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守國
(長春市第八十五中學,吉林 長春 130000)
現如今,在初中語文教學受傳統影響,在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根本不重視閱讀,有些教師閱讀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比較缺乏,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提問這一環節,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里來,忽視了學生內心真正的情感等等這些問題,都能影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用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改變現狀,讓學生通過閱讀豐富內心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學習氛圍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中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便是推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動力,那么可以找典型文章案例來閱讀[1]。第二,在語文課堂中,往往是教師從上課講到下課,而學生絲毫沒有參與進來,所以師生互動較少,那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是途徑之一。第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提前備好課,增強自身在閱讀方面的專業知識,增加教師在文章的閱讀量,教師可以將線上與線下相互結合、將課內文章與課外文章相互關聯,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思考能力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找典型文章給學生閱讀是影響閱讀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找典型文章時還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在閱讀文章方面,找文章貴在質量而不是數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來確定文章。在閱讀內容方面:類型可以多樣化,不一定要因循守舊[2]。在閱讀性質方面:內容一定要勾引起中學生的好奇心、并且持續的閱讀下去。例如:在《夸父追日》一文中,表達的精神是鍥而不舍、堅持不懈,所以給學生應該還選一篇《精衛填海》,神話寓言故事更能勾起初中生的熱情,并且這兩篇的意義相似也可讓學生思考相同與不同之處。還可以推薦一篇《大禹治水》,讓學生產生新的理解,比如,把海水分流出去,這樣海水少了自然更容易填。用這些文章來進行對比,將相同的、矛盾對立的安排在一起,形成呼應關系,能夠充分加強文章藝術效果對學生的感染力,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記憶,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文章水平。所以教師在選擇文章時應該要多多留心一些神話故事、寓言故事、中國名著以及更多的傳統文化來作為學生閱讀的首選。
現如今,多媒體教學所具備的豐富和形象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作為初中老師應該跟上時代潮流的進步和發展,在教學中根據實際用課堂上可以通過與多媒體相結合的形式擴充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熱情。教師可以利用興趣小組的這種形式,來討論所選文章的風格類型、中心思想等等,在課后利用智能語音播放文章,以加深學生印象。或者利用網絡整體圖法的手段將知識全部統一起來,讓學生明白內部聯系,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聯想記憶法,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判斷力。例如在《西游記》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在課上教師可讓學生們分組進行討論合作進行人物關系分析并且繪制成圖,文章以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沙悟凈四人為核心,而衍生其它人物的關系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學生能夠記住每一章故事都出現了什么妖怪和神仙以及重點事件,自然就可以加深印象。又例如:在學習《鄧稼先》一課時,學生需要了解鄧稼先有關事跡,教師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在信息技術課時查閱有關資料并且提前預習全文繪制結構圖,在課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播放文章語音讀物,讓學生跟著進行朗讀,使學生感悟科學家艱苦奮斗和來之不易的成就。
為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學會將閱讀線上與線下結合、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為了深化閱讀教學品質,可以在國內優質讀物中尋找合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提高閱讀水平以及閱讀量,教師在選課外讀物的時候要與課內相互結合和關聯,這樣就可以更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并且發現語言特點。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就可以拓寬知識面,例如:教師在講解古代詩歌五首時,在學習《登飛來峰》《望岳》這兩篇詩歌前,教師先讓學生去尋找曾經學過或者課外閱讀到的王安石、杜甫這兩位作者的其它作品,在課上利用小組形式每組一篇作者相同但體裁或者表達方式、中心思想不同的其它詩歌進行對比。這樣學生會用聯想記憶法不僅加深以前學習過的詩歌和課外閱讀詩歌的印象,還可以進行詩歌對比相同和不同處鞏固教學質量。這樣會引起學生的發問,自然可以增加閱讀量和閱讀興趣了,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續寫,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能力,懂得不同文章結構以及類型,讓學生在語文學科中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習慣得循序漸進,必須從初中生的語文閱讀的根源出發。這不僅與語文素質水平高低相關聯系,還與教師在閱讀教學質量密不可分,教師需要從學生的閱讀興趣愛好入手,讓學生學會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提高自身的閱讀量,加強對語文閱讀的重視。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方面就會有很大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進度和效率質量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