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勝
(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三中學,貴州 六盤水 553001)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逐漸普及,創新的教學手法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實現對教學目標的深化,優化教學效果。多媒體作為現代化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高中政治教學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正向作用,既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及現代教育的形勢,也能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開展情境教學,深化學生理解。
眾所周知,高中政治學科理論性極強,這種特性導致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內容比較枯燥無趣,教師將理論知識一股腦傾倒給學生,學生進行生硬的記筆記、背重點。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對學生對政治學習主動性不高,甚至出現抵觸和厭惡的情緒。例如:學習《多變的價格》一課時,其中關于影響價格的因素及讓學生理解價格變動的意義是教學重點,可是所謂“價格影響因素”“買方市場”等這些概念太過理論和抽象,教師如果單一遵照教材內容從頭到尾講解一遍,學生只會興趣缺缺,部分學生對概念懵懵懂懂,更有甚者,開始昏昏欲睡。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在并非易事。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首先展示一些大型超市里豬肉售價的圖片,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近兩年豬肉價格瘋漲的原因是什么?”豬肉作為百姓餐桌的主要肉食品之一,與每個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由“豬肉價格”作為課堂開端極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本堂課程的有效性奠定基礎。教師再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后續內容的講解,大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高中政治課堂不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源于對各種抽象理論的枯燥講解,高中政治中抽象的概念及理論知識非常多,導致學生理解困難,通常表現為課堂上一知半解,做起題來云里霧里。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這些抽象的政治理論進行具象化展示,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性格特點進行合理設計,通過直觀的視頻教學、微課教學等模式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加深個人情感體驗,引發學生共鳴,從而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中政治課程相對于語數外來說,課時時間短,但內容豐富性卻不相上下,高中政治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及社會道德理念等多方面內容,其跨越領域之廣相對于語數外的課程,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高中政治課程課時有限,傳統教學中教師無法做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全面拓展,多媒體的引入有效解決了這一矛盾。多媒體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實現信息大量存儲和展示的功能,增加課堂容量,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內容。例如:對于消費者權益的學習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系列的現實案例,實現學生課外知識的延伸。
多媒體課件生動有趣,影音結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如果教師只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件中融入過量的精美圖片和視頻等,容易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于課件形式上而忽略了課件內容,這就形成了明顯的本末倒置,形式有了,趣味有了,結果和意義卻丟了。現下很多教師在課件設計中更加注重此種形式,忽略了內容的深化,導致課件制作與教學內容脫節。多媒體課件有著增加課堂容量的優勢,但教師要注重對課件內容的科學選取,要針對教學目標精準設計,展示的內容必須是符合高中政治教學的核心教學內容的。如果課件內容制作過于繁雜,科學性不足,容易導致教師及學生在課堂上對無用的、缺少學科聯系的知識耗費大量時間,影響學生對政治專業知識的吸收,反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1.過度依賴和使用,弱化教師教學能力。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極其直觀方便的特點容易造成教師在教學上的依賴。不細心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一味使用多媒體課件,反而容易導致運用不當,教學策略失衡。例如:講解“量變”與“質變”這兩個概念的關系,有的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氣球爆破的展示,也能說明原理,但是需要教師耗費大量時間進行課件制作。有的教師采取更為簡單的方式,直接在課堂現場演示氣球打氣過多導致氣球爆炸的實驗,這兩種方式一種浪費了教師時間,弱化了教師變通教學的能力。另一種則簡單易行,且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效果更加明顯。所以教師在多媒體的實際運用中要注意量和度的把控。
2.多媒體濫用,減少師生交流,降低教學效率。
多媒體使用不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課堂中的濫用,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考慮教學內容,盲目使用多媒體課件。主要表現為無論什么課程內容,統一使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將課件播放一遍,學生照著課件看一遍,整堂課程結束,傳統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優勢反而消失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減少了,學生產生困惑和疑難也不能及時提問,隨著圖片的跳過可能學生隨后也將這個疑問忘記了,最后整堂課程下來懵懵懂懂,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但需要教師充分認識該手段的優勢和弊端,在實際應用中,要將優勢繼續深化,發揮多媒體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同時也要注意合理變通,科學運用,對多媒體運用的弊端進行規避,做到切實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素養,提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