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南 楊小霞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閩侯 350108)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尤其是高校教師師風師德建設。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多次強調,高校是中國教育的戰略制高點,高校教師是制高點中的制高點。由于教師師德是教師的靈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要加強高校師德建設。近年來,高校師德建設取得較大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教師價值觀出現偏差、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高校師生關系緊張等,這些都與習總書記對高校師德建設提出的要求相違背,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風師德建設勢在必行。
理想信念是指引每一位教師更好地前進的燈塔。2013 年,習總書記提出“三個牢固樹立”的希望,其中第一個希望就是要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理想信念,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這一思想表明,教師應具有較強的政治覺悟,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形態和理想信念。2014 年,習總書記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的談話中強調:“我們的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黨和人民需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好老師的理想信念應該以這一要求為基準”。由此可見,教師的理想信念不僅僅是個人的理想追求,更應該立足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只能堅定理想信念,明確職業價值,才能更好地點燃學生的理想,喚醒學生的靈魂,更好地擔起新時代“筑夢人”的使命。
道德情操是每一位好老師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的職業有其特殊性,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2014 年,習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師范大學時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一面鏡子,教師的行為和道德素質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師要堅守道德情操,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人格魅力。2019 年,習總書記強調:“廣大教師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這一講話強調了教師人格的重要性,一位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往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要涵養高尚的人格,最為根本的就是要永葆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和忠誠,烙守職業道德,為教育事業無私地奉獻自己。
教師的基本任務就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一個老師,要想在行業上立足,贏得學生的尊重和認可,必須首先要有淵博的學識,能夠解決學生的困惑,也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構造。2014 年,習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師范大學時指出:“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扎實的學識,學生往往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教師的學識淺薄”。這一講話突出強調了扎實學識在教師的基本素質中占據重要地位。一個好的老師,必須是知識淵博的。2014 年,習總書記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交談時引用了這樣的一句話:“為了讓學生獲得一點知識之光,教師應該吸收整個光的海洋”。在這個信息時代,廣大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學識,才能擔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信服,贏得他們的尊重和認可。
“仁愛之心”是師生之間建立情感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是教師不可缺少的良好品格。習總書記強調:“做好老師,要永葆仁愛之心”。熱愛學生是廣大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教師只有關心愛護學生,才能出色地完成教書育人的工作。仁愛是教師職業情懷的重要體現,教師在傳道授業的時候,要厚植自己的職業情懷,平等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此,教師應該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培養和教育,善于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潛能,而不是唯分數論。習總書記強調:“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教師要把愛的對象當作一個集體,要把師愛灑向每一位學生,真正做到有教無類。教師愛每一位學生,會使學生不斷進步,從而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在社會轉型時期,在西方功利化思潮的影響下,部分高校教師逐漸忘記了初心與本分,不再把教師看作是人類教育的工程師,價值觀出現一定的偏差,功利主義的思想嚴重。2014 年5 月4 日,習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的師生談話時強調:“教師要甘為人梯,甘當鋪路石,自覺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然而,在我國,部分高校教師受功利心的驅使,重業務,輕師德,重私欲,輕育人,未能承擔起習總書記所強調的教書育人的使命,未能充分發揮其職業價值。而這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是部分高校教師社會責任感弱化,職業理想動搖,難以堅守道德底線,只要出現利益與師德沖突的狀況,在錯誤價值觀的指引下,就極有可能做出違背師德的事情,嚴重影響和破壞社會的風氣。
師德師風是“紅線”,更是底線,在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時候,應該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作為一名教師,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堅守道德情操。然而,在功利主義的影響下,部分高校教師不斷挑戰師德紅線,做出學術論文剽竊、抄襲、一稿多投等不端行為。先有著名的“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后有“饒毅教授舉報幾位學術大V 學術造假事件”。這些事件給社會和學術界造成嚴重不良的影響,成為敗壞社會風氣的一大污染源。近幾年來,國家也頒布了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但并未能真正地杜絕這一行為的出現,造成其屢禁不止的原因在于部分高校教師放棄作為教師所應該堅守的職業操守,職業道德淡化。在這種內因的誘導下,一旦外部的失德懲戒力度不夠,就容易做出學術不端的行為。
教師在師生關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要更好地鑄魂育人,教師必須要永葆仁愛之心。然而,在我國部分高校教師缺乏教育情懷,缺少對學生的關心,甚至做出一些侵犯學生權利和身心健康發展的事情,導致師生關系緊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師生關系工作化,部分高校導師利用自身的權力欺壓學生,奪取占用學生的學術成果。近幾年來,自媒體曝光了許多研究生不堪導師壓榨輕生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師生關系問題之所在。另一方面是師生關系異化,部分高校存在師生關系處理不當,師生關系距離和交往較為親密,造成嚴重的信任危機。近幾年來,高校教師侵犯學生的人身權利的案例時有發生,這些案例的發生都給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也損害了高校教師的職業形象,嚴重影響現有的師生關系。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源在于我國當前的懲戒機制和保護機制不健全,導致很多受侵害的學生不敢發聲,由此導致師生關系更加緊張,出現惡性循環。
要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端正高校教師的價值觀,歸根到底取決于意識形態,因此必須采取措施贏得意識形態話語權。一方面,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習總書記指出,辦好高校,必須堅持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由此可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必須要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可以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學院。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學院特色,結合辦學宗旨,采取多樣化形式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從而鞏固主流思想的地位,端正高校教師的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堅持黨的領導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高教師的理想信念。高校要貫徹落實黨的教育宗旨和政策方針,定期召開黨支部會議,學習習總書記關于教師和教育的重要講話,以確保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此同時,高校要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廣大教師把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日常的生活實踐。如教師活動日,教師座談會等。通過實踐活動讓廣大教師更加堅定地擁護黨的政策綱領,做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宣傳者和踐行者。
要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扭轉學術不端時有發生的局面,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學術道德底線教育。2013 年,習總書記指出:“堅持底線思維,切實做好工作”。要防止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就必須讓高校教師了解學術研究的基本底線,并在常態化教育中灌輸底線思維。例如,可以印發學術研究規范手冊。當然,除了要加強學術道德教育以外,最為關鍵的還是教師自己要提高自身的學術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高校師德失范行為的懲戒力度,絕不容忍學術不端行為。習總書記指出:“要把這些害群之馬清除出教師隊伍,并依法懲治”。對于高校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治,首先要制定責任清單和處罰清單,明確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范疇和懲治力度。其次對高校教師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置結果要在全校進行公布,同時要引導廣大教師分析根源、吸取教訓,定期審視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學術道德標準。最后,對一些嚴重和不良的學術不端行為應盡可能通過刑事手段加以解決,而不是簡單地撤銷行政職務、相關榮譽等。
要緩和當前師生之間緊張的關系,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要把教師的愛生情懷與獎勵機制相掛鉤。要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必須要厚植高校教師的愛生情懷。可以把高校教師的愛生情懷納入考核和獎勵標準,通過調查學生的評價來考量高校教師是否做到以無私的愛生情懷去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并以此作為教師職稱評選、獎勵的重要依據。同時也可以對富有愛生情懷的老師進行全校公開表揚,以此來激勵越來越多的老師。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高校師德的監督,打通師德師風的反饋渠道。要加強社會、學校相關部門對高校師德的監督作用。如高等院校可以建立專門的監督領導小組,實時執行監督任務,從而規范高校教師的師德。當然,除此之外還要打通各種各樣的師德師風反饋渠道。如開通師德師風專欄的舉報網絡、公布舉報電話、成立專門的舉報受理部門等,擴大監督群體。
總之,要加強高校師德建設,必須以習總書記師德師風重要論述為指導,從思想和行為、內部修養和外部約束兩個方面入手,才能構建一支綜合素質過硬、道德品質優良的高校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