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瑛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大學教育在于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我們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高度重視并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評價觀、教師職業觀和共同育人觀,推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政教學,不再只是在思政課程教學中教授思政的知識,而是要把思政課程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中。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課程思政就是在專業課程中納入那些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專業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通過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并通過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豐富課程內涵,達到優化教學設計,改進課堂管理,最終實現育人目的。課程思政就是課程育人、就是教書育人,緊緊抓住教師隊伍的主力軍、課程建設的主戰場、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利用專業課程教學的一切機會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履行育人的職責、實現育人的目標。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應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專任教師不僅要深入分析課程內容,明確課程教學培養目標,更重要的是尋找、挖掘出符合每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其融入和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建立蘊含正確工程教育觀的“課程思政”目標,為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素養的高水平社會主義人才夯實基礎。
《安裝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程是高職高專建筑設備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它涉及到工程項目的流水施工方法、網絡計劃、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項目管理進度、質量、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及應用性。主要培養學生從事建筑安裝工程施工組織和管理的工作能力,為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建筑工程施工、監理、安全等現場技術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本課程教學習主要面向建筑安裝工程施工員職業崗位,構建以施工員職業崗位綜合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本課程涵蓋了多門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基本知識及其應用,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直接形成學生的核心專業技能,為后續學生出去頂崗實習和就業提供技能支撐。
本課程的知識目標是根據工程項目現場安裝工程施工管理要求,熟悉施工現場質量、安全、進度、成本等管理工作;掌握流水施工原理及編制方法、網絡計劃的繪制方法及參數的計算、優化;掌握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及編制方法。技能目標是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和實訓,具有從事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的職業技能能力。素質目標是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密切聯系工程實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組織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創造性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專業,熱愛本職工作的職業素養;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公共道德。
《安裝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程作為建筑設備專業的核心課程,培養的是畢業后能夠勝任建筑工程施工、監理、安全等現場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建筑行業的建造管理者。因此要求學生有與本專業相匹配的工作必備技能,愛崗、敬業、嚴謹、誠信、務實以及遵守建筑工作者的職業操守和專業精神等思想政治素養,對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未來的建筑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安裝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程思政育人,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同時在于使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產生職業認同感及自豪感,熱愛自己的職業。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從業者首先必愛國愛黨,樹立學生愛國愛黨的理想信念,培養嚴謹求實守信的工匠品質,培養自信、自強、自力的優秀卓越工程師能力。在《安裝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專業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在專業教學中引入思政元素內容,可將家國情懷、古今工程、職業道德等思政元素落實到實際教學中,讓引入的思政元素的內容潛移默化地滲透在專業知識中被學生主動地吸收掉,從而有效的引導學生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達到了社會和企業要求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標準,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政教學目標。
在教授工程項目質量管理計劃的專業內容中,引入了“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從清華大學教授、建筑學專家梁思成的稱贊:“它是我國古代建筑史上罕見的一顆明珠。”引出同學們的好奇與興趣,是什么樣的古建筑能如此打動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教授了?原來離我們身邊如此之近也有如此歷史悠久且聞明的古建筑,只是我們一直沒有去解讀和了解它。它就是座落于廣西容縣,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的真武閣。通過講解我們廣西的著名的古建筑——真武閣,讓同學們了解古建筑真武閣屹立四百多年是唯一沒有重新修建的古建筑,在于它神奇的結構設計以及施工的質量。真武閣的神奇的結構在于它二層樓的四根大內柱,雖承受上層樓板、梁架等所有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沒有直接支撐在樓板上,而是懸空離地3 厘米,這些柱子居然不是用來直接承重,卻是用來平衡,多么精巧、多么奇特的設計,這就是利用"杠桿原理"所造成的懸柱奇觀。四百多年來,真武閣像一架精確的天平,雖然經歷了地震和特大臺風,卻仍安然無恙,除了其結構之奇巧外,當然也離不開工匠們施工時對質量要求的精益求精。然后從古論今,分享古代的質量控制之道,探討當下保證工程質量的方式方法,思考作為一名建設者,應如何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在驚嘆于古代建筑工程師們的智慧,同時激起同學們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及自豪感。最后引入習總書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讓同學們深刻體會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課堂上與同學們開展交流,共同探討中華民族的一些優良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通過互動交流學習,讓同學們體會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增強了同學們的文化自信。
在教授施工質量驗收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了“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在課堂上首先提出一個問題:“什么是工匠精神?”聆聽同學們所認識的工匠精神。然后通過跟同學們分享古代的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精湛鑄造工藝;大國工匠人物——工藝美術師孟劍鋒的事跡,依古法百萬次鏨擊而成的銀箔亂真于絲巾,表現了現代工匠人對作品一絲不茍極致的追求,體現了工匠精神的堅持、傳承和創新;還有著名的企業家喬布斯,讓一個瀕臨破產的公司,在短短15 年的時間里一躍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是因為對工作嚴格的要求,展現了成功企業家身上所具有的這種工匠精神。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工匠精神就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對工作的執著以及不斷地追求進步,工作中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嚴謹、專注、敬業、堅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最后與同學們一起思考作為一名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應該從哪些方面踐行“工匠精神”。引領青年培育工匠精神,共建共享中國夢。
在教授施工成本管理計劃教學過程中,因與錢相關,故引入“防腐倡廉,清白做人”。古今歷史上有很多清正廉潔,大公無私的名人,他們的故事也耳熟能詳,所以就引用了學生都比較熟悉的人物進行分享,清廉方面分享了古代宋朝清官包拯的故事和現代尊敬的周恩來總理的清正廉潔的事例。在腐敗方面分享了古代南宋著名奸臣秦檜和成克杰貪污腐敗的事例。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而歷史證明清正廉潔盛行之日,則國家昌盛,貪污腐敗猖獗之時,則國勢衰微。歷來清官受人頌揚,污吏遭人唾罵。所以我們要大力弘揚我們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潔的傳統美德,提倡廉潔自律,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謀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并與同學們一起討論了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開展反腐倡廉。
在教授施工安全管理計劃教學過程中,引入“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建筑行業是一個高危的行業,從住建部通報的往年全國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的統計結果,一組組安全事故的數據,一個個真實的安全案例,觸目驚心,讓同學們重視和警惕。安全就是生命、就是健康、就是幸福。安全就是這許許多多希望的根。安全是1,而家庭、事業、金錢、權力、地位只是后面的零,失去這個1,就是失去生命和健康,有再多的零,還是一無所有。作為建筑行業的施工管理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不但要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更要肩負著幾十甚至幾百施工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工作嚴謹、專注,查找安全隱患,杜絕安全事故,保證施工安全,讓同學們敬畏生命,重視安全。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通過在專業課程學習中引入思政教學,把專業課與思政課知識點進行融合,寓道于教,寓德于教。不但能夠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思政素養和德育功底,還能將黨的重要思想延伸到教師課程教學中,使教師在日常工作和教學過程中的一言一行影響教育學生。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愛崗、敬業、嚴謹、創新的職業素養和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工匠精神。通過學習和實踐,讓我更加堅定教師的職業,教書育人,育人能力是就是教師職業的核心能力,育人實效就是教師職業的核心價值,育人幸福就是老師職業的最大幸福。
當前基于思政入課的教學改革研究逐步深入,對于工科專業課程,如何在課程中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尋找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理論最佳的融合點,實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協同效應,培養出高素質、創新型的應用型工程人才,是值得深入研究與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