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成媛
(牡丹江大學,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引言:伴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以及世界范圍內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當前全球一種新型的貿易形式,整體來講,電子商務不但可以有效針對企業資源不足的缺陷進行補強,并且還可以有效對企業自身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電子商務在我國不斷發展和健全,也對中國的國際貿易活動產生的深遠的影響,而在此當中,就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是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現行稅收征收機制
稅收對國家財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所得稅的征收依據如下:首先對企業注冊地進行核實;其次,統計企業營業收入,按收入比例進行征稅。而國家對跨境遇商征稅時面臨以下困境:第一,跨境電商以網絡為載體,難以明確企業無力位置;第二,進行商品交易時,交易信息的傳遞一般是在各個服務器之間,轉換成數字代碼的形式進行,信息較為隱蔽,稅務機關對企業利潤收入無法明確判斷;第三,跨境電商的交易覆蓋范圍遍布全球,一旦稅收需要超越國家主權行使范圍,征稅工作就難以進行,在無形中造成企業逃稅漏稅的情況出現。
(二)跨境電商物流運輸
物流運輸是國際貿易必不可少的環節。傳統的國際貿易建立在交易雙方較為深入的信息溝通基礎上。而跨境電商需要更長的物流運輸周期,物流信息跟蹤工作難以進行,導致商品退換往往不受支持。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主要分為企業—消費者的B2C 模式和企業—企業的B2B 模式,可能形成商品交易頻率大,但單次運輸量小,現有法律如何針對數量較少的小件商品的運輸管理進行調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支付結算機制
傳統跨境貿易進行資金結算之前,需要提前簽訂買賣合同,規定交易金額,結算主要通過銀行進行,規范性、安全性較高。但是跨境電商交易雙方的貨款往往需要借助支付平臺進行,導致貨款支付存在以下三個問題:第一,高額支付成本。跨境支付由于交易主體屬于不同國家,其貨幣匯率不同,需進行匯率轉化,消費者需要支付一定的傭金給第三方支付平臺;第二,國家之間的支付體系具有一定差異,當跨境交易資金流向不同支付體系,會降低資金周轉率,延長資金流轉周期;第三,無法保障資金安全性。當所購買的產品不滿意,消費者進行投訴后,往往會凍結涉外電商的交易資金,由于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法律體系,導致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利十分困難;另外跨境交易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安全性要求高,但是對該平臺的考證工作無法進行。顯然,傳統國際貿易法對于以上出現的幾個問題無能為力。
(四)主觀營銷困難
從文化主觀方面來講,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民族信仰、價值觀、生活行為習慣、社會制度等方面。不同國家在文化方面都具有獨特性,而且有不同的文化禁忌,如果對這方面不了解,在進行跨境交流溝通時就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文化的差異對消費者看重產品質量不會產生影響,跨境電商營銷平臺中需要遵守普遍性原則,在文化個性的基礎上建立獨特的需求環境,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借助文化手段提高營銷水平。在平臺的表現形式中,通過廣告、包裝、構思等將文化的屬性價值、審美加以體現。然而由于主觀文化因素的差異性存在,使得跨文化溝通存在一定的偏差,進而對跨境電商營銷產生影響。
(五)客觀營銷困難
在如今的市場發展形勢下,各個行業的競爭都在逐步加劇,跨境電商的發展也遇到了挑戰,營銷策略如果繼續使用以往的方式,就容易使營銷的利潤無法有效提高。而為了能夠使跨境電商的發展態勢保持良好狀態,就需要在品牌化的建設方面努力。我國的跨境電商是屬于價值鏈中部,平臺發展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只是依靠平臺,產品的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因此通過獨立平臺的建設,與客戶之間形成直接的聯系,對跨境電商進行品牌化發展是必然趨勢。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跨境電商在營銷策略方面多采取數量優勢競爭,對品牌形象建立的重視度還不足,因而消費者對產品的粘合性較差。跨境電商的品牌化建設重要的是產品的定位、用戶體驗等,由于消費者文化價值觀、心理需求等的影響,使營銷存在一定的困難。
(一)科學發揮監督管理工作優勢,對現有征稅方式進行優化調整
第一,海關需要進一步發揮自身的監督管理工作優勢,針對涉及到民生消費用品的產品,可采取提前批量進入報稅區的方式,對其進行存放;或者采取分撥配送的方式送達境內消費者。由此顯著降低外國快件的物流運輸成本,對現有的貨物征收方式進行優化;第二,政府需要對跨境電商出口稅收政策給予適當的優惠付出,以便于處理相關電子傷處出口過程中所存在的退稅款南的問題,更加高質高效保障國內跨境電商的良性發展。
(二)對市場定位進行合理確定
跨境電商的營銷需要具備跨文化溝通,結合地區的差異、消費者的個性特色等進行針對性營銷。跨境電商平臺利用網絡能夠對全球消費者的特征信息進行了解,根據自身營銷的需求,對市場定位進行合理確定,進一步細致劃分市場,增強營銷的針對性。依照市場的現實需求、市場的偏好方向等對產品進行定位,同時借助其他營銷策略的配合,結合不同國家消費者心理、行為需求設計產品,這樣產品的營銷在配置上才會更加科學。
(三)基于文化的黏合實施一體化營銷策略這種一體化的營銷策略主要是創造用戶價值,在產品進行設計、銷售、物流運輸、客戶服務和維護等過程中,基于文化的黏合力使營銷的標準和資源配置形成一致,通過對市場的調研、產品包裝、樣式、廣告宣傳方式等的合理化選擇,使營銷活動中體現目標市場的文化獨特性,使消費者了解到產品的文化內涵、性能特征等,這樣產品才會更加有特色,對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有良好的幫助。跨境電商通過電商平臺展現文化價值,利用網絡對各部分的有效連接,使網絡營銷得以優化。
(四)增強跨境電商競爭力助力,實體貿易進一步發展
企業應當主動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造高質量產品,由此才能獲得市場青睞。在傳統國際貿易中,很多企業未能對產品的類型與結構進行高度重視,最終生產出的產品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因此面對貿易壁壘,無法完成各項交易工作。隨著我國目前經濟處于穩定增長狀態,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但是所生產的產品也暴露較多的問題,比如品牌力量弱、類型單一、質量不達標、服務水平較低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對我國商品的外貿地位產生影響。想要在國際貿易中站穩腳跟,就要求企業做好轉型與升級,吸引更多顧客購買產品。除此之外,企業也需要提高投入力度,加強品牌建設,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做好營銷環節和生產環節管理。
(五)增強跨境電商行業貨物的通關速率
相關部門需要做好跨境電商企業貨物的檢查、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先進技術,來處理跨境電商的B2B、B2C的相關工作,完成各部門的科學發展,幫助企業提升貨物通關的速率。另外,相關部門還需要就結匯、退稅等流程進行不斷完善,最大限度減少跨境電商的通關時間和通關成本,例如:可建立海關報關服務中心或者海關信息咨詢中心,由此降低通關成本。
結論:作為“互聯網+”的產物,跨境電商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但任何新興產業的發展都會伴隨問題的產生。而作為最重要的法律依據,國際貿易法應該調整自身腳步,適應時代發展,加快相關條款的修訂,完善自身法律體系,讓跨境電商行業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