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妍
(遼寧北方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3)
(一)收集新聞信息的難度不斷提高
在新媒體時代下,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各類短視頻平臺的激增,人們每天通過手機就可以觀看到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并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新鮮事也會通過短視頻進行傳播,那些在電視當中報道的新聞越來越少,電視新聞記者總體上信息收集的速度和收集信息的便利性隨著大環境的改變也越來越困難。此外,在短時間內收集到的新聞信息需要進行層層篩選和編輯,信息本身的復雜性導致記者無法科學全面的進行分析和處理新聞資源,這也大大降低了電視新聞的可信程度。[1]
(二)新媒體環境下對電視新聞記者專業素養的更高要求
在傳統以電視傳媒為主導的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進行新聞報道的流程一般是直接接觸采訪者、設計采訪問題、通過采訪者回答了解新聞事件真相,然后進行后期制作在電視當中播放。然而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新聞采訪工作的范圍再進一步擴大,電視新聞記者不僅需要對新聞當事人進行采訪,還需要熟練的使用新媒體技術,并且在新聞制作好之后在各個與電視臺相關的媒體上進行播放,或面向多個平臺、多個新媒體進行直播。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記者不僅要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而且要在報道新聞時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對記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聞報道過程中的問題
電視新聞的報道離不開對新聞當事人的采訪,電視新聞記者需要與新聞當事人進行語言上的互動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新聞當事人如果對新聞報道產生抵觸情緒或者對電視新聞記者抱有個人意見不愿與其合作,電視新聞記者就無發獲取到新聞事件的第一手資源,報道活動也會因此難以進行。
(一)電視新聞記者的功能性角色:電視新聞記者是一個具有重要社會技能的職業,例如輿論指導和文化傳播。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更是一座連接社會新聞和觀眾的橋梁,電視新聞記者的主要功能就是從社會環境中挖掘人們感興趣的話題,制造公眾娛樂點。[2]
(二)電視新聞記者發揮的權力作用:作為電視臺記者,他們具有其他記者所不具備的發言權,并享有的引導公共輿論方向的權力,此外,記者的公共權力是收到公民監督的權利,是為公眾服務的權力,因此也具有公信力。話語權和他們自身所具有的公信力要求他們必須對任何新聞報道表現出客觀和公正的態度。作為電視新聞記者,發表的言論不應該是聳人聽聞和無目的的,而是為了社會的利益而說出的真相。
(三)電視新聞記者的情感作用:電視新聞記者所代表的是客觀的真相。因此,盡管在面對有些新聞事件時記者會有情緒化的感受,但是記者的特殊性需要消除工作中的個人感受,在新聞報道當中要收斂情緒,以客觀的態度對待整個事件,堅持專業精神和精神道德,不能因自己的個人情緒使整個新聞事件的輿論方向發生偏移。
(一)新聞信息采集之前的充分準備
電視新聞作為新聞信息傳播的重要手段,再對每一個新的信息進行收集的過程中,都應該有明確的采訪計劃、采訪目的,對新聞事件的輿論導向有一個預期的判斷。因此,在開始采訪之前,電視新聞記者必須通過各種新媒體平臺對此類事件的社會輿論進行一個大體的了解,基于此在采訪開始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要提前通知被采訪對象,對采訪時間進行預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其次,電視新聞記者要基于各類新媒體平臺當中用戶感興趣的內容科學的寫出采訪的梗概,包括具體的采訪任務、所要提出的詢問問題、在采訪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以及相應的應急措施。還需要對新聞事件后續的新媒體傳播方式進行制定,采訪大綱的確定可以幫助記者梳理新聞事件收集的整個脈絡,可以幫助電視采訪者提前熟悉采訪內容,為成功的采訪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效的提升新聞采訪和整個新聞事件的質量。
(二)在新聞報道的整個過程中建立平等意識
在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是新聞信息的發現者和傳播者,這些傳播者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和技術優勢。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要想在新媒體環境下更好的發揮自身作用,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新聞挖掘思維,打破傳統的對性能信息的真實觀念,在數據新聞或進行采訪的過程中突破思維的局限。要以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以平和的心態扎根于人民群眾當中,與他們平等溝通、從多個角度對社會的變化進行深刻的認識,觀察每一個熱點話題產生背會人們的真實狀況,提取更有價值的新聞內容。例如,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多關注政府政策的發布,從橫向的各地區政策下達與應用,縱向的政策發布后相關情況的改善等方面收集民生新聞,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關注那些看似平凡卻充滿幸福感、陽光積極的事件,在這一過程中,選取那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與人群進行采訪,能夠讓觀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三)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記者應定期參加培訓
在新媒體環境下,各類信息的傳播速度非常迅速,電視新聞記者要想更好的在新聞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就必須保證新聞報道的及時性。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有關部門要定期組織電視新聞記者參加相關的教育學習活動,學習各類新的采訪技術,對電視新聞記者的整體素質進行提高。首先,電視臺應該根據不同的電視新聞記者自身風格挖掘他們在采訪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優點和缺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更要從整體上提升電視新聞記者自身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過去那些有意義的新聞材料,也要適當的學會變通,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獲取那些更有趣味的、觀眾更喜愛的行為內容。此外,電視新聞記者本身也需要及時調整自己對于新聞信息數據的理念,保持與時俱進的態度,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及時獲取新的知識,不斷提升自身水平,例如,記者可以多關注現階段興起的數字新聞的展示方式,將收集到的新聞一數據、圖表、視頻或音頻的方式更簡潔直觀的展現在觀眾眼前。最后,電視新聞記者還可以借助大數據信息技術,通過對電視新聞觀看數據進行分析預測,摸清楚不同年齡段、不同群體觀眾喜歡的新聞內容,將適時對新聞內容進行調整,在采訪過程中更有傾向的去采訪觀眾關注的新聞人物。
(四)提高記者的采訪能力
在采訪的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所設置的采訪問題對整個新聞的質量至關重要,科學的問題設置,合理的訓練技巧能夠使電視新聞記者迅速捕獲到事件發生過程中最有價值的信息。如果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沒有足夠的詢問技巧,一方面無法直擊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另一方面很可能會使整個采訪活動“冷場”。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應該逐步提高自身的提問技巧與問題設置的能力,再了解到整個事件的發生發展之后,積極進行歸納與總結,采用直接提問、戰略性或巡回信等提問技巧,結合新聞當事人的情緒變化等方面綜合進行采訪。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電視新聞記者無論運用哪種提問方法進行采訪,記者在整個采訪過程中都要保持自身情緒的穩定性,能夠使自己不瘦新聞當事人及采訪環境、采訪氛圍的影響,才能客觀公正的對采訪者的回答進行收集。此外,電視新聞記者還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在采訪過程中能夠細膩的體察到新聞當事人的心理變化,通過前期談話與被采訪者之間建立一種信任感,并且要在采訪的過程中展現出自己的共情能力,能夠應對被采訪者的情緒起伏,具有良好的控場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盡管電視傳媒仍然是主流媒體的一部分,但在未來新媒體技術比較發展的更加迅速,在這一大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要想不被時代的更迭所淘汰,就需要將這些壓力化為動力,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使自己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利用新技術,借助新手段為人民提供更多高質量、更客觀、有權威或有趣味、正能量的新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