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晶 徐偉
(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課程思政”是各高校以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1]。課程思政的融入可以有效解決只重視專業知識教學的問題。高校所有課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內科護理課程為例,將課程思政與內科護理課程教學相融合,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是內科護理課程的必然要求和重點方向。內科護理的教學內容包括課堂講授和護理見習。講授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基礎與護理密切結合,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整體護理的能力。而整體護理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具有理想信念,熱愛護理,將無限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培養學生崇高的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研究力度,改變原有認識,將專業課變為“思政課”,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
2017 年教育部黨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要求我們要充分挖掘專業課所包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將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統一,加強高校課堂的思政教育載體作用[2]。學校要做好整體規劃,黨政部門齊抓共管,教務部門總牽頭,形成自身特點鮮明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格局。學校要營造良好的課程思政氛圍,加強政策協調配套,做好保障工作,加大課程思政研究的經費投入;各系院要提煉課程思政特色;各專業要思考課程思政的特點;各課程應當努力打造自身品牌,充分總結各自課程的特點,在重要環節加入思政元素,充分發揮各專業各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更多是需要教師轉變傳統觀念,加強研究,尋找適合自身的授課方式。
教師在課程思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工作仍然做得不夠到位。仍然對于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發掘不夠,對于課程思政的重視度還不夠,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老師的重視程度還不足夠高,課程思政工作停留于表面部分。以內科護理為例,內科護理平時的教學中更多地傾注于學生的專業知識講解和實踐技能的鍛煉,在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相對較弱,特別是沒有很好地發掘本課程的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因此授課教師應當在課程設計等環節轉變自身觀念,切實投入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當中。切實地摒棄以往的固定的、不好的一些思維和觀念,改掉“聽說過,沒實施過的想法”,轉變傳統觀念,切實改掉“我只負責講授專業知識和指導學生鍛煉專業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我的工作,而是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程老師等人的任務”的錯誤觀念,努力在課程中融入醫學生職業道德觀、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價值觀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本身就是一個辯證的問題,學生樹立了正確的職業觀,很好地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得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這樣的提高又會促使學生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體現自己良好的職業素養而去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最后形成專業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以高職院校內科護理為例,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找準切入點,抓住關鍵點,切實改善和豐富課程相應教學內容和環節。針對內科護理的教學內容,尋找切入點,實現教學目標。
從知識本身的挖掘、知識模塊的整合、知識發展應用、知識前沿追蹤、知識呈現“中國化”等方面入手,對本門課程進行知識內涵的梳理和提煉。知識內涵可以是哲學內容、所傳揚的價值觀、所表達的感情、所體現的邏輯性、所鍛煉的思維、所表達的思想等。通過對知識內涵的梳理,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課程中的融入顯得必要和自然,既體現了本門課程的重要性也達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從知識點中提煉、尋找思政元素,從知識點的來源闡述真諦,在知識點的技術應用體現重要性,在產業市場、社會貢獻和對生活的影響上尋找故事。比如:在講解緒論中成年人的主要健康問題時,我們就可以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職業道德及職業擔當等融入課程教學中,以小故事的形式講解成年人的健康問題,形成一種大健康觀念,健康是自身健康的同時,也不得侵害其他人的健康。由于醫學職業的特殊性,要求醫務工作者具有很高的職業精神,而職業精神的提高與醫務工作這本身的品格和價值觀是密不可分,特別是對于我們護理專業方面的醫學人才,更應將人文關懷等方面的內容融入我們的內科護理課程當中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就需要在知識點的梳理的各個環節盡量去尋找思政元素,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課程內容的提煉和講解上注重啟發學生思維,改變學生思維方式。從案例、故事中發掘價值觀。如大師的成長史,學科的發展史,教師個人經歷等入手,從這些案例和故事中發掘正能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反面教材,幫助學生提高辨別能力、判斷能力、思考和比較的能力以及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一正一反的案例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忠于職守、關心病人、平等待人、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護理職業道德。其中,能否抓緊思政教育切入點是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關鍵,切入時間和深度必須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3]。注重問題引導,多維度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剖析主客觀原因對學生心理和情感的影響,從而鍛煉學生理性思維。加入中國元素、中國故事、中國政策等,提升意識,引導正確的文化價值觀追求。
從導入環節、知識講解到最后的總結和下節安排,應當完美銜接,將本節內容和課程思政完美融合,而非在某個環節生搬硬套。采取畫龍點睛式、專題切入式、元素化合式、隱形滲透式、學生自主發掘式等方式進行授課,將我們的專業課變成一堂“思政課”。可以采取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組織學習有機結合,同時增加互動環節,做到專業知識的講解與課堂思政的融合自然得體,生動形象。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智慧課堂,通過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等學習模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其中;通過搶答、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和積極性;使學生共同參與、參與解決問題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在這過程中將思政元素融入,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也使課堂更加的生動有趣。做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樂,做到專業課與思政課的有機統一。
課程思政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教育融入各門課程中去[4]。作為一名教師,應當重新思考課程的概念,不能局限于自己所負責的課程,應當是整個的教育教學,乃至于自生的言行都應當是課程,形成處處是課程的大課程概念。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和其他各學科協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實現“協同效應”[5]。教師應當肩負起自身責任,在平時的課程中、言行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通過一體化教育,在貫穿于學生大學教育的每一堂課程所構成的課程體系中,源源不斷地給學生傳授思想政治理論及知識,將學生政治素養的提升及精神體系建設溶于整個大學教育過程,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完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6]。立德樹人就是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德為先,才為后,年輕人有為才有為,只有鍛煉過硬的本領,培養了優秀的道德情操才叫有為,也才能有為。在授課過程中要以正確的政治方向、認真的工作態度、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得體的著裝打扮、獨特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帶動學生、改變學生[7]。不僅要傳道還得解惑,將過硬的專業知識傳給學生,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意識到課程思政是一大概念,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體系中,學校的校訓,教師平時的舉止行為這些都應當屬于課程思想的內容,因為所謂潤物細無聲,不僅僅依靠課堂,而更多的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則,從我們自身出發,去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師德師風的培養,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到認真研究,注重備課,講授合理,言行得體,把自身完全融入課程思政中去,使自己成為行走中的“思政課堂”。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正下梁才不歪,以自身的言行,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形成化課程思政為無形,處處是課堂的良好氛圍和局面。
課程思政倡導“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形式,需要我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能力。通過探索“怎么轉變”“怎么研究”“怎么講授”,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內科護理的教學中。課程思政促使我們優化了教學內容,豐富了我們的教學方法,拓展了教育資源。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加強研究,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努力提升自己的“課程思政”能力和改進教學方法。本文只是粗略的研究了高職院校內科護理教學中如何融入“課程思政,”還有很多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斷完善和實踐,以實現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導向作用,從而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