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青 譚淵
(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0000)
對于演員而言,聲樂演唱過程中的藝術表現力考驗的是演員個人的綜合能力,演員需要從自身發聲能力的控制入手,需要注重個人的形態儀表,甚至是個人演唱過程中的表情變化。而具體到實際的聲樂演唱過程中,則需要結合聲樂作品本身,從作品表現的思想層面入手,把握個人感情基調跟作品之間的契合度,以此來提高演唱過程中的整體藝術表現力。在聲樂演唱過程中,聲音永遠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而聲音的控制是每一位演唱者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如何將聲音跟藝術表現結合起來,則是對于演唱者最大的考驗。作為一名演唱者,不能夠單單學習演唱技巧,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對整個作品有藝術把控力,能夠將藝術表現力通過豐富的演唱技巧體現出來,這是提高聲樂演唱能力的關鍵。
對于任何一位演唱者而言,聲樂演唱最應該注重的都是情感的表現,情感表現代表的是聲樂演唱的藝術特性,是定義真正的演唱的關鍵所在。優秀的演唱者往往都擁有先天的好嗓音,但是是否具備好的歌唱水平則往往需要通過演唱技巧結合情感傳遞來進行體現。演唱者是否具有豐富的情感表現力,是決定能夠在演唱過程中引發聽眾共鳴的核心,即便是擁有再好的音色,再絢麗的演唱技巧,但是演唱過程中沒有情感,那么對于聲樂演唱而言就是缺乏了藝術張力,沒有辦法將聽眾心中的情感激發出來。演唱好比繪畫,好嗓音其實就是擁有高超的素描水平,但是單單素描作品往往寡淡無味,只有搭配上色彩,呈現出復雜性和多樣性,具有情感的沖擊,才能夠帶給聽眾直擊心靈的感受。聲樂藝術不單單是通過會唱歌來體現的,歌曲的復雜程度需要搭配上演唱者的個人情感才能夠完美地體現出來。每一首歌曲在創作是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意境和情感,這種意境和情感需要的是演唱者去表現出來。任何一首歌曲本身都是創作者對于生活的感悟和體驗,是在適合旋律下才能展現歌曲的魅力的。而演唱者在演唱時需要對歌曲的詞和曲都有深入的了解,對于創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原因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演唱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激發自己的情感,將音樂和旋律完美地呈現出來,以藝術表現的形式去提高演唱者跟聽眾之間的交流溝通,拉近兩者的距離,從而讓歌曲更有感染力,更與藝術張力。
對于演唱者而言,首先要清楚的是聲樂演唱過程中發聲位置的控制,我們說話是通過聲帶震動發出聲音,但是聲樂演唱并不單單借助聲帶震動,或者說并不完全依靠聲帶震動,我們要想獲得好的音色,獲得演唱過程中需要的聲音,往往需要不斷地調整發聲的位置。而通常來說,演唱者在進行聲樂演唱的學習時需要掌握至少三種發聲位置。首先就是利用嗓音進行發音,這是通俗唱法或者是普通人唱歌時最常使用的發音方法。其次就是腹腔震動共鳴發音,這種通過擠壓丹田進行發音的方式在低音甚至是重低音領域應用的比較多,當然一些美聲唱法也會用到這種腹腔震動的發音方式。最后就是用顱腔發音,顱腔發音在美聲唱法中的高音部分運用的比較多。而當我們面對一首復雜的聲樂作品時,很多時候都會用到不同的發音方式,這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聲樂演唱,更完美地演繹一首音樂作品,對于不同的發生部位的選擇要依據當時的歌曲演唱要求以及藝術表現需求來進行選擇。
1.發音部位選擇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作品表現基調方面存在不同
任何一次聲樂演唱都應該是基于作品本身而進行的,在演唱之前也需要充分的了解這首音樂作品的情感基調,要把握作品本身想要傳達的真情實感。當作品是喜悅的時候,演唱時就要更加的激情,聲音要更加的高亢,當音樂是悲傷的時候,演唱要更加的低沉,聲音也是如此。不同的作品本身蘊含的情感基調是不同的,而針對情感基調的演唱音色也有很大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演唱者需要依據需要不斷地調整發音位置,同時選擇不同的音色進行呈現。這種結合作品本身開展的發音控制,其實是結合了演唱者個人情感的,是將發聲技巧跟藝術表現相融合的。
2.根據發聲部位方面存在的差異,能夠實現藝術表現強化和升級
當然,現代聲樂演唱對于演唱者的要求更好,在考慮到發音技巧結合藝術表現力的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感染聽眾,演唱者甚至還需要注重個人的表情以及形體動作,在發聲的過程中,表情舒展是有助于演唱者打開口腔,更好的發音,而肢體動作則可以幫助演唱者放松心情,舒緩緊張感,同時調動發聲位置。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需要自我進行規劃,在嚴格控制發聲部位的同時,力求表演動作形象貼合,表情自然平緩,通過合理的規劃來促進藝術表現力的升級加強。
對于演唱者而言,聲樂表演過程中的發聲技巧其實還跟呼吸控制有關,演唱者需要在日常的演唱訓練中提高自己對于呼吸的控制能力,掌握呼吸的方法。現如今的聲樂演唱高音低音混合,聲域寬,對于演唱者的氣息要求很高。同時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不同聲樂作品要想體現好的情感表達也需要搭配適合的呼吸方法,這樣才能夠有更好的表演演繹效果。同時還需要考慮到聲樂作品本身的內容以及韻律問題,只有科學有效的呼吸規劃才能夠更穩妥更有效地提高聲樂作品的演唱表現力。
1.呼吸規劃從聲樂作品的整體出發
其實在演唱任何一首聲樂作品的時候,演唱者都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整體藝術表現的規劃,無論是音色層面、韻律層面甚至是情感層面,提前做好整體的呼吸規劃都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在演唱過程中搭配上長呼吸、短呼吸、急促呼吸、閉氣呼吸等方式,可以起到更好的藝術表現多樣性,長呼吸適合抒情演唱、短呼吸適合激情演唱、急促呼吸適合悲傷低沉演唱,而閉氣呼吸則能夠凸顯演唱的高昂情緒,這些呼吸規劃越合理,越能夠凸顯演唱的感染類,提高藝術表現效果。
2.呼吸規劃應該跟藝術表現相融合
聲樂作品其實從演唱整體而言是需要進行階段劃分的,階段劃分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體現演唱左坡的藝術性,而在這其中也需要涉及呼吸規劃。有的聲樂作品本身藝術表現形式十分豐富,可能是先揚后抑,可能是先抑后揚,在這個過程中情感的變化其實也就需要記住呼吸規劃來進行輔助實現,比如演唱者前面呼吸平緩,整體的演唱也就平穩,藝術表現更多地為愉快或者是平和,而當演唱者呼吸急促時,情緒則是激動或者悲傷,那么聲樂作品必然也就朝著這方面進行藝術的表現,將呼吸規劃跟藝術表現相融合,對于演唱者而言是個人演唱水平的重要提高方法。
3.呼吸規劃需要把握和形體之間的關系
對于演唱者而言,個人形體動作以及面部表情同時也跟呼吸有著很大的關聯,形體規劃統一合理,往往呼吸的過程也就十分的平穩,而形體動作越是激烈張揚,演唱者個人的呼吸也就越急促,在這個時候,整個演唱的表現力必然更強,藝術表現的效果更好,將呼吸規劃和形體進行融合起來,找到演唱的平衡點,以科學的方式方法去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
在演唱聲樂作品的過程中,對于發音不僅要注重發音部位,掌握呼吸的方法,同時音準也是最為重要的,音樂往往跟兩個方面有關,一個就是音調的節奏把控,很多人演唱過程中出現跑調,其實就是音調沒有把握好。第二個就是咬字,咬字清晰是聲樂演唱中容易被忽視,但是其實很重要的能力。首先音調準確,需要結合聲樂作品,音調準確的關鍵是不跑音、不丟音,演唱過程中結合實際,對于滑音等處理順暢不拖延,自然不矯坐。其次就是咬字要清晰,多采用普通話,特殊少數民族歌曲則咬字清晰,能夠聽懂聽清。畢竟聲樂演唱是由曲子和歌詞組成的,咬字清晰才能夠更好地傳達聲樂作品的情感。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高音部分可以適當地處理尾音,不發音進行模糊替代都可以,悲傷情緒的歌曲在演唱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尾音模糊替代進行有效處理,靈活運用,從而將發音的音準跟對于聲樂作品的藝術表現進行融合,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演唱進行服務,而一切的細節把控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將聲樂作品本身的情感表現出來,讓聲樂作品更富有表現力,更有感染力。
對于演唱者而言,一定要清晰地認識到,聲樂表演本身看重的是將聲樂技巧跟藝術表現進行融合,而在這個過程中,個人演唱者本身的聲樂技巧要跟藝術的融合需要考慮如何有效的去表現舞臺演唱想要傳到的藝術表現效果,因此表演者需要通過把握自身呼吸節奏,改變發生頻率,不斷地轉變舞臺傳達的聲樂效果。而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演唱者自身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不斷變化的舞臺表演效果的把控需要演唱者通過日常不斷地練習來進行加強,演唱者自身的發聲頻率,音準的絕妙控制都需要跟舞臺的整體表演結合起來,需要通過相互的融合去達到好的表演效果,而發聲頻率的不斷變化本身對于演唱者的發聲部位控制、呼吸規劃和發聲音準是整體的考驗。
總而言之,在高校開展聲樂演唱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教師需要從不同的途徑,采取不同的方法去進行聲樂演唱的教學開展,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聲樂演唱過程中的發聲部位變化的技巧,幫助學生掌握演唱過程中呼吸規劃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發音音準和演唱過程中咬字清晰等問題,只有當學生掌握了這些發聲技巧之后,才能夠真正深入地研究將發聲技巧跟藝術表現力相融合的方式方法,了解作品,了解創作背景,從而奠定演唱基調和情感方向,找到凸顯聲樂作品內核,提高演唱藝術表現力的可行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