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四平職業大學,吉林 四平 136000)
眾所周知,企業是由人力資源、資金資源、物資資源共同構成的,其中人力資源是最難以管控的,換而言之,如果企業能夠有效管理內部人員就能夠推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員管理應當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內容,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則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對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人力資源管理隸屬于管理學專業,其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有針對性地向學生傳遞管理相關知識技能并培養其綜合能力及管理素質。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招聘選拔、員工培訓、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等這些內容,都與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過程緊密聯系,因此在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的提高實踐教學占比,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及綜合能力,同時科學合理的設置理論與實踐教學課時,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切實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
根據相關的實踐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高職院校在設置課程教學內容時仍然會不自覺地認為人力資源管理是文科專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遞和講授,并沒有意識到課程的實踐操作性。與此同時,人力資源管理的具體操作技能是要通過反復實訓才能體現的,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制定了實踐教學的具體安排及相關流程,也模擬了崗位實訓,但從整體上來講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沒有滿足教學的發展需求。例如,在頂崗實訓期間教師并沒有手把手地引導學生模擬實際工作,只是告訴學生如何對員工進行培訓。由此可見,教學工作僅僅是為了快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并沒有考慮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及運用情況。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師招聘工作時過于注重教師的學歷水平,甚至部分專業要求教師要具備碩士以上的學歷,卻忽略了教師是否具有實踐工作經驗。而人力資源管理是優秀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隱性技能,忽略了對其的考核評價會導致整體教師團隊缺乏綜合素質,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力資源專業教師無法高效科學的開展實踐教學工作,學生也就不能掌握相應的技能水平。
現階段,仍然有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人力資源專業教學時,只是簡單地向學生傳遞書本上的知識內容,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采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過于枯燥單一,沒有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提高,總體上來講,教學工作過于封閉,而學生也只有通過書本知識掌握相應的理論基礎,根本沒有平臺和機會開展實踐學習。例如,針對人員招聘這一模塊的實踐教學,學生大多只能粗淺地了解到招聘流程及相關的理論原理,但在自身實際工作過程中如何立足于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采用切實可行的招聘模式和招聘手段,為了招聘到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又應當提出什么樣的問題,這些內容學生根本就沒有渠道和途徑得知。大多數學生一旦就業會感到十分迷茫,意識到理論與實際具有較大的差異,甚至無法有序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根據上文我可以看出,人力資源管理本身就有極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學生要在掌握扎實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要熟練運用實踐操作技能水平,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基準性勝任力及鑒別性勝任力。而上述能力是無法通過理論知識系統全面的掌握并使用的,必須立足于企業發展實踐,通過反復的實訓實習才能靈活利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高職院校并沒有意識到上述能力對學生就業發展起到的重要推動作用,即便部分高職院校與企業進行了校企合作,也為學生提供了頂崗實訓的平臺,但大多數學生只是在流水線上直接工作,沒有從事自身專業崗位,久而久之,學生根本無法了解崗位需求及職業能力標準,也就無法順利高效地就業。
為了實現人力資源專業教學的改革發展,高職院校應當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充分立足于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革新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這樣才能切實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加強與企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共同構成課程體系建設小組,由院校的人力資源專業教師及企業的人資管理部門深入調查企業對人才需求,同時人資部門及企業的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機制、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提出自身的意見和看法,同時整合社會及院校中的教學資源信息,加大對校本教材的開發力度,為學生的實訓指導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可以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分為職業核心能力、專業基本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及職業拓展四個主要模塊。著重向學生講述專業基本技能及專業核心技能的主要內容,包括人員招聘、人員培訓、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等,同時基于職業能力要求提高學生的勝任能力。而在進行畢業設計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基于自身所學知識并寫出初稿,之后再由教師對其進行指導。值得注意的是,整個過程教師并不直接限定范圍及內容,而是引導學生進行創新,采用多元化的形式方法,可以是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也可以是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心得體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更為系統全面地感受到自身職業能力需求及應當具備的實踐操作水平,為后期人資工作的有序開展夯實基礎。
在進行人員招聘時,高職院校不僅僅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水平及學歷,還應當對其實踐經驗有一定的要求,至少在企業一線工作兩年以上,能夠熟練掌握人力資源工作開展的具體流程及相關要求,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這樣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眾所周知,院校教學的根本目標任務在于為企業及社會輸送具有一定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人才,只有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才能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與此同時,對于高職院校中現有的人力資源專業教師而言,則應當定期組織開展實踐培訓活動,向教師傳遞當前社會中先進的教學理論及教學技能技巧,以此搭建起雙師型教師團隊,通過這樣的方式全面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另外,高職院校應當定期派遣院校教師進入合作企業開展一線實際工作,從而積累相應的工作經驗,從真正意義上使得學生的專業水平、綜合素質與企業的職業要求無縫銜接。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廣度,高職院校也可以聘請企業中的骨干技術人才進入院校擔任兼職教師,以此確保實踐教學的真實性、實用性。
在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為了切實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教學水平,教師應當全面貫徹落實學中做、做中學的原則和思想,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用中求創。眾所周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靈活利用所學知識技能,不斷培養并提高其創新意識及創造能力。具體而言,教師不僅僅要在課堂中向學生傳遞基礎的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積極組織開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情景教學法等多元化的方式手段,凸顯出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實踐性,加強學生的切身體驗和感受。例如,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非你莫屬的相關節目片段,使學生觀看企業是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員工招聘的,同時也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剖析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案例資料。另外,也可以在院校中組織開展模擬招聘活動,使學生切身體驗到招聘的具體流程。
頂崗實訓應當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提高職業素養,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協同合作企業共同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人力資源實訓管理基地,由企業的管理人員及骨干技術人才共同擔任指導教師,在基地中引導學生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同時有效過渡到就業工作,以此有效縮短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距離,從而完成人才培養目標任務。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節假日及寒暑假期間進入企業開展頂崗實訓工作,感受企業的真實工作流程及工作內容,盡可能從事一些與人力資源緊密聯系的工作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知識技能的內化吸收,同時豐富自身工作經驗,為后續的就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應當革新優化實踐教學課程,建立高素質、雙師型教師團隊,靈活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及方式,進一步強化實踐實訓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