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廣東 江門 529000)
2020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及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付出艱辛努力,經過數月奮戰,最終戰勝了病毒。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書寫著許許多多生動的抗疫故事、凝聚和傳遞著偉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內涵的中國精神,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
在全國抗擊疫情表彰大會上,習總書記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醫學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將抗疫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對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職業素養、責任擔當,堅定從醫理想有著深遠而現實的意義。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面對新冠肺炎的無情肆虐,全國各族人民服從大局、聽從指揮,“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全力奮戰抗擊疫情。許許多多醫務工作者在疫情最危險、最關鍵的時刻,主動請戰、視死如歸,以“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氣概,簽定了“生死狀”。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挽救了數以萬計的垂危生命,生動詮釋了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廣大崗位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始終將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成為基層疫情防控的生力軍。他們在各地成立了“防疫黨員先鋒突擊隊”開展拉網式排查;在各個路口設置防疫站點,在寒冷的天氣中為社區住戶派送生活物資、積極宣傳防疫知識,奮不顧身將籌集的各種急缺醫療物質運送到戰“疫”一線。世界各地華人華僑聽聞祖國面臨大難,懷著對祖國的深深眷念之情,積極成立志愿組織,籌集抗疫物質馳援祖國,用實際行動詮釋家國情懷。思政課教師要立足于中國抗疫偉大實踐,引導醫學生心系祖國,胸懷人民,做新時代忠誠的愛國者。
職業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板塊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醫藥類高職院校專門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的醫藥人才,因此在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尤為重要。在抗擊肺炎疫情中,涌現出許許多多愛崗敬業、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模范人物。“95后”女醫生甘如意用共享單車騎行200 多公里,頂著風雪冒著嚴寒,花了四天三夜從家鄉荊州到武漢,只為盡快趕回醫院上班,這是何等的愛崗敬業!84 歲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勇于擔當,疫情期間奔走在最嚴重的一線疫區,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筑起了一面堅實的城墻,這種擔當精神是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楷模。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癥,雙腿日漸萎縮。疫情暴發后,張定宇以“漸凍”之軀沖鋒在前,拖著高低不平的腳步追趕時間,帶領醫院干部職工救治2800 余名患者,為抗擊疫情做出重要貢獻。思政教師要在課前精選出典型人物事跡,課中開展案例式教學活動,將其與職業道德教育相融合,促使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深植于學生心中,提升醫學生職業素養,增強教學實效性。
“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實現全國人民的“健康夢”是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疫情爆發后,全國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弛援湖北,奔赴在抗疫的最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他們將醫院作戰場,白衣為甲,不懼生死,不畏病毒,用實際行動踐行行醫初心,彰顯“白衣天使”的光榮使命,發揚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思政教師運用抗擊疫情為教育契機,通過講述生動的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引導學生從中汲取營養,思考醫學生肩負的時代責任和使命,從而激發從醫熱情,堅定從醫決心。鼓勵醫學生自覺在艱苦奮斗中磨礪意志,努力提升專業技能和本領,踏實學習,求得真才干,在以后的工作中造福臨床、為民效力、為國解難。
抗疫思政課,要堅持思政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使得抗疫精神進課程、進頭腦、入人心。習總書記指出,要“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講中國抗擊疫情故事”。中國的抗疫精神,彰顯在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身上,蘊藏在鮮活的抗疫故事中。教師課前需要精心挑選生動抗疫故事、先進抗疫人物,有針對性地融入醫學生的思政課堂和專業課堂中。教師在課堂上講好“最美逆行者”在抗疫戰斗中綻放的精彩,并引導醫學生對抗疫案例進行討論,發表感想,引導學生探索真知,升華個人情感。教師將思政理論與抗疫故事有效結合,大力弘揚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學生端正學醫動機,以此增強醫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促使學生自覺參與到健康中國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為中國“健康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無形中浸潤著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正向激勵作用,意義重大。因此,傳播抗疫精神要重視校園環境的建設。學校借助黨委宣傳部門、團委及學生社團等多種渠道,以大思政格局,向學生宣傳抗疫精神,以此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在校園張貼醒目的抗疫宣傳語、疫情防控人物事跡宣傳畫;開展“抗疫故事”演講比賽、征文、主題報告、人物訪談及知識競賽;利用校園網站宣傳抗疫中的榜樣人物,挖掘本校師生在抗疫中有突出貢獻的榜樣事跡……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學生和抗疫精神搭建起一座橋梁,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對疫情的理性認識,激勵醫學生崇尚真善美的理想信念,從而升華其思想境界。
將抗疫精神融入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教師要加強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組織醫學生走向社會實踐大課堂,促使學生對抗疫英雄的敬仰、抗疫精神的領會,轉化為實際行動,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與綜合素質。首先,開展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如學校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到抗疫先進集體開展調研;尋找家鄉抗疫英雄進行采訪,撰寫抗疫英雄故事;到社區、基層醫院進行社會調查等活動。其次,教師充分挖掘抗疫過程中的志愿服務事跡,為學生整合教育資源,搭建志愿活動平臺,將志愿文化引入醫學人文教育中,以志愿者的行動作為實踐教學的載體,從而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如:本校醫學生李曉斌被團中央授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務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教師要鼓勵學生以李曉斌為榜樣,扎根社區、服務群眾,真誠奉獻、不辭勞苦,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活動中。目前新冠肺炎并未完全得到控制,一些地方有反彈跡象。作為醫學生,一方面要遵守國家和學校的防疫要求,自覺做好自我防護;另一方面,要立足專業,積極參與基層及社區志愿者活動,比如制作防疫知識小視頻等,盡己之力為防疫工作做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和感悟抗疫精神,續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綜上所述,醫藥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將抗疫故事、抗疫人物等英雄事跡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有機結合,讓學生充分感悟英雄們熱愛祖國、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和思想熏陶。從而增強醫學生的愛國情感、提升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醫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堅定學醫決心,奮發圖強,努力使其成為一名出色的醫藥人才,為祖國的醫藥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