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祥
(江蘇省張家港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張家港 215600)
中職校園文化建設囊括物質文化建設以及精神文化建設,而藝術設計屬于將抽象性和實用性有機融合的一種特殊藝術門類,把藝術設計合理運用在中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僅可以在校園建筑、雕塑設計以及景觀建設等層面滿足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需要,而且還能根據價值導向與道德培育等層面的融入,充分滿足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需求。由此可見,藝術設計在中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校園文化屬于無形資產,是校園精神的一種體現。并且能根據各種形式進行呈現,構成各類實物展示,比如校園景觀以及文化產品等。另外,藝術設計研究形式、設計方法和成果展示等,均能夠為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產品設計以及校園景觀創建提供強大支撐,并可有效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由此可見,藝術設計對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內外諸多院校均有充分體現。譬如,某些學校對了突破校園原有邊界限制,運用開放式建筑模式與自然景觀設計,與校園整體規劃相融合,尤其重視在整體規劃與建筑景觀設計的表現模式,注重“無邊際”與“無圍墻”,將校園向社會大眾全面開放,使學校與社會整體環境有機融合,成為社會大眾生活的一部分,而這也在不知不覺中擴大了校園面積,還能宣傳和推廣中職校園文化。譬如,針對武漢某所院校來講,其校園內部就彌漫著濃郁深厚的文化氛圍,重視學術文化、歷史文化和創新文化的推廣宣傳,運用各類藝術設計具有的表現形式把校園文化特質呈現出來,重視校園內部景觀小品設計以及公共設施建設,真正呈現出自強、求實的校園精神以及人文精神,根據自然環境的有效營造,成為當前國內風景秀麗數一數二的“學校院府”。應用藝術設計豐富校園文化氛圍、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將各種各樣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校園精神進行有機融合,在物質環境中體會校園精神以及校園文化,能夠推動校園文化更好建設及發展。另外,還可深度發掘藝術設計在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潛藏的力量和作用,協助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更好開展,也為中職院校更好培育學生奠定扎實基礎。
在中職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即是其缺少特色,主要呈現在內容和一般中學極為相似,缺乏獨立性并且脫離了中職學校自身辦學特點。在中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未能充分呈現出職業教育具有的特殊性,更是忽略了學生職業素養以及價值觀念培育具有的重要作用。中職院校在實際發展進程中,一般均十分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而校園文化在不知不覺中也傳達給學生將技能培訓作為中心的片面認識。中職學校和普通中學進行比較,前者人才培育目標擁有其獨立性,所以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要立足于自身發展特點,不可盲目模仿。應當根據社會市場與就業需求的了解來落實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使中職學生在積極、健康、正確的校園文化下可以做到學有所成。另外,從校園文化角度入手,人們直接聯想到的即是古代格言,比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此種類型的句子盡管足夠厚重,然而卻缺少現代感。針對中職學生而言,將古代格言作為中心的校園文化也存有一種無法跨越的距離感。很多中職學校在自身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均存有過于注重古代名言以及名句的問題,而這也是導致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缺少現代化發展特點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現代教育發展視域下,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成功之道卻極少出現于校園文化中,從而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校園文化,甚至對校園文化產生抵觸心理,進而為校園文化更好建設和推廣增加了諸多困難。
在中職院校發展過程中,校園活動是其創建校園文化的關鍵渠道,校園文化活動一般劃分為五種類別,其一,課堂教育活動、其二,第二課堂活動、其三,宣傳教育活動、其四,社會實踐活動、其五,組織管理活動。這些活動均在各個方面發揮著自身具有的育人功能,并因此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價值理念教育以及思想教育,對中職學生未來更好成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意義。但是中職學校組織的校園文化活動相對單一,由于師資和條件等相關因素的限制導致課堂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無法順利開展,而且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也由于缺少相應器材、場地和渠道無法貫穿落實。許多中職院校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一般均是運動會和文藝匯演,只依靠此類活動難以充分滿足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現實需求。因中職學生一般均處在青春期,如果難以在思想層面對中職學生進行正確健康引導,其極易受到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不利于中職學生日后更好學習、生活與工作。因此,中職院校要想更好發展,必須創新與改革,校園文化活動模式,創建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對中職學生展開有效的思政教育。
所謂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即指對教師與學生意識形態展開塑造,根據在校園內部傳播宣傳積極健康文化,協助廣大教師與學生提高自身素養與道德品質,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亦可使中職學校在大眾面前樹立優秀社會形象,而各種文化傳播均應當將藝術設計作為基準。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進步,當前中職院校擁有各式各樣且豐富有效的精神文化建設載體,譬如多樣化的校園活動、網絡信息平臺以及視覺形象傳達等。不管是任何一種校園活動,均需要設計具有吸引力和新穎性的宣傳海報,以此來推廣宣傳校園活動,加深學生對校園文化活動的了解。在中職校園內部,任何一個角落均能看見各式各樣的宣傳海報,譬如學科比賽、作品展覽以及文藝演出等。在校園內部張貼宣傳海報,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充分了解校園文化活動具有的個性化特點,并積極自主參與到活動中。在這一過程中,構思巧妙、設計新穎的宣傳海報要比圖文信息盲目堆積而產生的海報宣傳效果更好,更能吸引廣大師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見,文明建設是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以往文明建設活動往往只能在短期內保持自身效用,一旦活動結束,其產生的影響力也會逐漸消散。如若可以在文明建設中合理融入藝術設計,就能讓文明健康的觀念扎根在學生內心中,而這亦是校園文明建設的真正意義。如,在中職校園內部保護環境以及講究衛生的標語設計中,可融入創新理念,制作出給人煥然一新的標語,引起廣大教職工的注意,并且使人感到回味無窮。此種標語才可以扎根在教職工心中,凈化教職工心靈,進而充分發揮藝術設計在中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價值。
從特有角度而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即指實物建設,如校園人文景觀、教學設施、生活設施以及校園建設等。將藝術設計應用到物質文化建設時,應當重視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協調統一,切記不可盲目追求藝術審美效果,忽略了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基礎要求,就是實用性。在中職校園內部實物建設過程中,最關鍵就是其實用功能,不可出現本末倒置。譬如,圖書館主要功能就是為了充分滿足學生借閱圖書、查找資料的需求,所以在圖書館室內進行藝術設計時,必須全面思考如何設計才可讓讀者更加方便、快捷地借閱圖書,并全面考慮怎樣保證一個肅靜的閱讀環境。另外,校園內部不同功能實物建設針對藝術設計方案提出的要求也大不相同。譬如,在修建校園食堂時,設計者應主要考慮販賣窗口與餐桌餐椅的布局設計,以此便于學生選購商品與就餐。但是在對教室內部展開藝術設計時,燈光處理是其中十分關鍵的因素,必須充分滿足學生讀書和學習的照明需求,而且還應當控制好啟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時教室內部的燈光。除此之外,校園實物建筑在滿足實用性的前提下,還應當呈現出藝術感。比如,校園內部教室墻上以及走廊上可設計掛上某些裝飾物,以此給予白色墻壁更多生機與活力,如此不但能夠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減少疲勞,而且還可在校園教學樓內部營造出優秀的文化氛圍。中職校園內部人文景觀設計可以充分反映出學校本身的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素養,而校園內指示系統的設計可以使人體會到中職院校的人文關懷。由此可見,中職院校各項藝術設計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校外部文化形象,而且在校園內部還可強化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以及歸屬感,進而師生更好學習與工作營造優秀文化環境。
唯有發展中職院校校園行為文化,才可讓中職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在具體實踐中獲得弘揚與發展。校園文化主要體現為以下兩方面,其一教師與學生個人行為文化,就是教師與學生在交往行為和實踐活動中呈現的文化素養,此種素養主要體現在個人行為應當符合社會思想道德規范,自覺遵守治學精神以及辦學理念,構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模式與行為模式,形成平等、自由、團結、和諧、友愛的新型人際關系。在藝術設計與校園文化建設接軌中,應當重視增強對教師與學生的社會榮辱觀教育,特別是愛國、友善與誠信等相關道德教育,以此提高師生行為文明程度與人際關系應有的和諧程度,讓個人行為和人際關系更為符合現代社會思想道德規范與中職院校實際發展需求。其二,校園團體行為,即指團體在各種實踐活動和交往行為中呈現的文化素質,此種素質即要求團體的各種交往行為以及社會實踐活動必須符合當前社會道德規范及和諧要求。針對中職院校而言,應當將專業和院系共同利益以及現實需求作為入手點,強化中職院校利益共同體和協調性的教育,培育優秀的團隊精神,加強團隊核心力與凝聚力。另外,還應當規范中職院校辦學行為、秩序及社會交往,使中職院校教育組織和社會非教育組織能夠形成文明積極的公共關系,保障中職教育應有的公平公義,充分滿足社會對中職教育發展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創建出敬業、愛崗、誠信、友善的校園行為文化,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綜上所述,根據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培養出精神文化和知識素養兼具的新型優質人才。將藝術設計應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利于從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層面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進程,真正落實中職院校文化建設,注重專業型人才的培育,提高校園文化軟實力,進而為國家與社會培育出復合型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