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甫 徐沛華
(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鄭州校區,河南 鄭州 450000)
引言:在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推動下,信息爆炸成為了整個時代的重要特征,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通過多種不同的形式,有效的收集到多種不同類型的信息,從而滿足人們個性化的信息需求。而這種信息獲取的便利性,正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特征。高校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較高的認知水平,但生活經驗的缺乏,導致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層面,依然存在著不足,難以對各種事物進行更加客觀、正確的評價,容易被各種負面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所誘導,從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的降低。為了秉持和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強對新媒體時代工作開展的研究,以實現對人才的科學培養,正確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不僅是融合了社會道德和基本法律的內容,同時也融合了國家歷史、國家文化以及國家政策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可以科學、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在學生正向引導的工作中,具有較高的權威性[1]。學生可以以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為出發點,認識和了解國家及世界。但在新媒體時代下,各種不同的新媒體技術,將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帶到了學生的眼前,無論學生想要了解什么內容,都可以自主的利用新媒體技術去查詢,相較于經過學者和專家調整過的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而言,學生自主查詢到的資源可能更加豐富且符合學生的認知取向,進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權威性逐漸降低,無法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了解,更傾向于教師的傳授,這就讓教師在引導和發展學生的工作中具有較高的話語權,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發展。但是在各種新媒體技術的影響下,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學習不再依賴于教師的傳授。單以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學習本身而言,學生要想實現課程內容的有效理解,不僅可以借助多種不同類型的公眾號進行相關內容的查閱,也可以通過類似于b 站、中國MOOC 等學習網站,自主的進行學習。從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話語權逐漸降低,要想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和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工作難度。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是為了能夠有效的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人”等問題的關鍵學科,尤其是在課程思政強調的社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更是應當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有效的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形成更加獨立完善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認可度和依賴度逐漸下降,讓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陷入雖然是影響和引導學生正向發展的重要課程,但作用和實效卻無法得到展現的尷尬境地[2]。所以為了能夠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在高校各種體系中融入的價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工作的影響力,尤為重要。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就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分析,教學資源的豐富化無疑是最為明顯的教學機遇。在新媒體時代各種先進技術的幫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距離不斷縮短,這不僅給各種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共享提供了工作便利,同時也促進了各種教學資源的更新和優化,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師不僅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引導,也可以及時借助新媒體技術,將多種不同的實時政治引入到課程教學中,用各種時政熱點幫助學生解析思想政治課程的內涵,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理解。
各種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幫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工作者,很好地擺脫了傳統教育教學工作的限制,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從多種不同的教學路徑入手,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就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現狀分析,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工作以外,部分高校思政教師也可以基于實際教學工作的需求,通過構建網絡自主學習空間的方式,拓展學生課程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更加科學、規范、豐富、正確的教學資源,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從而實現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建設也是新媒體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工作機遇,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被囿于教材、課堂以及教師等的建設中,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和個性化學習的學習需求,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缺乏充足的興趣。而新媒體時代所提供的不同路徑,則可以滿足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讓教師可以通過更加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3]。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現狀分析,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等,都是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在教學模式上的重大突破。所以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有必要加強對多種新媒體技術的研究,逐漸打造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實現科學育人、合理育人以及正向育人的工作需求。
高校學生是已經有了一定發展基礎的人,個體間的差異體現的尤為明顯。而且高校學生本就是來自于五湖四海的學生,生活環境和學習背景的不同,更是提升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所以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強對教學資源建設的重視,通過教學資源的不斷創新和整合,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為此在該項工作開展中,高校教師應當把握好兩個基本點。第一,要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和方向性的,對教學資源進行調整,盡可能地提升各種教學資源與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貼合度,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內容,實現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的內化。第二,要立足于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需求,教師要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提升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特點等,讓教師能夠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創新和調整,從而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面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權威性和話語權的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應當通過多種不同的方法,嘗試以顯性教育加隱性教育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權威性和話語權,重新奪回引導和發展學生的主陣地??紤]到環境對人成長和發展的影響,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環境入手。第一,課程學習環境,教師不僅要讓課堂中的教學氛圍活躍起來,還要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充分地利用新媒體技術,實現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拓展和延伸,盡可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影響效果。第二,學生的生活環境,教師要能夠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借助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及時構建多種不同的實踐活動,為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滲透提供條件,滿足隱性教育工作的需求。第三,學生的網絡環境,網絡環境是新媒體技術運用的主要路徑,教師要能夠通過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優化學生的網絡生活環境,讓學生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受到高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影響,逐漸提升人才培養的品質。
僅在課堂教學中完成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講解,是不足以引導和發展學生的,為了能夠體現出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在培養人和發展人工作中的價值,高校教師應當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加強對實踐活動的創設,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課程內容的內化。為此,在實踐活動創設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應當加強對以下兩方面實踐活動的創設,其一是校內社會實踐活動的創設,要讓學生在校內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合作、奉獻、實踐等活動內容,真正有效地理解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提升自身的思想認知,展現出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在育人工作中的價值。其二是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創設,要讓學生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中,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進行實踐,幫助學生在完成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內化的前提下,更好的認知國家、認知社會,逐漸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性,從而滿足實際育人工作的需求。
在新媒體時代,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更多的方向,為了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實現正向的發展,在實際工作開展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還應當加強對動態監督機制的建設,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動態,切實做到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在實際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工作中,教師還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朋友圈、QQ 空間、微博、公眾號等的關注,要能夠及時地了解學生的語言、行為、思想和意識形態,一旦發現有危險的言論和思想,應當及時采取措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從錯誤的思想或消極的狀態中擺脫出來,為更好的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打好基礎。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是不可避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應對工作中存在的機遇與挑戰,用科學、合理、有效的策略,抓住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工作機遇,更好的應對各種挑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際育人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