思維導圖的創建中,學生將自己從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真正變成了自己的知識,同時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在歷史的而學習中可以更好地面對反復的知識。
新一輪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完全體現優質教育的精神,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人格開發創造有利的空間。新課程標準是注意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經驗,要求學生如何積極參與、調查、開發、交流、合作。高等學校新課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完全體現優質教育的精神,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人格發展創造強大的空間。有效、動態、和諧的發展中教室應該建立在新課程的概念下,思維導圖是學生自由探索、積極學習、積極使用各種工具和各種資源,適應當今社會的變化 教育改革與高考改革
例如,在學習《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學習,然后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將思維導圖為學生進行投影,但是思維導圖中還有一些空白的位置,這些位置需要學生自己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進行尋找,在這些空白的位置放什么詞語比較合適。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進行推敲,最后找出自己認為最為合適的詞語。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地利用自己身邊的工具和資源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歷史考試提問將特別注意探討掌握知識框架結構非常必要的知識體系,考試中的問題經常通過調查來自不同方向和角度的知識點的特殊主題來鏈接。大部分歷史測試的提問都與時代相適應,具有時代強烈的感覺,注意歷史和事實的結合。現在,歷史考試的大部分問題來源于教科書,比教科書還貴,熱題的許多歷史發展線索,成為了全面命題的載體。我們發現,需要應用思維導圖作為歷史回顧輪的有利工具,從整體上重新審視和學習歷史知識。這樣,將所學內容更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系統、更系統地回顧,巧妙地掌握關鍵點和困難,所學知識和知識點的邏輯關系更清晰、更牢固。通過將各章的思維導圖落地構建,可以為構建整個建筑奠定堅實的基礎。應該注意的是,這種知識結構不能簡單地列出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必須參照補充教材,根據完成各種演習進行整理。然后,通過自身的知識結構,他們可以完全討論、交流和提問,為缺少的信息互相檢查,建立這個班級最完美的知識結構。
例如,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在本子上進行書寫,然后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分類,將不同章節的知識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分類,從而對知識點進行更好的復習。在思維導圖的構建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帶動基礎較弱的學生,在自己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和教輔材料,對原有思維導圖進行豐富,同時對其他的思維導圖進行質疑,對思維導圖中的知識結構進行深入的認識,有系統有條理的復習已經學習過的知識。
總結: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思維導圖和傳統教學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帶來趣味且多樣化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并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在思維導圖的運用中,教師要將重要知識點進行串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在思維導圖的學習中對歷史知識有充分的認識,有條理的記憶歷史知識點。在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進行掌握,學會使用思維導圖記筆記,對知識點進行復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將思維導圖貫徹在傳統的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