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福
(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山東 濱州 256600)
中職學校在教育方面的核心目的就是以培養技能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社會跟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相比于普通高中,中職的課程設置以及學生培養方案都必須向企業實用性需求這一方向靠攏。為了有效改革中職學校與社會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的問題,自21 世紀初,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中職學校,紛紛重視和推進中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式教學模式的打造。通過企業與學校的互通合作,相互協同,達到產學協同,工學結合,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將從當前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現狀進行問題分析,并找出其中的一些漏洞,從而進行改進。
在我國,接受中職業教育的學生,都是在中考考試中失利的學生,普遍學習成績都較為一般。而這些學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很大的原因還是學生對于學習的意愿和學習的方法沒有很好的掌握。其次,由于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整體上都處于擴大招生規模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更多的學生都進入了中職學校就讀。這就使得學生在整體素質方面還是比較弱的,至少在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這是是的校企合作的實施的過程中一項比較客觀的困難因素。往往有的時候學校這邊已經跟企業達成了合作,但是由于學生不愿意吃苦,不愿意主動去學習,這就容易導致校企合作的項目達不到預期的目標。還有一項客觀因素就是中職學校與企業都意識到校企合作對于學校和企業都有著顯著的益處,但是實際情況表明,當前的中職課程設置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校企合作模式并不能真正充分發揮其作用。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是對于課本知識的簡單復述,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也僅僅是被動地接受,而企業往往是根據當前社會地實際需求開始最新最近的專業技能與技術,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與企業所學的知識互相脫節,無法學習到當前社會最新鮮、需求最大的專業技能。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進行與社會需求相契合的專業技能的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畢業后及時就業也無法掌握最核心的技術,往往處于社會經濟的比較低端層面。這就直接制約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開展。
校企合作,就是要有機結合兩者的優勢,加強學生實際技能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中職學校跟企業之間必須加強溝通與交流,共同進行協同合作,要根絕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改革與教材的編制,還有就是在課程的設置方面也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能夠進行協同合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只有學校和企業間充分地進行溝通,雙方共同認識到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企業發展現狀及其用人需求等方面,才能夠在教育教學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與改進。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還要明確校企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原則,企業應該積極參與進來,二者這樣才能將校企合作模式進行實現,對于企業而言,校企合作不僅僅是效率與利潤,更要關注學生的培養。對于學校而言,在授予學生知識的同事也要培養學生的素質發展。
傳統的中職教育教學中,往往采取教師到學生這一單方向的知識傳遞,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只能對教師所講的內容和要求的重點死記硬背。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死讀書,對其所學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在內,也不懂得如何靈活應用所學。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和工作。這樣長此以往,對于學生將來的就業與技能掌握方面是嚴重缺失的,中職教育最終的走向是企業,是職業教育,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教育者更應該積極轉變教育教學手段,改進教育手段,促進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掌握。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在職業素養方面的培養,在課程授課的過程中積極添加職業方面的內容,促進學生后期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適應速度。為了有效加強校企合作下高職教材的建設,在學校、企業之間充分的了解的基礎上,雙方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派遣專門的人員組成團隊,開展深度的合作,且保持這一團隊人員組成的相對穩定。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推行,中職教學的作用和意義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如何有效地促進中職學校跟企業合作的深入,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是中職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