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嘉慧 陳夢慶 班宇威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850)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互聯網金融理財觀念的不斷傳播,現今的“95”后大學生對自身較為充足的資金用于理財的行為越來越廣泛。且通過互聯網圖文式宣傳、視頻宣傳、各色互聯網廣告投放播放等不同方式不斷了解接觸互聯網金融產品,受互聯網影響的當代大學生在了解中購買使用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越來越頻繁,成為互聯網金融理財市場中的一個重要的細分市場。
互聯網時代下,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這一行為在各大高校中已基本普及,自2013 年“余額寶”推出至今,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官方數據顯示,在2018 年余額寶總規模已達到1.13 萬億,貨幣基金理財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用戶突破6 億戶,人均理財份額1880 元,其中90 后占比51.2%,23 歲左右的用戶是其最龐大的用戶群體,大學生中很大一部分處于這個年齡段。截至2019年6月月底,共有6.19億戶余額寶客戶持有余額寶,較年初增長0.31 億戶,戶持有人數保持上升趨勢。在螞蟻金服的官方報告中公布的數據顯示,余額寶戶均持有1669.22 份,其中個人投資者比例達99.97%。不可否認的是,當代大學生已成為新興互聯網理財金融產品購買的主力軍,是一個龐大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消費人群[1]。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傳統金融行業結構亦在潛移默化接受大學生的選擇方式進行結構優化,越來越多涉及的額度相對較小,成本較低、效率高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出現在大眾視野里,成為新時代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熱門產品,零錢通、余利寶等不同種類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爭相搶占爭奪大學生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這一巨大潛力市場。這種類型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購買方式及其發展趨勢愈演愈烈。
互聯網金融消費方式的出現激發了大學生的消費欲望,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為理財帶來便利,而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操作界面相對較為簡單便捷,購買操作難度較低。這種便捷的金融理財產品購買方式,更加刺激了大學生群體在消費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思維的轉變。
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從眾心理,因此,本人本身的金融理財行為很大程度受到周圍同學的金融理財行為影響,若周圍同學朋友均或多或少購買了有關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出于從眾合群的心理因素考慮,部分大學生會選擇購入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以達到融入群體的目的。
1.受家庭觀念因素影響
大學生理財行為會較大程度以父母的理財觀念、互聯網理財經歷及理財態度作為參考對象,父母的金融理財觀念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金融理財觀念。若父母本身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的知識面了解較深,互聯網金融理財經歷較好且金融理財態度積極,將會對大學生的理財意識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使大學生互聯網金融理財行為更為頻繁,在這種影響下去購買各種種類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
2.受身邊人群理財意識因素影響
隨著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大學生會選擇購買金融理財產品作為一種理財方,并在與周圍人的相處中形成學習金融理財的氛圍。隨著互聯網提供的龐大的金融理財實踐平臺,能更好地讓大學生把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的了解,也能逐漸關注到行之有效的理財內容并從中學會有用的理財知識。
以余額寶為例,余額寶與螞蟻財富等阿里巴巴旗下的APP 對接以及與各大基金財富號進行合作,使學習互聯網金融理財知識與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能呈現出一條龍式的金融理財產品購買服務。互聯網金融理財行業呈現上下游金融鏈對接的趨勢,以余額寶為例的理財產品使大學生在學習金融理財知識十分便利;許多大學生學會關注理財信息,逐步豐富自身的理財知識,深入了解不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差異,提升自身理財技能。
進入大學后,大學生可用兼職等方式獲得更多閑置資金,資金來源更為豐富,可自由支配資金明顯增多。在互聯網發展下,網絡銀行及基于即時通訊軟件的網銀服務越來越普遍,為大學生模仿成人的金融理財行為實踐提供了條件。
當今大學生在進行社會化成人模仿驅使下,會模仿成人部分行為以進行社會化融入社會人群之中,而購買金融理財產品是許多現代社會成人會去做的事情,在模仿行為本能驅使下,會使許多當代大學生選擇去模仿身邊的親戚長輩去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進行互聯網金融理財。
當代大學生學習金融理論知識后,有部分大學生選擇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結合自身所學的金融理財知識進行社會實踐,嘗試理論結合實踐更加深入了解所學的金融理財知識,通過參與社會中的互聯網金融理財這類新型理財方式檢驗自身所學成果,吸取金融理財經驗。
剩余生活費是大學生開展理財的前提,對大多數在校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所提供的一些基本生活費用,除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所剩不多。部分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習比較突出,能夠獲得少量的獎學金和各種補貼,也有部分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開展勤工儉學,獲得一部分收入,因此有的學生基本沒有閑置的資金,而有些學生雖然有閑置的資金,但是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大多用于日常的生活,消費沒有太多的資金用于理財。
當前,很多高校大學生對理財缺乏充足的認識,在他們的思想當中,理財與他們距離相對較為遙遠,在校期間主要以消費為主,日常支出不計劃,沒有規律,也不記賬,各種消費特別是不必要的消費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每月入不敷出的現象經常出現,有節余的資金也不可能進行理財。也有部分當代大學生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情,大學生在校期間根本沒有過多的錢財,所以不需要理財,一提到理財就認為是炒股、投資基金或者購買債券等多種行為,這種狹隘的理財觀念主要是因為傳統金融環境之下,社會對當代大學生金融和理財知識普及不足所造成。
當代大學生開展理財選擇相等理財產品,需要在掌握相應理財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運用理財產品,獲得更好的投資收益。通過與學生進行實際的溝通調查,一部分學生每月會剩余一定的閑錢,也具有理財觀念和理財愿望,但是大多數學生缺乏對理財知識的正確認知,沒有掌握理相應財知識,害怕因為選擇不當造成失敗,面臨較大經濟損失。另外在理財產品選擇過程中,也經常會受到周圍人或者一些不當資訊的片面推進,購買不當的理財產品,面臨較大的理財風險。
家長本人本身需端正對待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態度,對待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需有客觀正確的認知;同時,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自身的金融理財知識,從而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金融理財教育。當大學生面對互聯網金融理財出現問題時,父母若能在互聯網金融理財問題解決中給予幫助,對家庭關系和諧改善也有較大的幫助。
在平日跟子女交流的過程中加強金融理財觀念教育,對子女進行金融理財科普介紹以及跟兒女在金融理財方面保持密切交流交流,警惕子女出現過度沉迷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過度參與互聯網金融理財而導致荒廢學業的情況。
1.端正對待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態度,學習互聯網金融理財知識
當代大學生應重視本專業學業學習,學習專業相關知識技能,重視正當學業的學習。適當降低對財富的期待和網絡的迷戀。在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時,應保持理性態度去購買有用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注意互聯網金融理財安全,規避互聯網金融理財風險。金融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在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時,若遇到有關互聯網金融理財問題可通過運用搜索引擎、校園網、銀行等信息檢索渠道尋求答案,或尋求同學老師與家人的幫助等方式解決互聯網金融理財有關問題。此外,當代大學生仍需提升自己的理財技能,在進行深入學習互聯網理財知識,了解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過程中培養自己的金融理財實踐能力,學習合理選擇不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能力,以科學客觀的態度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
2.增強防范金融理財風險的能力,合理進行互聯網金融理財規劃
在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時,應在有相關合法注冊資格及合法運營資格的網絡軟件或各大銀行旗下的正規運營軟件內購買合法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填寫個人有關信息時應注意在安全,隱私性較強的環境下進行,以減少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同時,應持有謹慎的態度進行互聯網金融理財行為,切勿盲目投資、沖動投資導致個人資金因盲目投資而導致全部流失[2]。
1.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基礎理財知識普及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的影響下,高校需通過開展更多相關的選修課和公共平臺課,邀請金融領域專家開設學術講座,開展網絡金融企業進校活動,組織舉辦互聯網金融理財知識競賽等方式,多樣化渠道培養大學生獨立理財意識,提高當代大學生管理自身閑散資金的能力。
2.提供多樣化渠道為當代大學生答疑解惑
高校可在校內成立金融產品服務咨詢點,安排有關從業人員定期值班,為當代大學生投資理財答疑解惑并提供法律咨詢服務。邀請金融領域有關專家開設互聯網金融理財知識科普講座,開設座談會等方式對當代大學生有關金融理財問題進行科學解答,提高當代大學生金融理財的認知參與度,引導學生理性參與金融理財活動,從而對自我理財管理有更進一步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