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霞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廣東 汕尾 516600)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主要核心是將健康放在第一位,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體質,給他們傳遞鍛煉身體的相關知識、方法、方式、技能,促使學生的身心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同時還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流程和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以此來增強學生體育技能,形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眾所周知教育本身是一項很復雜的系統,它是由諸多因素整合而成的系統,本文將針對高職體育課存在的問題,從建立教育活動匯總的三個基本要素,教師、學生和教學設備設施方面進行探索,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參考性建議。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10 年來,高職院校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緩解了大學畢業生與社會經濟發展供給側需求之間不平衡的問題。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人們終身化學習意識的加強,我國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投入也越大越大。體育課的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身體,強健學生的體魄,高職體育課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也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實踐中,高職院校體育課還存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尚未確立、教學目標不明顯,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不佳等問題。比如,上課期間,不少學生以身體不適為由,逃避體育課程,這種現象很多;補考比考試內容更單一、簡單,造成學生不重視期末考試乃至不參加末考;來課堂了,但不積極參與,上課效果往往比較差;教學設備設施的不足學生不想長時間待在太陽下練習,或者到處走動或圍坐在一起,有些甚至還離開課堂到處閑逛。諸如此類現象,在各個高職院校中都有一定的情況出現。
(一)體育教師應具有超前的教學理念,同時還要提高自身修養,提升專業水平,學習更為先進的教學觀點,提高對材料的處理能力,利用先進的理念教好體育課。基于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用心體驗,并進行總結,將實踐中所發揮的技能和操作要點進行內化,將之成為自己的教學模式,將上課的心得和經驗深入到理論層面,能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課堂教學方式,并能呈現出更先進的理論效果。
(二)教師要具備極強的教學能力,對教材需要靈活地運用,同時針對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要進行切實、詳細的轉化,讓其能具備可操作性的實行方案,讓學生可利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去獲得更大的收益,以實現“低耗高能”的效果。在運動中可借助于生動的方式和方法,在遵守運動活動規律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地恢復能量,以此就能實現運動的身心愉悅效果,繼而也能吸引學生對學練興趣的提高,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
(三)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以愛心為基礎。日常要注重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些學生對體育有極強的喜好,即便身體不適的狀態,同樣會堅持到課堂,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按情況處理。針對體質特殊的學生要時常關注其狀況,尤其是上課的狀態。針對請病假的學生,老師要了解其病情,如果是大病,就要安排學生做一些適當的運動,但是老師要一直關注這類學生的身體狀況。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和善,講解時語言表達要富有激情,如此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更大程度上調動起課堂氣氛,讓課堂氛圍更好;使用肢體語言時,要具備很強的感染力,能營造生機勃發的氣氛,這樣就能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四)得體的著裝,對體育教師同樣至關重要,體育教師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得體的穿著,對學生就是一種示范和引導,能讓學生在相處中受到美育,甚至是德育的影響,繼而也能吸引學生的關注。
(五)提高課內教學和課外競賽的融合程度,讓課堂教學更富吸引力,課外競賽內容最好來自于課內教學內容,以此來延伸和發展課內容,加強開設與課內教學相結合的課外競賽,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課內教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還能有效地解決一些難點和重點問題,以實現課內知識內容的鞏固和加深,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點和視角,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時還能促使學生為了能在課外競賽中獲得良好的成績,會主動參與到課內教學,會更加期待上體育課,這就大大避免了學生懈怠體育課的現象。此外,校內所有教師最好都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以此來帶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形成一種體育鍛煉的風氣,這樣就能實現全校人人參與體育鍛煉,人人都能通過體育鍛煉來實現身體健康的目的,這對學生是一種非常好的熏染方式,繼而也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一)建立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基礎和動力,加上體育課堂所需要的不僅是學習的態度,還有學習的毅力,因此教師首先是進行積極的引導。通過講解體育學科學到的不僅僅只有知識,還有體育方面的精神,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學好體育課是很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形成良性的聯系,讓學生能有一種輕松自在的學習情緒,并且轉變以往以教師主講為主的形式,讓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其中,而且對認為有些不合理的體育鍛煉提出自己的意見,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首先教師要慢慢地從課堂教學中脫離出來,成為學生的指引著,轉變學生的學習和鍛煉思維,不能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困難就找教師解決,而是自己先試著解決和處理,再經過自己一般努力后還是存在困難后尋求教師的幫助。其次教師還要給予學生鼓勵,讓其能自動去學習,給他們營造比較輕松自在的學習和鍛煉環境,比如在戶外教學中,教師可以抽部分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鍛煉。
(三)多舉辦體育活動。體育課程不同于其他課堂,一多半時間是用在鍛煉和實踐上,因此要多讓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而不是教師說要參加,學生就參加這種被動的局面,因此教師可以在舉辦比賽之間,多與學生進行溝通,研究比賽戰術,從而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如若在條件不允許舉辦體育活動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間組織小型體育活動,可以讓學生借助于模仿、嘗試再鍛煉的過程加強對體育運動的技術、戰術的理解,也能從中掌握到體育的技能精髓。另外,通過了體育活動,能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體育項目是哪些,從而加強這方面的鍛煉,逐漸形成自己的體育特長。
高職院校應完善體育教學設備實施,更充裕的場地器材供應提供給學生一個更好更舒適的學習環境,提供現代技術教設備給教師,譬如錄像、計算機多媒體、網絡、遠程教育等諸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師掌握信息的渠道,增加課堂信息含量。以此來實現更高效的教學目標。
當前,進入創新創業的新時代,經濟社會建設更急需具有工匠精神、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國家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而體育課堂也是高職教育教學實中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之一,高職體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被動地學習狀態轉換為主動地學習思想,注重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個體的自主性,從而能提高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培養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在教學中關乎成敗,既能挖掘學生的興趣點,還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實際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師的主導功能,注重學生的主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