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棟
(鹽城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江蘇 鹽城 224007)
由于時代的發展,新聞傳播行業在信息技術的帶動下也開始逐漸發生改變,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在人們的生活中新聞傳播教育更要突出其嚴謹性和有效性。大數據利用科技軟件進行采集,并且經過分析篩選,捕捉有效的高能數據進行處理。信息技術的使用方便于人們日常的生活,各行各業也都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新聞傳播教育在其帶動下逐漸發生改變,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新聞傳播教育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所以新聞傳播教育需要以當下社會發展技術為依托,不斷創新發展思路,以滿足當下發展需求。
新聞傳播教育一直以來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主要在于其真實性,特別是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不再局限于對各類新聞信息的講授,而是將來源于社會大眾的題材和新聞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問題發生的過程中有效跟蹤,在問題結束之后也能夠進行相關分析,這樣才能確保新聞傳播教育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在大數據環境下,新聞傳播教育也出現了融合性特點,隨著傳統方式與現代多媒體方式的相互結合,新聞傳播教育的方式逐漸開始融合,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互關系進行教育活動,相互融合,也節約了新聞傳播教育的成本。由于信息技術力量,新聞傳播教育把不同的媒介之間進行相互的結合,融入更多的元素加入到新聞傳播教育過程中,取代了以前的枯燥傳播方式,讓新聞傳播教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
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媒體發展,是一個全新的帶有侵略性的新媒體發展,使以往的媒體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理念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大學的新聞傳播教育方面,產生了現實情況與理想相悖的情況,現實情況中,新聞專業的學生對于實踐資料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新聞講究真實性,所以學生所需要的資料大部分都得是現實社會中真實發生的事情,而學校不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資料,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所講述的內容,從而導致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專業較理念教育和學校對學生組織的實踐差距不斷拉大,所以導致,學校的新聞專業所倡導的,帶領學生深層次的學習和發展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證實,與現實是實際情況相違背,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形成了較大的差距,沒有在重視理論教育的同時抓起實踐的教育,對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找尋素材的方法大多數都得自己去找前輩詢問或者自己進行實地考察,然而現如今,在互聯放飛速發展,新媒體不斷強大的過程中,大家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網絡互聯,你想要得到什么信息,直接在網上搜索就能立刻獲得,使學生們覺得,學習似乎變成了一個簡單的事情,所以很多的學生已經喪失了學習的能力,他們主觀上就認為,只要我能夠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那我就是在學習,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學生是否會學習,主要是看重他們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學校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如此,抓住學生學習過程種能力的培養,最后的答案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而現如今,在互聯網新媒體的影響下,導致學生的學習理念已經發生了偏差,他們自以為是的學習其實知識竊取了他人的勞動成果,并不能使他們真正的變成自己的東西,對于自己能力的提升不但沒有任何的積極性作用,反而會使學生變得不愿意思考,最終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形成學習無用的效果。這樣的學習理念和學校的教學理念在本質上就使相違背的,所以在新媒體十分發達的今天,學校不能組織學生使用媒體查詢資料,而是需要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多加引導,可以讓學生學會操縱網絡,而不是讓網絡限制了自己的發展。學會合理的利用網絡和媒體,充實和完善自己,實自己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所以,在學校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時,學校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不要一味的進行阻攔,首先應該選擇適應時代的發展,畢竟只有順應了時代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拋棄,成為時代的主人。其次就是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革,保證能夠提供給學生全面的教育,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新聞教育作為一項科學性和專業性非常強的教育,再對學生的指導過程中需要保證教育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如今新媒體橫行的時代里,學生在得到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產生了不好的影響,網絡上文化知識太過豐富,學生在吸收信息的同時也需要保證自己接受到的都是正確的積極的信息,再者,由于知識過多,給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可乘之機,使學生不能很好的去思考問題,找到網絡上的答案應付老師草草了事,這樣的學習態度是非常糟糕的。所以希望學生在接受網絡帶來的方便的同時,可以抓住網絡和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在這個信息交融的時代,多元學科的發展使學生可以接觸到自己平時接觸不到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保證學生在接受多元文化知識同時,也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得到發展。除此之外,由于新媒體對教育傳播類學生造成的影響,很多的社會行業對于新聞傳播類的學生的要求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學生在接受學校理念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努力的豐富自己對于其他技能的學習,以適應社會對學生的提出的新要求,外部環境的變化并不是影響學生能力的原因,學生在感受到外界變化的時候,需要將自己的狀態迅速調整過來,努力的去適應外界的發展,保證自己的專業文化不受影響的同時,能夠接收到多元的其他的文化,保證自己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新聞學科之所以在如今這個媒體橫行的時代還能夠如此的受歡迎,其原因是,新聞與國家與百姓緊密相連,新聞教育工作者就是信息的傳播者,這點和網絡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家都是在傳遞信息,歸其本源,網絡傳播主要的操控著還是人類,是人類給了他傳播的能力,新聞工作者就是傳播信息的那個人,不僅是信息的傳播者,還是尋找和發現有用信息的人,信息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大小小的信息構成了人類生活的全部,所以新聞專業才能在時代的發展中,始終受到人類的追捧。而現如今新聞專業的教育在新媒體的影響下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學校的新的教學模式已經進行了不斷地改進和創新,但是實際上還是離不開與實際相結合這一點,這在無論哪個專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與實際相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發現信息篩選信息和傳播信息的能力,也可以是新聞學生在時間的過程中了解到更多的內涵,很多的信息是需要自己去分析去細細地體會才能得到其中內涵的,新聞工作者雖然有了新媒體的幫助下,有了了解其他信息的有效途徑,但是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他們要獲得的是網絡中沒有的,全新的消息,他們總是沖在第一線,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但是他們也會迅速的調整狀態,及時的將自己獲得的第一手信息傳遞給全國的公民。這才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這才是學校對新聞專業進行教育的主要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大數據下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新聞傳播行業根據其特點及時進行信息反饋,提高數據的有效性,并進行數據的融合和預測性進行整理。但是在當下的大數據環境下,新聞傳播行業還存在著挑戰,新聞傳播方式還比較落后,對于新聞的傳播意識還沒有認識到位,受眾者評價受到一定局限性,所以在未來新聞行業傳播中,要以多方面渠道進行傳播,提高新聞傳播意識,以受眾客觀評價為基礎,提高新聞傳播行業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