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天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 401520)
2016 年12 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將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任務和要求。將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有效地推進了新時期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經過二十余年的高速發展,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全國高校范圍內逐漸構建起了創新創業的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追求已經逐漸從經濟價值向政治價值、社會價值等領域擴展,形成了具有多維的價值指向,創新創業教育的形式已經從單純“商業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為“社會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創新創業教育”等多個維度。
然而,在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需解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出現偏差就是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仍以“商業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部分大學生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時片面追求經濟價值而忽視了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導致“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消極思想盛行,背離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初衷[1]。作為一項教育實踐活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幫助大學生克服“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消極思想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不利影響,從而提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
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逐步加快,人們的思想觀念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各種思想觀念和社會意識形態互相交織與融合,沖擊著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日趨復雜的環境。在開放的外部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難以滿足當下高校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
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創業者不僅應該具有專業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具有為實現創業目標的創業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促使他們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以大局為重的事業心,滿足了他們的價值認同感和價值追求。同時,創新創業教育由于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正好可以彌補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教學方面的不足,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動能。
近年來,國內很多高校積極嘗試將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將價值引領工作融入到課堂教育、教學活動實踐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效地推進了新時期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然而,將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需要克服: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因此更需要適時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來。然而,由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處于分割的運行狀態,教育工作者未能達成課程思政的思想共識,部分教育工作者甚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僅僅是思政教師的職責,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處于相對獨立和分割的狀態,很多專業責任老師對于將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還不夠,還不清楚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創新創業的教育實踐中來。
要實施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中,需要專業教師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高度的教育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并且也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力,而目前大多數專業教師僅僅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術有專攻,但是在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政治理論素養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在思政課的教學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影響了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進程。
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課程思政的“大思政”格局已經有了一定的高度,但是部門之間思政教育工作的協調力度還不夠[2]。部分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仍停留在表面,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尚沒有形成完整的切實可行的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在協作水平上有待進一步提高,部門管理者、專業教師以及其他主體在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合作交流機制還不太健全,課政融通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構建“大思政”格局仍然任重而道遠。
作為高職院校的綜合素質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的課程都是高職院校育人體系的重要內容,教育工作者應該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作用[3],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強學習和業務培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思政內容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中,使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有效銜接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培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使思政教育和創業創業教育協同育人。
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滲透到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中,如何發揮思政課程的隱性教育作用,具體如何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思政教育水平和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學校有關部門應該加強教師隊伍業務培訓與學習,促進課程思政改革。學校可以邀請課程思政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校對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師開展業務輔導和培訓,讓教師們不斷認識到課程思政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通過培訓和業務學習提升現有的創業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積極建設和打造思想政治意識過硬、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雙導師制”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團隊,引進實戰經驗豐富、主動作為的一線思政教學名師和企業家為課程兼職導師,通過“引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提升校內、校外導師隊伍的質量。
針對部門之間思政教育工作的協調力度還不夠、部分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仍停留在表面等問題,這就要求學校的管理者和專任教師在思政教育的認識上達成共識之后,做好各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統一協調工作。通過建立定期會晤的體制機制,推進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協調進度;以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為抓手,深入挖掘和利用各專業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無痕”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學校行政管理部門和各專業學院可以通過搭建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讓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加強合作,以便于充分地挖掘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的思政教學元素,同步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