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婧怡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校園媒體是發揮育人功能的重要載體。在我國央視媒體、各區縣媒體加速實現融合的大環境之下,高校新媒體平臺與傳統媒體建設不斷更新方式,逐步向融合。作為以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校來說,應緊跟媒體發展新趨勢,主動探求校園媒體發展新路徑,最大程度發揮媒體平臺的育人效果,實現媒體育人功能。
融媒體實際上是一個創新、融合的概念,而非新媒體是在技術上的革新。融媒體“以發展為前提,以揚優為手段,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使單一的媒體競爭力變為多種媒體共同的競爭力”。融媒體表現為一種新型的融合關系,促使媒體發展走向融合,而非全媒體平臺簡單的累加,亦或是自媒體平臺單一運營個體。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就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
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隨著高校校園媒體平臺的日漸完善,順應主流媒體發展趨勢、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成為了當今高校校園媒體的重要任務。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習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要利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創新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對于高校而言,融媒體是高校宣傳工作的重要渠道,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推動高校融媒體的發展與高校育人功能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育人效果,增強育人的時效性、使命感與影響力。對于廣大青年學生而言,傳統媒體已逐步淡出大眾視野,傳統媒體功能發揮有限。近幾年,新興媒體平臺雨后春筍發展速度驚人,導致新興媒體平臺種類與數量暴增,使得學生應接不暇。各大主流媒體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已逐步完成平臺搭建、媒體融合,在探索中實現了融媒體的發展,并呈現逐步完善的狀態。所以,高校媒體走向融合,同時借助融媒體的發展來實現育人作用的發揮勢在必行。
近幾年來,隨著新興媒體的發展,不斷推行量化考量機制,通過對媒體平臺的關注度、點擊率與轉發率的數據分析報告,來研判高校媒體育人功能的實施效果。隨著各高校大力推進網上共青團建設,依托七大媒體平臺實現發展,并逐步跟進主流媒體發展趨勢,七大媒體平臺“優勢互融”發展趨勢逐步彰顯。同時,在新興媒體的創新發展下,各類新媒體平臺的運營效果取得了優異成績,平臺的關注度得到了廣泛提升,在青年學生群體中形成了日漸穩定的影響力。
但在走向媒體融合的發展過程中,問題開始初顯。高校宣傳工作普遍重視媒體平臺的宣傳效果,做到事前氛圍營造,實施情況轉播,事后總結跟進,但卻忽視了深挖媒體平臺的育人功能,導致媒體的育人功能漸弱與宣傳效果。同時,高校在建設運營新興媒體平臺的過程中,由于平臺定位不當、組織機制未完成轉化,導致平臺運營不暢通,缺乏整體的統籌規劃,內容浮于文章表面,較難做到深入學生,導致平臺內容無法突出核心育人功能。
隨著主流媒體逐步實現媒體融合,高校融媒體探索的腳步從未停下。高校媒體不斷面對新問題、新方式、新角度,要打開媒體融合的廣度與深度,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逐步實現從簡單到復雜,從疊加走向融合,整合高校媒體育人的方式與方法,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環境下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素養。
1.學生至上,打造學生話題開放日
高校媒體應始終堅持以廣大青年學生為中心,牢記學生所需、銘記學生所感、緊記學生所求。堅持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人為本,學生第一”的工作理念,將媒體的話筒對準學生,聆聽青年聲音,做到知青年、懂青年,增強學生滿意度,通過定時定期、多種方式開展學生話題開放日,了解學生需求,把握學生思想方向,從而從根本上聆聽學生聲音,建立學校與學生互通渠道,更好地將思想政治工作落實落地,從而拓寬媒體平臺廣度與深度,堅持更新傳統媒體運營內容,打造“學生話題開放日”使育人觀念深入人心,讓媒體平臺更有“溫度”。
2.內容為王,搭建融媒育人四大載體
在高校融媒體的平臺內容探索中,搭建“融媒育人四大載體”,逐步形成了團學組織媒體育人功能的四大體系,分別是核心價值引領體系、學院文化建設體系、學風建設體系、學生骨干培養四大體系,助力實現平臺育人體系化發展,實現四個融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媒體融合,學校文化建設與學生的觀念融合,學生管理工作與平臺融合,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與媒體建設相融合。將媒體的內容優化運用到校園媒體實現育人功能發展中去,使媒體平臺實現目標化、體系化發展,做到育人工作的全覆蓋,增強融媒育人的深度。
1.發揮平臺思想引領作用,建立“時政訪談欄目”
堅持發揮媒體平臺思想引領重要作用,以時政熱點突出思想引領功能。結合國家重要事件、社會重大時事等事件為中心,多次制作、采訪、編輯系列訪談視頻,運用融媒體理念建立“時政訪談欄目”,通過時政熱點的關注讓青年學生敢于思考、勇于創新、善于表達,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實現媒體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增強高校思政課程育人效果,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新時代新青年,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鼓勵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依托平臺知識傳播功能,打造“揭秘”融媒體解說類視頻
順應主流融媒體的發展步伐,在媒體發展中逐步探索,結合學高校實際以及青年學生需求,通過建隊伍、建機構重新整合媒體人力、物質資源,探索對融媒體欄目的初步嘗試,創立“揭秘”融媒體專題解說類節目,形成可復制并具有推廣意義的視頻類欄目,深挖校園文化元素,實現對外媒有宣傳效果對內實現育人作用。堅持運用校園文化的多樣性,來提升媒體對于學生群體的知識傳遞功能,將校園媒體與育人功能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在自己創造下的文化環境中感受到媒體的力量,增加情感共識,增長文化知識,使媒體平臺更具有說服力與感染力。
3.運用平臺凝聚師生情感,開通“訴聲電臺”
心理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具有隱私性、私密性等特性,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往往采取“多對一”“一對一”的方式,心理教育的工作開展廣泛性缺乏,學生對心理問題產生排斥,難以做到時時掌握自身心理健康狀態,無法了解心理問題學生切身實感,從而心理工作的開展形成閉環狀態。通過媒體融合做橋梁,運用媒體凝聚師生情感,關心關愛不同性格特點、不同表現方式、不同心理狀況的學生特性,與學生建立情感互通鏈接,直擊學生內心,以“訴聲電臺”創新心理育人方式方法,讓高校融媒體育人功能更具“同理心”。
1.初步整合現有資源,建立“五位一體”商務系融媒體中心
初步整合現有宣傳平臺,聯合各方面宣傳部門,借用團學組織宣傳力量,發揮各媒體平臺的優勢,共享各媒體平臺優秀人才,在原有媒體的基礎上建立“五位一體”的融媒體中心。改變傳統宣傳部門的內部結構,對原有部門設置進行整合更新,從育人效果的方向出發,從根本上調整部門結構,建立資源搜集部門、內容輸出部門、編輯管理部門、后勤保障部門以及編審部門的“五位一體”融媒體中心,由傳統的縱向宣傳轉化為橫向宣傳,部門設置更具專業性,更好的發揮新興媒體平臺以及傳統媒體重要作用,實現線上線下的初步統一管理,使宣傳工作更具有時效性、專業性,提升媒體宣傳的效率和宣傳質量。
2.提升隊伍專業性,培養“媒體+育人”高素質學生媒體隊伍
堅持有效吸收以及重點培養“媒體+育人”的融媒體人才,打造既擁有媒體平臺育人運營技巧以及了解高校媒體育人機制的復合型媒體人才,通過對部門機構的調整及更新,改變宣傳人員培養方向,注重培養人、打造人,從傳統的任務“分工”變成可統籌整條線路宣傳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在實際鍛煉中與日常培訓中加大對此類人才的挖掘和培育,提升宣傳線路的整體運營水平,打造“善統籌、技術硬、有思路”的“媒體+育人”宣傳人才,使得融媒體在高校媒體的發展中更具有專業性,并堅持打造專業性強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