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萍
(貴州省財政學校,貴州 貴陽 550004)
當今社會,幼兒園民間游戲在家園合作下開展不論對于家庭親子,幼兒教育還是民間游戲在社會的發展都有著非凡意義。幼兒教育從傳統民間游戲中汲取精華,對于兒童的德智體美教育培養的貢獻將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針對幼兒園民間游戲在家園合作下發展的研究也是刻不容緩的。
現階段在幼兒園中組織民間游戲的例子少之又少,很多年輕教師對民間游戲也不甚了解。許多教師普遍習慣于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或者基于園內現有資源與現成的教材上組織游戲。民間游戲沒有被教師了解,整合,并加以運用,始終保持著被忽視的狀態。
2015 年第48 次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其中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按照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實施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要求中指出“綜合組織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教育應當互相滲透,有機結合。”達到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友愛、勇敢、勤學、好問、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親子傳統民間游戲在幼兒園中的開展不僅利于家庭親子氛圍的建立,增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兒童身心的健康全面發展,加強社會認知,同時也增進傳統文化德育,增加地域文化體驗,達到“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完美效果。
制定詳盡的民間游戲活動組織方案,是每個舉辦民間游戲活動教師應盡的義務。教師應充分做好組織民間游戲的前期準備工作,以確保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
傳統民間游戲不屬于正式的競技比賽項目,但其含有競技特征,能夠帶來娛樂效果,其有很多種類,例如競技類——蹴鞠馬球、爬竿、打陀螺等。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年齡段及性格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園內不同幼兒群體的游戲。
民間游戲又具備一定區域性,具有廣泛流于民間并世代相傳的特征。例如苗寨地區有“丟麻包”,“踢雞”等當地特有的民間游戲。教師應根據不同地域特征調查資料,自我歸納總結,最終挑選出適合自身所在幼兒園適合的游戲開展下一步工作。
注重活動環節的需求及可能出現的細節。教師應提前總結不同活動環節所需的道具種類及數量并整合園內現有道具資源,從安全性,受眾性等多角度進行篩選,做出充分準備。其次,預先考量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比如游戲時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家長臨時不配合的多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做好預防備案,確保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
家園合作下的幼兒民間游戲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多方家庭參與其中,這也為游戲人數分配增加了難度。基于游戲的不同種類及有限的教師資源進行合理控制活動人數與批次。例如有些游戲參與人數需求較多而幼兒園現有師資較少出現分配不均,可能不能照顧到每個兒童的情況時,要以安全性及順利組織活動為第一要義,進行適量篩選;指導性較強的民間游戲要多分派師資力量以滿足所有參與家庭的需求。預先統計家庭及兒童參與人數,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提前對幼兒園兒童及家長進行宣傳與動員是要引起重視的。提前利用多種途徑,比如居委會通知,海報宣傳及家訪等形式等進行廣泛宣傳,創造游戲活動熱度,使更多家庭可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其次,很多家庭是第一次了解親子民間游戲活動項目時,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詳細介紹民間游戲活動項目與親子活動的必要性,確保家長理解并安心參與到活動項目中來,這會也對活動的順利實行起到極大幫助。
游戲活動中,對游戲背景,游戲規則,注意事項的介紹必不可少;以及對家庭互動中需要做出的指導性建議進行提前備案。備案過程中注意準備詳細,邏輯清晰,條理明確,對該項游戲活動的各個環節了如指掌,確保游戲活動進行井然有序,避免游戲過程中雜亂無章,導致手忙腳亂的情況。
活動后教師應對家長進行思想工作邀請家長提出活動反饋意見。一方面,可以促使家長對親子民間游戲的活動進行反思,增加進而解決一些家庭問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家長提出的反饋意見可以對活動實行內容進行改進,使下一次活動更加迎合廣大家庭的需求。
由于社會幼兒學習競爭壓力的激增,許多家庭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將子女送入各種學習和興趣輔導班中,繁重的學業擠壓了兒童大量的游戲時間,導致接觸民間游戲的機會越來越少。不僅如此,與子女之間缺乏溝通產生代溝,也是目前許多家庭面臨的難題。親子機會少,也給親子民間游戲互動的實施增加了難度。這時,家庭角色應加強親子意識,配合幼兒園組織工作,引領子女了解民間游戲,激發子女參與幼兒園親子民間游戲的熱情,以建立起民間游戲的培育環境,發揮原生家庭對該組織活動的輔助作用。
“親子教育”是以親緣關系為主要維系基礎的,是幼兒活動中必不可缺的成分,因為幼兒對于成人的依戀是十分正常,自然的現象。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與家長實際上是教育合作伙伴的關系。幼兒園民間教育在家園合作下的發展增進家庭情感,成為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橋梁。
家長應通過與幼兒園教師的雙向溝通,完成輔助教師對子女進行思想工作的任務。首先,了解子女的內心需求,以子女“友人”身份,平等的態度與子女進行溝通,了解子女的所思所想,并且可以將子女的思想及情緒狀況轉達幼兒園教師,以便教師更加充分的了解兒童的實際狀況并給出合理建議。其次,結合教師意見與自身家庭狀況對子女進行思想動員,完成教師,家庭,子女三環節的無縫銜接。
帶領孩子了解民間游戲的相關知識,多和孩子講述與民間游戲的有趣故事。比如,以“丟手絹”為例,在活動開展之前,事先給孩子講述游戲的相關規則。怎么唱丟手絹的歌謠,丟手絹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的游戲,輸掉游戲的人要如何準備自己的小節目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講講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小時候玩“丟手絹”時發生的趣事,告訴孩子玩“丟手絹”的小竅門有哪些,比如如何快速發現自己被“丟了手絹”,如果自己是丟手絹的人,如何能快速的跑到小朋友的位置上,與孩子多分享自己小時候玩“丟手絹”的有趣經驗……這樣不僅創造與子女親近交流的機會,擴寬了與子女之間的交流空間,而且還讓孩子對這次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民間游戲充滿期待,引起了孩子對此次組織活動的興趣,促使親子民間游戲輕松暢快的進行,以實現本次親子民間游戲的真實意義。
傳統民間游戲是中國的豐富寶藏,從中汲取的文化內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中,不僅可以鍛煉兒童的體魄,身體協調性與靈活度等;還能對促進兒童的團隊意識,自主能力,意志力起到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社會民俗研究者的廣泛重視,教師的悉心培養,家庭的積極參與,可以使民間游戲的優勢作用發揚光大,進而培養兒童互助互愛,尊重共情他人,尊敬師長等美好品質,使孩子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