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霞
(四川省彭州中學,四川 彭州 611930)
在高中政治課堂之中,往往會有很多教師自動忽略了政治教材中蘊含的帶有立德樹人理念的內容,從而導致理念滲透過程完全脫離教材,阻礙學生身心發展。政治教師應注重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充分找尋其中含有德育知識點的部分,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理念的教育與滲透,讓學生可以將理念與教材內容兩者有效融合,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了解政治德育知識,提升德育素養。
比如,在教學“價值創造和實現”課程時,首先就會在課堂之中指引高中學生一同了解正確的三觀,讓學生懂得人生命的價值就是源源不斷的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而后,向學生們講述“保爾柯察金”的案例,引用其名言“當在人回顧一生時,不會因虛度年華、碌碌無為而感到悔恨,”從而對高中學生開展德育教學,讓學生充分了解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其長度,而在于其深度,幫助學生順利正確積極的三觀,構建自身理想,提高高中學生的德育素養。只有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才會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言行,實現自我。
政治教師在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興趣,從而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推動學生道德素養的快速發展。政治教師應貼合教學內容構建教學情境,充分吸引學生學習目光,讓高中學生帶有濃厚興趣去學習政治知識,更利于向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增強其道德素質。
比如,在教學“在交流中傳播文化”課程時,就會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為學生展現不同國家或者民族之中的帶有象征意義的文化,像彝族的火把節、苗族的花山節以及藏族的那達慕等,可以讓高中學生充分感知帶有多樣性的世界文化與風俗。利用多媒體技術我還會向學生們展示各個國家的文化互相融合后的發展情況,例如外國人們過的“春節”就是我國人民的圣誕節等,豐富新奇的文化知識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目光,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政治課程,積極探究各個國家的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理解文化的差異性,提高其道德素養。
在高中政治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過于看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在課堂之中強硬灌輸知識,高中學生嚴重缺乏自主探究與獨立思考的時間,此種政治課堂形式完全不利于教師對學生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阻礙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課堂提問的形式,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可以積極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利用帶有可議論性的政治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充分的探討與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點的認知,培養學生德育素養。
比如,在教學“政治權利與義務”課程時,往往就會選擇學生身邊的案例進行提問,像“如若本地政府根據出租車非法承載的現象向全體人民征詢管理意見,那么作為社會公民的你們,有義務與權利參加嗎?”“如若你發現當地政府內部人員出現不合法行為,你應當怎么做?”等問題,促使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主動思考與激烈探討,從而明確作為公民的自己應承擔哪些義務與權利,保證高中學生可以合理履行并運用自身的義務與權利,構建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其道德素養。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將實踐互動與理論知識二者有效融合是保證學生將知識完全內化的主要途徑。在政治實踐開展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真正走出教室,為構建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奠定基礎。政治實踐活動將有效打破傳統政治教學課堂的限制,加深學生學習的深度,真正實現德育教學,可以端正學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其思想境界。
比如,在教學“文化創新途徑”課程時,就會指引高中學生在課下自行搜集關于教材知識點的資料,自行總結自身對文化創新的認知。在此環節中,并不會對學生進行過高的要求,讓學生自由發揮、自主思考,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為后續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奠定基礎。
增強高中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其優秀的道德品質,對學生日后學習與生活具有極大的幫助。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并為此滲透立德樹人理念,激發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主動規范行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保證身心健康發展,為日后成為高素質人才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