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和碩縣特吾里克鎮幼兒園,新疆 和碩 841200)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諸多先人總結的真諦,經由五千年的歲月雕琢,這些經時間沉淀下來的珍貴文化財產愈發燦爛輝煌,即使這些少不更事的幼兒未能徹底領悟傳統文化的內蘊,教師也要令幼兒耳濡目染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瑰麗,這時需要教師從多角度出發,令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引發幼兒鉆研的渴望,能夠從傳統文化中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規范生活和學習存在的不足,幼兒應早些觸及到傳統文化的詩歌、故事等資料,在抑揚頓挫一聲聲誦讀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心中埋下一顆深深的種子。
環境通過耳濡目染浸染著幼兒的感官對幼兒進行文化熏陶,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浸透到環境的方方面面,不僅可以拓展幼兒眼界,而且也充實幼兒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令幼兒從另一個新穎的視角觸及和會意優秀傳統文化,若想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環境[1]。所以,我們需要為幼兒營造出一個既可以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又可以令幼兒產生濃厚興趣的環境氛圍,例如:幼兒園整體建筑風格采用中國古典園林主題,那人工斧鑿的山林水池令幼兒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操場中放置傳統游戲設施“毽子、沙包、陀螺、跳繩、舞龍燈等”在教室游戲角放置“孔明鎖、七巧板、面人、九連環等”在游戲中令幼兒感受先人們的樂趣,在樓梯轉角的設計上采用幼兒親手制作的剪紙畫、和家長共同完成的燈籠、川劇臉譜等民俗手工藝術作品,在教室設立傳統文化展示角張貼優秀傳統文化圖片、幼兒的書法作品、幼兒默寫的唐詩、《弟子規》《三字經》等,在走廊張貼幼兒繪制極具傳統文化的手抄報,以及荷包、五彩繩、年畫、對聯等傳統節日的物品及布置等,讓幼兒園中充滿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氣息,令幼兒在傳統文化氣氛烘托中,切身感受各類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樂趣所在。
為達到更好地給幼兒創造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氛圍的目的,幼兒園需要深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普及到幼兒群體,因此,學校可以合理利用假期時間主動組織展開有關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令幼兒在參與主題教育活動中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愈發濃厚,例如:幼兒園可以在假期時間通過組織《關于端午節的由來》這一主題活動,進行端午節專題講座,向幼兒普及端午節的飲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以及要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孩子等,讓幼兒了解有關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和節日的由來[2]。教師也可以組織進行屈原的經典詩詞誦讀,令幼兒在誦讀過程中伴隨教師講解感受詩人的情感,教師也可通過屈原的詩歌教育幼兒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過參觀歷史博物館,看詩人屈原身處的戰國時期的楚國是怎樣一幅景象,那個年代的人們處于怎樣水深火熱的神火中,看史書上的屈原是怎樣的人,看古人端午節的娛樂活動,并展開想象歷史上的人怎樣過端午節并繪制手抄報。下午可以組織觀看有關端午節的動畫片。皮影戲等,不僅簡單易懂,而且幼兒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晚上設立知識競賽,通過提出問題幼兒搶答,既可以增強幼兒參與感,又可以令幼兒回顧傳統文化知識,不斷完善自身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
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力行中國優秀傳統美德,單靠幼兒園和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更加需要教師和家長取得聯系,加深溝通如何互相配合將幼兒傳統文化構建更加全面教育幼兒樹立民族自豪感,在取得家長理解給予配合后,學校教育工作與家庭教育工作相融合,共同推進對幼兒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與家長合作進行剪紙的作業,聯系家長配合與學生共同完成剪紙活動,讓學生家長共同參與進來,也令學生家長感受傳統文化仍然是當代少年所需要學習的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布置家長與幼兒共同觀看戲曲,感受國粹的傳承經時間淬煉更加具有穿透心靈的震撼,家長在配合學校完成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也將大幅度提升。
總之,在幼兒素質文化教育過程中,積極地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幼兒未來多元化發展目標,因此,我們就要主動采取普及傳統文化的一系列措施,并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