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黎立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廣安 638000)
2014 年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工作全面戰略部署,中國職業教育從數量與規模的擴大轉化為質量與內涵的提升,國家教育部于2016 年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一步強調個體發展的綜合性,明確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1]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變革,應堅持基于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和職業核心素養共同提升的育人理念,使之具備能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提高國家未來競爭力必須重視學前教育,隨著國家學前教育系列政策的出臺,大力推動了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改革與教學創新。教育部2014 年1 號文件《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更激勵我們舞蹈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如何進一步規范發展、如何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幼兒舞蹈創編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舞蹈課程,如何使這門課程真正成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舞蹈意識、幼兒舞蹈創新素質、舞蹈技能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我們學前舞蹈教育需要深入研究的的重要課題。
隨著學校建設的不斷推進,作為我校傳統特色和重點發展的學前教育專業改革正不斷深化。我們仔細研究《幼兒園教育綱要》、行業職業相關資格證書標準以及各級職業技能大賽規范中對幼兒藝術教育的要求,深入調查了解學生、幼兒園對舞蹈教學的需求,多方考察其他職業院校對舞蹈課程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明確了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價值與意義。我們認識到高職舞蹈教學絕不能套用專業院校的舞蹈教材和教學模式,要區別于舞蹈專業院校和其他中專、本科層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一定要有一套適合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需要的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教材和教學模式,必須在“課崗證賽”深度融合理念的指導下加強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必須在理念創新、結構優化、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資源開發及實踐環節的強化、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以更好的促進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通過對核心素養內涵與學前教育專業特點的融合,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的三維度六素養可確立為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維度,職業理念、教育素養、兒童觀察、藝術文化、信息技術、創新實踐等六素養。基于以上核心素養的提升進行舞蹈課程改革與創新,應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宗旨,加強專業理念、師德修養和專業教育知識、教學能力的訓練,著力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六大素養,強化其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效促進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素質的提高,保障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長期效能。
1.幼兒舞蹈創編課程核心目標的確立
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計劃中確立了以舞蹈的形體訓練、民族民間舞蹈學習、幼兒舞蹈創編、舞蹈欣賞與排練、學前舞蹈教學法等多方面內容互動的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與舞蹈能力的教學思想,其中,把幼兒舞蹈創編課程定位為本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要把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理念、教育素養滲透在課程“三全育人”的實施過程中,培養具有良好核心素養與舞蹈能力的幼兒教師。
2.幼兒舞蹈創編課程合格人才的基本條件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教師具備良好的舞蹈素養與能力對幼兒的發展有更好的引導。因此,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必須在“兒童觀察”視域下從幼兒園的需要出發,使學生掌握學前教育需要的舞蹈素養與專業技能技巧。要降低舞蹈專業院校標準的深度與難度,符合幼兒發展,能達到舞蹈“專業中的業余、業余中的專業”程度即可,讓課程更貼近職業,教學更融合實踐,側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3.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素養本位”要求
幼兒園教師、學前教育機構工作者必須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去發現美、感悟美,進行創造性的藝術活動。要能根據幼兒思維特點,用自身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奇思妙想的創作手法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增強幼兒審美情感。因此必須改變以學科為中心、過于關注單一學科的知識技能學習的狀況,要求學生在掌握幼兒舞蹈創編技法同時必須強調藝術文化的學習與情感教育體驗,由“學科本位”向“素養本位”轉化。藝術素養是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會彈幾首曲子、唱幾支歌、跳幾個舞、畫幾幅畫,而是從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綜合的審美素質,包括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審美創造、審美感受等。[2]
高職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結構應在“課崗證賽”深度融合的理念指導下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來優化完善。可開設五期,第一期強化學生身體基本素質與形體表現能力并熟悉幼兒舞蹈形體動作創編規律;第二、三期培養學生對不同種類、風格舞蹈的表演能力,積累幼兒舞蹈創編語匯;第四期讓學生感受幼兒園舞蹈教育的多種形式,掌握幼兒舞蹈的創編技法;第六期學生在完成第五期教育實習返校后根據專業實踐情況可以進行幼兒舞蹈創編和舞蹈欣賞排練的進一步選修。此外,各期中均融入兒歌表演、舞蹈經典欣賞表演的實踐,將不同的表演欣賞內容有序融入各期教學中,通過三年的藝術熏陶來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與舞蹈素質。
1.舞蹈課程設計與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的實際需要對接
主動深入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調查研究,結合他們的實際需要進行舞蹈課程內容及實踐的改革,并將課程的實踐操作與幼兒園具體需求聯系起來,如為幼兒園不同教學活動設計相關律動,主題慶祝活動、家園開放日創編表演舞蹈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分組分類創編實踐,并反復相互觀摩完善錄制成舞蹈視頻,定向提供給所需的幼兒園或學前教育機構。這不僅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實踐活動中得到了拓展鍛煉,同時也滿足了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需求。
2.舞蹈課程訓練與證賽融通多種途徑提升學生的舞蹈素養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周課時少,一般只有兩節,要想使學生具備較好的舞蹈素養與能力,必須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應讓學生明確形體訓練的重要性,強調良好的形體是舞蹈表現的基礎條件,鼓勵學生堅持課上課余加強身體基本素質訓練,增強自信心。其次,應引導學生多從生活中創造條件,通過網站瀏覽、劇場觀摩、音像資料學習、舞臺演出、社團活動、文化下鄉、幼兒園見習等多種途徑注意收集積累相關舞蹈素材,培養學習興趣。第三,應結合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在不同風格特點的舞蹈學習中結合幼兒舞蹈的學習與創編,從訓練組合的隊形創編到自選音樂的自主創編,從課程學習實踐創新到行業專業資格證書考取以及各級職業技能大賽的角逐,逐漸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和熱情,進一步增強自信心。還可以結合“童謠表演、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專業選修課以及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進行綜合創新實踐,更有助于實現舞蹈教學的活學活用,幫助學生鞏固和延伸相關的舞蹈技能。
3.舞蹈課程教學中不斷挖掘新題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兒歌的自唱自跳、童謠的多種表演,讓這些孩子喜歡的題材用舞蹈表演煥發童真光彩?在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教學中,除保持常規教學項目外,我們可因地選擇本地區生活中的傳統、民俗文化作為舞蹈教學、創作的內容補充,還可選擇流行的健康街舞、爵士舞、機械舞、熱舞勁舞等時尚舞蹈元素作為舞蹈語言的課外延伸。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舞蹈音像資料品種繁多,教師既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應把優秀的創意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順應時代發展不斷更新課程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針對舞蹈課時少,內容多的局限,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可采用必修與選修、興趣小組與社團活動等多種形式來實施。不同形式的舞蹈課程能提供不同的精神養料,有效拓展舞蹈內涵。必修課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選修課則根據教師專長和圍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舞蹈專業成長需要來設立,如《中國古典舞》《舞蹈欣賞與排練》《童謠表演》《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興趣小組則是通過專項的活動時間專門組織一部分舞蹈特長生拔高舞蹈技能,可打破年級界限,細分為中國舞、拉丁舞、爵士舞、街舞等興趣類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舞蹈社團是學生群體組織,以老帶新的原則開展,有形體健身社團、民族交流社團、舞蹈表演社團等。同時,還可以建立幼兒舞蹈創編實訓室,加強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專業的設施設備、豐富的音像視頻資料和多彩的舞蹈元素開展舞蹈藝術實踐課程;鼓勵學生收集舞蹈音樂、利用多媒體剪輯合成并運用所學的舞蹈技能技巧自編自導作品參加各類文藝演出;進行模擬仿真教學,甚至定期邀請幼兒來校體驗幼兒舞蹈創意活動,促使學生學以致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多種舞蹈教學形式相互支撐實施過程中,全方位多層次豐富校園文化,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教學評價要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價值觀,圍繞三維度六素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進行多元評價。除常規課程考試外,可結合送教到園、舞蹈比賽、技能展示、演出、基本功過關測試等手段開展課程評價,促進學生專業核心素養與舞蹈綜合能力的發展。如每年開展日常舞蹈訓練匯報、期末舞蹈表演創編考核和畢業生綜合技能展示、幼兒舞蹈創編比賽、即興舞蹈創編表演、舞蹈教學技能的專項過關測試等。在實踐探索活動中,學生們的職業理念、教育素養和舞蹈意識、創新思維、表演能力都能得到極好的鍛煉與發展。
隨著“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改革浪潮的到來,要實現基于“核心素養”的學前教育舞蹈課程改革和創新,教師就要勇立潮頭,經受全新教育理念和實踐探索的洗禮,堅持向“素養本位”轉型。通過轉化舞蹈科目之核心素養,調整基于核心素養和專業標準的舞蹈課程結構,大力加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材的研發,建立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式舞蹈課程教學模式,優化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方法,建立基于舞蹈核心素養與專業標準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3]堅持培育每一位學生成為舞蹈學習的主人公,成為出色的思考者與探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