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
(新疆藝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習總書記在國家圖書館建館110 周年之際給國家圖書館8 位老專家回信中提到:“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這一評述意義深遠,明確指出圖書館事業在“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突出作用及國家發展特別是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應該就“為誰育人,為什么育人,怎樣育人”這三方面進行探討。大學生是國家持續發展、贏得為了未來的關鍵力量。大學生在理想信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上有較高的內在訴求和行為體現,關系到中國社會的未來發展。只有堅持立德樹人、服務育人,才能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學科建設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圖書館的各類資源是學科建設的重要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襯托或反應了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水平和條件。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優勢,大量的中外文紙質圖書、期刊和電子圖書、數據庫,使教學科研人員掌握科研信息、提高綜合能力和自身發展的重要資源,它能夠使教學科研人員及時了解國內外學科研究和發展動態,掌握最新的研究信息,對專業學科建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建立學科館員制度能更好地使館員通過不斷為教學一線的教師、學科骨干、學術帶頭人、廣大學生提供檢索借閱服務,組織學科研討講座及宣傳,為做好高校學科建設信息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學科館員制度能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資源和圖書資源整合起來,首先能將資源采購的選擇和決定與本館現有資源進行搭配和補充,其次把館內資源向本館服務對象推廣從而支持全校師生的教學和科研活動,最后把學科館員在和服務對象交流的過程中所得到的反饋帶回圖書館,并把這些信息進行整合重新反饋到圖書館館藏建設和服務育人建設中去。
學科館員制度和學校的學科建制規模有關,按照高校各學科的重要程度,在重要的學科上至少配置一名學科館員,而把余下的“小”學科由一兩個館員統一負責,讓他們管理有關這些學科的館藏建設。
學科館員制度和館員個人知識素養有關,要建立學科館員制度,首先對圖書館館員的個人專業背景要求比較高,學科館員至少要具備一門學科的專業知識,尤其是本校重要學科,缺乏專業知識背景的館員很難為專業人士提供有效性服務,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是學科館員在業務分析和理解讀者需求方面的基礎。
學科館員制度和圖書館員的人員規模有關,這也是其最基本的要素,否則學科館員制度是很難有效運作的,首先要加大圖書館館員的人數規模,其次要區分館員和學科館員,保證學科館員在圖書館館員總人數中占比百分之50,進而能在最大程度上輔助本校的專業學科建設。
通識教育是指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習總書記提出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培育出德育、智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高校圖書館作為服務育人的重要基地,更是從日常中的點滴小事體現出大學生“德智美”三方面的發展。
提高館員素質,引導德育育人。圖書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作為館員,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時刻謹記為人師表的要求,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做到言行一致,提高管理能力,在方方面面引導學生的德育發展。圖書館在德育育人方面表現為,館員在提供學生借閱服務時,教育學生要愛護書籍,在借閱室自習室等公共場所提醒學生自覺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喧嘩等一些細小的道德行為方面引導教育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舉辦專題講座,踐行智育育人。高校圖書館既是學科建設輔助陣地,又是學生的第二課堂,高質量的學術講座及研討會是通識教育中智育育人的重要途徑。除了舉辦學科方面的專業學術講座外,也可開設關于專業文獻檢索的相關研討,其旨在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各自專業及相關專業文獻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與利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其將來從事科研、教學工作,以及實現知識更新的繼續教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打造書香環境,感受美育育人。圖書館美觀、整潔、清凈的書香環境,使師生讀者置身其中,感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學習氛圍,隨即產生對讀書求知的渴望和沖動,這樣美觀的書香氛圍成為通識教育的理想場所。高校圖書館應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和學術氛圍打造人性化、賦予美學的閱覽場所,構建美觀、大方、舒適、具有高校文化底蘊和美感體念的館設環境,體現出高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從而影響學生的美學品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高校圖書館在通識教育中美育育人方面的重要手段。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時代生命力,在當今,要弘揚和繼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一步豐厚鞏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基,增強育人工作的文化內涵。
圖書館作為具有大量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獻資源基地,應激發大學生學習中華文化重要典籍的興趣,充實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供服務,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校園中。
開展閱讀推廣,設立中華傳統經典文學推廣部門。高校圖書館是傳播中華經典文化、經典文學的重要途徑,具有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的職能。館內應設立中華傳統文學經典推廣部門,由專業館員管理,結合大型節慶日,組織多樣性閱讀推廣活動,例如“悅讀經典”“以書會友”“征文比賽”“讀書周”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每次推廣活動除了制作展板宣傳和口頭宣傳,還要切實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圖書閱讀和交流,使學生能夠體驗到傳統經典文學閱讀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發揚傳統國學,成立國學閱覽室。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時代的要求,也是高校的責任和擔當,而國學閱覽室則是高校圖書館中文化傳承體系的重要陣地。高校圖書館在購書經費方面應適當地加大國學經典作品的投入,提升經典作品的質量。除此之外,應對這些國學的經典典籍做好細致分類,按種類區分閱讀的難度,相對于部分晦澀難懂的經典古籍配備好相應的工具書,保證學生對于國學經典的閱讀興趣。
禮敬傳統文化,建立“大六藝”文化體驗平臺。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經過后世演變,形成“大六藝”又稱君子六藝,分別是:琴、棋、書、畫、騎、射,其在中華傳統文化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高校可依據自身地域環境優勢及特色資源建立“大六藝”文化體驗平臺,例如:其中古箏、圍棋、書法、國畫可做成實地體驗平臺,騎馬和射箭以VR 的形式使讀者身臨其境。體驗平臺的建立旨在引領大學生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收到優秀文化的沁潤,激發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興趣,促進傳統文化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