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琰澤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隨州 441300)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逐漸與世界接軌,各個領域的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促進了世界的協同發展。隨著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網絡資源越來越豐富,各國文化之間的信息流通也變得更加便捷,西方國家性自由、性幸福等開放的性觀念也沖擊著中國傳統的性思想。而對于涉世未深,身心發展尚不穩定的高校大學生來說,性觀念的開放帶有暗示和誘導的作用,激發了大學生對性行為的好奇和嘗試,由于生殖健康知識的不健全,容易造成感染生殖系統疾病、未婚先孕、不安全流產、不孕等一系列嚴重的后果。我國高校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旨在研究高校大學生生殖健康認知現狀,開展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實施策略,為后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一)相關知識層面,大量研究顯示,一方面,大學生對于性與生殖健康的知識較為表淺、單一,不能滿足當下對于性及生殖健康知識的需求;另一方面,獲得生殖健康知識的途徑不正規,50%以上大學生通過網絡視頻、小說、查詢平臺獲得,28%~50% 不等來源于朋友、同學之間的交流,25%~55%不等來自學校的教育及書籍,不到10%來源于家長的關心和教育。這些數據均客觀反映了我國高校大學生的生殖健康知識來源不科學,儲備不充足,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二)性觀念層面,由于西方性開放思想的流入,大學生對性行為的態度趨于開放,敢于在公共場合討論性,也會小組討論分享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及性行為的經過。尤其男大學生甚至以性行為次數及性伴侶人數為傲。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未婚先孕、流產等的態度也越來越寬容,這些現象給大學生本人的身心狀況,學習學業,家庭,以及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高校大學生性觀念較為開放,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開展與性觀念相適應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三)性行為層面,大量研究證明,高校大學生首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越來越小,但對如何正確選擇避孕措施知之甚少,當出現生殖系統感染及懷孕等問題時,因恐慌和害羞,輕信一些非正規渠道來源的信息,認為人工流產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甚至到非正規醫院進行人工流產,人工流產后仍未能及時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有數據統計,在校未婚女大學生重復流產比例高,其中既往有 1~2 次人工流產史的占47.9%,3.1%的患者既往人工流產史≥3 次,高危人工流產手術難度增大,易出現術中、術后大出血、子宮穿孔等并發癥,嚴重損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育力。重復流產的原因多為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或采用非高效的避孕措施,不當的性行為最終導致大學生承受身體及心理的雙重傷害。
(一)受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影響,我們的長輩父母都羞于談性,甚至通過蒙騙等方式歪曲生殖系統結構、孕育過程等方面的性與生殖健康基本知識,長輩的遮遮掩掩間接表達出談性可恥的觀念。這種禁欲式的性教育妨礙了學生的正常成長發育,使他們在遇到很多生殖健康方面的問題時,不能正確應對,造成了因例假而恐慌、廁所產子、感染生殖系統疾病等問題。
(二)學生進入學校后,隨著身心發展越來越成熟,兩性交往越來越密切,這時候學校進行性與生殖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生殖健康知識,引導建立正確的交友觀,戀愛觀。有研究結果表明,在學校接受過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學生比沒有接受過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學生,在對待性行為的態度上更為嚴謹,在性行為上更懂得潔身自好,保護自己,關愛他人。
(三)學校有教書育人的社會使命,并且具備實施生殖健康教育的資源和平臺,尤其是高校,教育的對象是學業相對不繁重,且剛步入成年的大學生,對性與生殖方面的需求最為旺盛。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主體,高校應該關注到學生對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的需求,建立科學系統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體系,聘請有經驗的教師及醫師為學生提供性與生殖健康的相關知識。
1.知識宣教式干預模式,提供集中授課、網絡線上教學、生殖健康網站、微電影、一對一問答等正規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宣教平臺,讓學生對性與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知識需求能通過正規途徑得到及時滿足。
2.學生參與式干預模式,主要以知識講座、學生活動(情景劇、辯論賽)、實踐訓練及專題團建等豐富多樣的方式開展。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上述活動,性及生殖健康相關知識將會更加清晰鞏固,對待性行為的態度也會變得更加正向和理性。
3.互助陪伴式干預模式,高校成立生殖健康相關協會或社團,成員經過教師關于性及生殖健康方面知識及技能培訓考核合格后,利用講課、研討、演示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陪伴教育;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經歷、性格相投的高校大學生形成一幫一互助小組,互相陪伴共同學習生殖健康的知識、觀念和行為技能,促使大學生愛惜身體,樹立正確戀愛觀。
性與生殖健康教育關系學生的終生幸福,關系的家庭的穩定和睦,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發展,不僅高校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還要充分調動家庭、醫院、社區、社會積極參與進來。高校除了構建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預模式,還要注重挖掘多方資源平臺,建立多方協作關系。學校可與家長聯合教育,引起家長對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的重視,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在家庭生活中融入性教育的內容,學生面臨性與生殖健康方面問題時,可以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學校要向醫院等醫療機構尋求合作,醫院可派出經驗豐富的生殖科、婦產科醫師,為在校大學生提供生殖科體檢項目,為感染生殖系統疾病、意外懷孕等問題的大學生提供醫療贊助;學校可以聯合社區衛生健康服務部門,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宣傳,并幫助有需求的大學生選擇合適的避孕措施及提供免費的避孕工具。只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教育才能全面開展,深入推進,最終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大學生生殖健康水平的作用。
綜上所述,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意義深遠,切實開展生殖健康教育干預模式是高校大學生生殖健康、衛生保健的重要保障,生殖健康教育能夠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生殖健康知識水平,樹立科學的性愛觀,提高生殖疾病防范意識,踐行潔身自好的行為規范。生殖健康教育是大學生生殖健康的保障,也是未來婚姻、家庭健康的保障。只有挖掘多方資源,合同發力育人,當代大學生的性與生殖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家庭和社會才能更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