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阿克蘇市融媒體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阿克蘇 843000)
面對新媒體沖擊,以往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已略顯落后。為直面挑戰,電視臺通過數字電視、APP 軟件等來打破當前困局,并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以制作出更為優質的新聞作品。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憑借敏銳的眼光看清工作中面臨的挑戰,對自身重新定位,站在大眾和國家的角度考慮,通過互聯網或博覽書籍等多種方式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豐富采訪技巧,面對多種突發問題也能輕松應對,給大眾帶來極為專業的體驗,增強傳統媒體的市場競爭力。
現階段,新媒體不再僅僅是一個技術名詞,而更多的是作為一種信息平臺,新媒體融合平臺。新媒體帶動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出現,在這一平臺中,借助互聯網形成的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能夠成為民眾主動收集和獲取信息的通道,新媒體成為民眾信任度比較高的一類新型平臺。新媒體的發展,對于文字傳播而言作用是巨大的,借助新媒體,不僅文字傳輸效率高,就連視頻直播也變得實時有效,新媒體帶來的技術發展,讓相關平臺的傳播力大大增強。這時,記者進行新聞采訪,不需要再布置單一化的背景,信息源也不再是單一的借助新媒體技術實施相關信息整合,實時高效,為新聞記者從事采訪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新媒體開發的新平臺,能夠讓記者的稿件及時廣泛推送,效率非常高。新媒體背景下,記者想提升采訪新高度,必須要掌握相關技巧,這是新時代記者工作轉變的主流趨勢之一。
如今的電視新聞采訪與過去不同,記者除了需要與受訪者對話,呈現真實的新聞信息之外,還需要增強節目與觀眾的互動性。這一點在過去的電視新聞節目中體現較少,因此這對于很多新聞記者來說,都是一次很大的挑戰。增強采訪互動性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文提到的新聞在線直播,在直播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在線連線的方式與受訪者展開對話,還可以開通網絡通道,允許節目觀看者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節目中可以增設一個觀眾評論的環節,從評論區中挑選出一些個性化的觀點連同發表者的用戶名稱一起投影在新聞節目的屏幕上,新聞記者就這些評論解讀大眾對相關新聞事件的看法。通過這種形式能夠提高觀眾對節目的關注度,并且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而這些參與互動的觀眾也將具備更高的節目忠誠度,這也是電視新聞新特色的體現。
電視新聞專題片的采訪工作中,記者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受訪對象,由于每個人的文化素養、性格特征都有明顯的差異,會出現部分受訪對象很難甚至無法理解記者提問的意思,或者喜歡隨意打斷記者的提問等,面對這類突發情況,記者需要保證采訪的機動性,針對不同的受訪對象調整采訪方法,確保采訪工作能夠始終圍繞主題進行,盡可能多地深入挖掘素材。比如,在民生新聞專題的隨機采訪中,經常會遇到性格直爽、知無不言的群眾,面對這類性格的受訪對象,記者完全可以“開門見山”,向他們直接提出問題,引導受訪對象結合新聞主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做禮節性采訪或是需要逐層深入觸及真相的采訪中,記者提出的問題要盡量委婉,讓受訪對象有思考的時間,如此才能把控好節奏,激發受訪對象的表達欲望,觸及新聞主題;在面對性格急躁的受訪對象時,記者切忌“硬碰硬”,而應采取側面引導的方式讓他們回答相應的問題。總而言之,采訪方法并沒有定式,記者需要結合新聞主題與受訪對象的不同而靈活調整,只有這樣,才能收集更多新聞素材,保證新聞專題片的制作質量。
融媒體時代下的信息量較大,電視新聞記者應替大眾篩選出有深意的內容,憑借敏銳的眼光進行信息取舍,以迎合大眾的口味。例如,運用時下流行的網絡采訪手段來獲取大眾對所關注的社會現象進行評價和討論時,應從多個平臺入手,彰顯網絡的優勢,繼而更為全面地收集到大眾的反饋和意見。這時,面對冗雜的信息,新聞記者要迅速完成信息的整合、分類和篩選,辨識出有深意和價值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對采訪工作進行創新。再如,在對社會大眾進行現場采訪時,新聞記者根據大眾的回答來調整提問的方式,改變句式但目的不變,從多角度來收集信息。
在新媒體時代,優秀的新聞記者一定具備相關經驗和采訪技巧。采訪技巧的應用,有助于記者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從而提升采訪效率和效果。在實際的采訪過程中,使用采訪技巧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做好提前準備、采訪具有針對性和重點、明確采訪動機、掌握受訪者的心態,等等。唯有注意相關采訪技巧,才能讓記者少走彎路,更加大膽地創新和實踐,在新聞領域發揮記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