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峰
(哈爾濱廣廈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2)
首先我們要對教育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分析它在網絡環境下的具體轉變,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學?教育學的實際屬性屬于社會學科類,主要是對于一些教育規律進行闡釋,通過對于一些教育現象或者是一些問題進行研究來體現出教育的具體使命。它的主要目的也是不同于教育那么的廣泛,我們所謂的教育主要是一種廣泛上的社會現象,而教育學則更加的具體,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相對來說它的綜合性是比較強的,通過其自身往往不能夠發揮出它的最大的作用和價值,需要與其他基礎學科進行相互結合才可以,當然它在教育中的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萬萬不可輕易忽視,體現出了教育存在的根本的使命感以及責任感。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所有的行業以及領域都在或大或小的發生一系列轉變或者是改革,教育行業是一個必須時刻都要保持著與時俱進先進思想的行業,所以教育行業發生轉變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網絡在教育改革中也是在不斷深入并且普及率可以說是相當的高,教育學作為重點的社會學科必然也是教育網絡改革中的重點,必須順應網絡時代的到來發生改變,才能夠做到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學校應該積極落實網絡改革的相關的政策,教師也應該對于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思想進行相應的轉變,將教育學的中的先進思想與網絡環境相結合再進行相應的傳播來做出模式上的轉變,進行重新定位,以此來推動教育學的進一步的發展。
在什么都在快速更新換代的網絡時代下,我們要明確知道網絡傳播它的特性比如它的及時性,開放性以及它的參與性等都是它的一些主要的特性,這些特性在網絡環境下給教育學帶來了十分多的機遇,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不要忘了,有機遇的地方就一定伴隨著挑戰,教育學在模式上發生轉變的同時伴隨著很多的挑戰,在轉變前我們先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簡要地分析,來確定轉變的方面應該在哪里,傳統的模式下的一些教育的課程上、模式上、方式上以及過程上都過于的固定化,不夠變通,全部處于一個類似工廠流水線的統一模式下,對于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也處于從前的固定模式,不懂得根據人才特性進行針對培養,全部用統一的標準進行公式化培養,對于學習者的真正的心理需求以及學習方面的需求不重視,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在初期可能會達到想要的目的,但是長此以往,很多的細節問題就會逐漸開始暴露,這種模式根本沒有根據社會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人才,而是把所有的人才全部培養成教育模式下的作品,這種模式下教師也不能夠發揮出他真正的作用以及價值,這種傳統的教育學模式不論是對教育行業的長遠發展還是對社會人才的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會起到很多的副作用。
當然所有的轉變都應該進行辯證地看待,網絡環境下教育學模式的轉變帶給我們很多積極地影響,我們不能忽視掉它的消極影響面,例如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由于網絡環境過于復雜,有一些心智尚不健全的學生很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身心健康出現問題,類似這樣的點還有很多,不可忽視。在網絡環境背景下,做出轉變是教育行業的必然選擇,對于教育學的長久發展也是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是我們國家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一定要發揮積極性盡最大可能解決消極的方面,以此來促進長遠的發展。
我們可以豐富教學活動,對教學活動的具體環節加以設計,在教學的中間利用網絡傳播的豐富性多樣性進行環節上的調整,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可以把課程分為理論類和實踐類主要的兩大類進行具體講授,這樣就可以根據具體的類別進行具體的模式教學,理論類主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可以采用學生之間先進行小組討論后教師進行關鍵點的總結然后進行具體的理論傳授,這樣就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性,對于課程的掌握也會更有效果,對于實踐類,主要注重的是動手能力,這時候不能單單傳授理論知識,應該創造實驗環境,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驗,這樣就可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巧妙結合,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
網絡環境下,教育學模式轉變是必然的,突破了很多傳統理念,達到了更好的效果,不論是對于教育行業還是國家人才發展都是很重要的轉變,本文通過對網絡環境下的教育學模式的轉變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與探討,希望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