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但是也慢慢變得浮躁起來,甚至對這個社會的認知也在慢慢發生變化,例如:道德觀。這其中變化最大,最令人難以置信的竟然是當代大學生,其中一些事件已經說明這不是家庭教育的問題,而是一個影響國家未來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因此讓大學生群體深刻感受到體驗美的過程,是新時期各個高校美育功能的重要任務。
在二十世紀初期,戲劇融入教學被提出,而我們國家則是在八十年代末才開始進展,所謂教育戲劇則是把戲劇和教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以此使學習者在戲劇實踐當中,達成學習的目標,而在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教育戲劇并不是單純的戲劇或表演,它是一種所有人都能參與,并且還能有一個非常真實的體驗,現如今,教育戲劇在西方國家已經是發展的黃金時期了,而我們國家卻方興未已。在教育中采取“戲劇”形式的根本目的是,將教育作為目標,不要求學生們表演,而是要求學生們“成為”,以此使每一位學生能夠有一更加真實的體驗,在教學中應用教學戲劇這一方法,主要是借助了戲劇藝術的多樣性,進而對正確樹立三觀有著非常大的實質性效應,我們可以將教育戲劇比作一個載體,它可以使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去認知及體會,更加直觀的去感受美、丑,對比以往傳統教學方法來說,教育戲劇方法有著很多功能,其可以將學生們的情感直接放在美和丑的面前,讓學生們通過自主判斷和選擇的過程中時,也使教育戲劇變成了直接感覺的橋梁。
教師在教育戲劇的教學中,借助了互動式交流、以及啟發式指引等諸多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們能夠在戲劇當中全面的感受到美,以此健全其人格,就目前來看,教育戲劇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將學生們的需求列為主要,在借助戲劇的各種設計,創建出一個團隊一同合作的學習過程,在教育戲劇中,主要是把戲劇元素當做主要的學習方法,再將其應用在各種社會活動之中,進而使學習者達到在戲劇實踐中學習的目標,而教育戲劇達到美育條件的基礎就是要重視人在體驗時的感覺,體驗式教學不但可以轉化學生們的情感態度,更是可以逐漸豐富他們的知識,促進其綜合發展,就目前來看,我們國家已經有很多高校開始重視課程體驗感,而且已經出現了關于體驗式教學內容的相關課程,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們《表演基礎》這一門課程時,可以在第一節課剛開始的時候,教師作為串聯整個故事的主體,讓學生們逐漸放松下來,必要時也可以閉上眼睛,以防受到來自視覺上的干擾,緊接著再借助音樂調節的方法,用一種含有某種情緒的音樂,把所有的學生們帶入進思維環境之中,一步步的指引學生們用感官去體會這個世界,我們不難看出,在整個過程當中,教師將語言和音樂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們創建出了許多思維路線,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在進行思考的時候,能夠深刻的體會到精神世界,
此外,教師也可在學生們體驗完成之后,詢問其感受,幾乎是得到了一樣的答案,那就是這種訓練方法的體驗感很強,又因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若是得到不一樣的回答時,也是十分正常的,學生們通過此次體驗,極大的增強了內心中的感受,同時也為學生們樹立起了一個正確的理性認知,要知道,關于教育戲劇并不是由教師所能抉擇的,而是要以學生們的體驗及感受為主,在教育戲劇中有很多這種模式的練習,其目的就是能夠使學生們逐漸認知美和丑。
在高校教育中,把戲劇教育結合進戲劇類藝術課程的教育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曾有人明確指出:當代大學生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而此時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正在轉化,以此使他們在自身價值產生了非常大的疑惑,而在大學課堂中應用教育戲劇的方法,進行美育教育,不但可以解除當代大學生,內心當中的問題,更是可以極大的提高當代大學生,對于現在社會正確認知的能力,然而最主要的還是為大學生在進入社會時,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針對如今大學生犯法事件頻發,相關教師可將教育戲劇的方法結合與藝術課相結合,例如在《劇本創作》這一課程中,相關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共同去賞花,在通過觀察之后說出感受,以此就能夠有效的達到寫作這一條件,同時還可帶領學生們觀看文藝節中的表演,來觀察教育戲劇的表現方法。現如今有很多高校經常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而在這當中,最長出現的節目就是戲劇舞臺類了,通常像這樣的節目一般都是由大學生和低中段學生一起來完成,低中段學生在進行排練的時候,經過自身的真實體驗,深化角色,將角色的情感深深印在腦海中,例如由低中段學生們表演的三國題材,最令人印象深刻,學生們在通過表演歷史人物后,不僅深刻的掌握到了歷史背景,豐富自身知識,更是可以熟悉所扮演歷史人物內心當中的自白,這對于學生們在以后的學習及生活有著莫大的幫助,而這也正是教育戲劇的真正魅力。學校也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們自己組織排練表演舞臺戲劇,此時教師也可向學生們多介紹幾個較為經典的話劇劇本,進而幫助學生們達到真實的體驗感,在表演結束之后,教師還可充當記者的身份對演員及觀眾進行一次采訪:飾演主角的同學認為這是一種從來都沒有過的感覺,特別是在劇情當中,在與其他角色進行對戲的時候,感覺到自身的體驗感逐漸上升,就好像自己是另外一個人一樣,深刻的體驗到了在教材和課堂中沒有過的感受。將舞臺作為載體,確立學生為主體地位,體驗作為方法,創建團隊的方式,極大的增強了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所有人都深深的陷入戲劇當中,無法自拔,再通過外在的形式一步步加強其體驗,最大限度上提高了演員的感受,以此使學生們都進入到了更加真實的狀態,深刻的感悟屬于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我們可以看出,教育戲劇的角色,更像是一位勤勞的園丁,逐漸引導學生們去主動感受,激起在內心當中的情感,以此達到美育的目的,此外,教學戲劇更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實踐性教學,其存在與課堂之外,舞臺之上,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們開展了心理認知的學習,利用情境體驗極大的增強了模擬力度、以及情感體驗。
高校美育工作的內容非常之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促進高校藝術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而進行改革的必要條件,則是要對現狀有一個明確的掌握,為了能夠更加深刻的掌握到目前高校藝術課程的現狀,可以以《藝術概論》這一課程進行舉例,再經過對學生采訪之后,從學生口述中反省教學過程,課堂的基本表現形式是這樣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但中,以知識灌溉為主要,教師向學生們講述不同時間段的名家名作,教師一個人就完成了講授知識的整體過程,而剩下的時間則是要求學生們自行閱讀書籍,以此留給學生們自行欣賞的范圍是非常小的,雖然有的教師在課堂互動中會和學生們共評美感,但最終的結果,還是以教師為導向進行總結感悟,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們嚴重的缺少了個體感受理解這一環節,教師也忘記了最初的教育目的,如若將理論知識拋出,那么就會發現,學生們在一節課的學習之中,并沒有學習到任何實質性的內容,這里的收獲指的是,通過自身真實的感受而得到的一種真實體驗,如今大部分高校的藝術課堂教學,嚴重的缺少了“感受生活”,只是簡單的向學生們講授藝術理論知識,學生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并沒有真實的感受,藝術已然成為了學生們的一種符號,并不會帶來心靈上的刺激,又何談更高層次的美呢?
總的來說,高校美育工作已然是大勢所趨,這也是推進學生們心智成熟、和健全人格的主要方法,把教育戲劇的方法滲透在美育教學當中,以此實現以美育人的價值最大化,如今處在信息時代下的我們,更應該利用各種媒介,加快實施高校美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