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河北省保定市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保定 072750)
鋼琴演奏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一方面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識譜能力,能夠準確閱讀、判斷、識別譜例中每一個符號的技巧標準與情感內涵;另一方面,還需要學生在極速、緊張、激烈的鋼琴演奏過程中擁有良好的聽覺素質,可以創設演奏情境并能快速處理個人演奏方式。學生的視耳素養均建立在準確、嫻熟的演奏技巧基礎之上,只有具備高水平的技巧認知與處理能力,才能更好地識譜,最終在實際演奏過程中游刃有余地處理看譜、聽辨、演奏之間的關系。鋼琴協奏曲《黃河》采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表現技法,還融入了船夫號子之類的民間音樂元素,最終呈現出史詩結構,華麗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壯闊的意境,更增加了識譜與演奏的難度。學生只有掌握了高水平的演奏技巧,不斷提高個人視耳素養,才能更好地分析、處理、表演此類高難度的鋼琴作品。
鋼琴作為一項重要的器樂,所有的演奏活動都是基于傳情達意的需要而進行的,甚至對細微之處力度、速度的處理,也都是為了更好地傳達情感,學生具備高水平演奏技巧,可以大大增強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傳情達意效果,增強鋼琴演奏的表現力。例如,《黃河船夫曲》運用了回旋曲式,再現主部變化,多次循環交替主部與插部,逐漸將樂章推向高潮,讓聽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船工與驚濤駭浪進行生死搏斗時緊張、激烈的氣氛,體會到中國勞動群眾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學生只有準確掌握了演奏技巧,才能完美地演奏譜例,并原汁原味地展現其應有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由此可見,演奏技巧在更深層次的情感表達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成為鋼琴教師加強技巧教學工作的又一重要動因。
鋼琴演奏的過程既表達了演奏家的情感和思想,同時也體現了作曲家內心世界的旋律,從而對作曲家的審美追求進行完整地體現。將作曲家的情感以創新的方式來進行展現對于鋼琴演奏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鋼琴演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們才能夠將音樂作品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精準。所謂的樂感實際上就是對音樂的感悟,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各有不同,但如果不具備足夠的音樂認知能力,那么將很難通過鋼琴演奏來打動觀眾,所以對學生們進行音樂敏感度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個人所喜歡的音樂都各有不同,所以對學生們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根據個人特點來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尤其是關于多個表演者對某一個音樂作品的表達方式和看法。
為了更好地傳遞鋼琴曲的音樂美學,演奏者除了對鋼琴曲的情感理解之外,還需要具備很高的演奏水平。鋼琴演奏過程中的手指與琴鍵接觸面積、落鍵的力度和速度、手指的切換等等,所有的技巧表現都會影響到音樂美學的呈現,演奏者需要做到對自身肢體語言“隨心所欲”的控制,此外,演奏著高超嫻熟的演奏技巧雖然能夠復刻音樂作品,但如果沒有了情感的融入,那么這樣的感情演奏只能稱為是對音樂作品的搬運。演奏者需要在技巧表現之外融入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真正地做到二次創作,并將這種對音樂美學的理解與演奏的技巧表現進而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傳遞鋼琴作品的音樂美學。
聲樂作品中,鋼琴伴奏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鋼琴即興伴奏,是音樂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即興演奏的水平,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掌握更加嫻熟的鋼琴演奏技巧,拓寬學
生鋼琴知識面,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增加實踐環節,引導學生不僅要彈奏既有的曲目,提升靈活性以及音樂素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分析曲譜符號以及樂曲的曲式和調性,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曲背后的時代背景、個人風格以及創作意圖等,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曲目的情感以及內涵,并通過自己的理解把自身情感更好地體現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此外,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知識面,提升文化、理論、研究等方面的知識量,只有博學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提升音樂素養。
鋼琴演奏技術包括多個方面,比如雙手之間的協調、手指跑動、音階練習等。對鋼琴演奏者而言,技術是否全面嫻熟是演奏成功的前提。在技術問題尚未成功解決之前,就讓學生進行公開演出,只會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因此,鋼琴演奏技術是否扎實,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高校音樂教師在平時的訓練當中,要下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只有通過長時間反復的練習,才能為學生上臺演奏奠定堅實基礎。此外,高校教師在開展鋼琴演奏教學的過程當中,還要注意反復強化演奏的難點及重點,確保學生完全掌握并內化于心,而不是簡單地按照琴譜進行彈奏。反復練習也并非一味機械地重復,這樣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過于枯燥的練習只會讓學生倍感乏味,甚至完全失去學習鋼琴演奏的興趣。所以,即使是平時的訓練,也要有具體的目標,是為了訓練手指,還是為了增強樂感,只有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進行訓練,才能有效地解決技術難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樂曲和表現樂曲。
鋼琴演奏十分注重技巧,表現藝術需要將技巧和情感雙重融合,因此必須重視基礎的知識教學,提高演奏的表現力,因此就應當根據技巧和情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聯,做好知識的基礎教學講解。演奏技巧應當在基礎知識教學中加以體現,并且及時地彈奏鋼琴,增強基本功,直接提高鋼琴演奏的整體質量。鋼琴基礎知識教學應當根據教學形式作出具體的分析,循序漸進的構建教學方式,降低教學的難度,從而保證教學的質量,優化教學方式,根據演奏形式以及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出及時的調整,以提供穩定的支持。
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形式,重點分析演奏方式,以增強學生的基礎彈奏能力,提高彈奏的素養,并且在教學當中要依據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根據背景得到專業素養的提升。彈奏作品要想取得較大的表現力,對演奏者自身的素養和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當中,應當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對于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地做出針對性的指導,以完善彈奏的表現形式,提高藝術價值的整體內涵。演奏者的文化素養主要包含訓練意識和情感表現兩種要求,訓練應當具備一定的精神要素,情感表達要具備一定的細膩性特點,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要注重創新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的演奏意識,并且通過專業性的彈奏技術培訓,強化學生的彈奏水平,使學生能夠在創新的形式下,提升總體的能力。同時要注重引導彈奏者身體和心理方面保持放松,彈奏出高質量的效果,以滿足我的表演需求
鋼琴彈奏教學也需要注重創新,引導發揮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創新思維彈奏出多種不同的樂曲,提升作品的創新性,教學中也要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的挖掘鋼琴演奏作品的美感,提高鋼琴演奏的表現力。例如,在《平均律鋼琴曲集》這個鋼琴作品的練習中,教師要首先明確告訴學生巴赫的嚴肅虔誠的形象,依據個人的特點,引申到作品思想中,充分的了解音樂的特色,從而表現出悲壯深沉的作品風格,實現鋼琴演奏的創新。同時要依據作品的整體布局做好設計,充分表現出作品當時的演奏,情感還原作品的藝術形象,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演奏表現能力。
鋼琴彈奏者有著不同的音樂基礎,在具體的彈奏中表現出來的水平和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應當根據不同談論者的差異性設置針對化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反饋情況,綜合設計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的準確性。可以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改變鋼琴彈奏的傳統模式,依據學生對音樂的特定理解,加入演奏過程當中,形成個性化的思想,提高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教學是順應聲樂課程改革形勢的必然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觀念,充分重視鋼琴演奏教學,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綜合人才。教師可以從有效融合鋼琴演奏和興伴奏出發,強化理論教學、實踐訓練與課程體系設計,也應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呈現更多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力求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