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漳浦立人學校,福建 漳州 363200)
“雙主”課堂教學,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具體來說,“雙主”課堂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基礎,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來促進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新高考背景下實施高中數學“雙主”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學習;還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使得數學教學更有針對性。除此之外,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作用。由此便知,新高考背景下實施高中數學“雙主”課堂教學至關重要。
在新高考背景下,數學試題越來越靈活多變,這就說明學生必須要認清那些數學公式、數學定理、數學準則的本質,這樣才能舉一反三,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掌控數學。在很早之前,我國教育行業就開始推行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政策,尤其是新課改的實施更強調了提高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任課教師,他們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既要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同時還要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在課上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讓其實實在在感受到他們在整個課堂教學工作中所發揮出的作用,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很明顯,當前國內高中數學“雙主”課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保證,教師在課堂上有唯一的話語權。
高中數學以抽象、生澀難懂為特點,讓很多高中生“欲哭無淚”。但是,對于那些喜歡數學的高中生而言,學習數學知識、練習數學試題總是能讓他們得到快樂。不同高中生對數學截然不同的態度既反映出數學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同時也意味著做好高中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實際上,學習高中數學最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依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來掌握那些知識點。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同時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待數學教學。學習數學重在基礎,如果學生有夯實的學習功底,那么他們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課上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雙主”要求數學教師能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并培養學生的數學羅輯思維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把數學當成是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而不是用來應付考試。而很明顯,當前仍然有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并沒有認識到他們所選擇的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問題,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數學是一門非常靈活的科目,而且只要學生能將那些錯綜復雜的知識點融會貫通,那么無論是學習新的知識點,還是做練習題,他們都能游刃有余、得心應手。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發現,部分高中學校的學生數學成績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即成績好的學生考試成績接近滿分,但成績差的學生連及格線都達不到。學好數學首先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因為只有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高中數學的樂趣,而不會在數學課堂上昏昏欲睡。教師對學生良好數學素養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在新高考“雙主”教育模式的要求下,數學教師更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并用實際行動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和學習習慣。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都忽視了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只會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給學生灌輸那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與新高考環境下的“雙主”要求背道而馳。
正如前面所闡述的那樣,良好數學素養的形成是學生學好高中數學的關鍵。但是,良好數學素養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在有限數學課時的制約下一些學生將很難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不僅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媒體教學資源給學生開展線上教學工作,而且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上共享的數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在查漏補缺的同時促進良好數學素養的形成。然而實際上,利用線上教學平臺開展教學工作的主要是大學,我國絕大多數中小學仍然以單純地線下教學方式為主要,并未有效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如果學生不能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學習任務,他們就很難與數學教師進行課堂互動,那么“雙主”教學模式將很難真正落實。
學好高中數學不僅是學生能夠考上理想大學的重要基礎,而且還是他們能夠學以致用的關鍵。與其他科目不同,數學更像是一門藝術,因為我們身邊充滿了具有數學特征的事物。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是實現“雙主”課堂教學目標的必然選擇,也是更好發揮教師引導作用的有效途徑。當然,與過去不同,為了滿足新高考的要求,當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創新,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在這個過程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良好數學素養的培養,并引導學生養成“勤思考,多動腦”的數學學習習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教學方式單一、老套已經成為制約高中數學“雙主”課堂教學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應該從教育的受體逐漸向主體過渡,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課堂聽課興趣。為此,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其不僅要認識到新高考環境下當前數學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更要改革教學方式,促使教學方式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用一些經典試題來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上那些抽象的知識點,并鼓勵學生舉一反三,用多種方法解答試題。除此以外,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數學基礎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既要增強那些數學基礎較差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還要給那些數學基礎好的學生表現數學才能的機會。
新高考考察的是學生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是社會各界對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對數學的應用并不僅僅是進行簡單加減乘除數學運算,而是通過數學建模等復雜的應用來實現某些目的。當然,要想達到這種程度的應用,學好高中數學知識是必不可少的。數學素養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比如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認識特征。具有數學素養的人善于把數學中的概念結論和處理方法推廣應用于認識一切客觀事物,具有這樣的哲學高度和認識特征。但用通俗易懂的話進行概括,數學素養其實就是學生既有良好的羅輯思維能力,又對數學知識有一種熱愛,對探索數學未知世界有一種執著。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影響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對于哪個行業而言,其都要學會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尋求發展、再行突破。教育與書籍都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優越的教育服務作為基礎,人類的開化程度也會受到很大的制約。新媒體等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完善為開展高中數學線上教學創造了條件。而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們就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開發并應用線上教學資源,打造“線上+線下”數學教學新模式,為“雙主”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一言以蔽之,從當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雙主”課堂教學現狀來看,當前國內高中數學“雙主”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實施現狀不容樂觀,影響著數學教學的實效性。為了滿足新高考的要求,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當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