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治斌
(新疆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隨著我國互聯(lián)網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其逐漸滲透到了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蓖瑫r,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推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中也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yǎng)融合統(tǒng)一”。對此,高職院校需要給予思政教育更多的關注,并立足于現(xiàn)階段的信息技術推動思政課教學的改革。
在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下,意識形態(tài)領域間面臨著尤為激烈的競爭。高職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迅猛發(fā)展的信息技術,使得源于網絡的不良思潮以及不同聲音帶給了學生極大的影響,同時因為高職院校環(huán)境較為封閉,具有顯著的群聚效應,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1]。特別是當前高職院校規(guī)模越來越大,學生層次復雜性更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思政工作難度。思政課是將意識形態(tài)守好,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場所,因此急需積極改革高職院校思政課。
首先,高職學生上網調查分析。截止2020 年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9.89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70.4%,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9.32 億。同時,據中國青年網通訊社調查顯示,全國1220 名大學生以手機上網為話題參與了調查。最終結果顯示,25%以上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五小時。由此可以看出,互聯(lián)網極大地影響了高職生的生活,加大高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推進力度,是與當代高職學生現(xiàn)實發(fā)展相適應的需要。
其次,高職學生特點分析?,F(xiàn)階段,高職學生通常為“00 后”,年齡處在18~20歲,大部分高職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且家庭條件較好,個性鮮明,思維獨立,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很強,能夠大膽嘗試。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生主要借助網絡媒介獲取信息與知識,不再一味地盲從教師的觀點,而是能夠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所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這就需要高職思政教學加強針對性,注重學生的關注點,進而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活動。
最后,高職院校學情。第一,高職院校生源復雜性較強,學生底子不強,缺乏較強的自制力。但又喜歡新鮮事物。若是不能給予其正確引導,很容易變成“手機控”,在手機上投入較多的時間,在上網時間充裕、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的情況下,不良思潮風氣很容易影響學生;第二,高職院校比較重視自身專業(yè)課建設,同時因為高職院校開設了諸多專業(yè)課程,在設置課程方面出于對專業(yè)課程的考慮,而將思政課壓縮,如此,便忽視了思政課教學。
高職院校立足于信息化背景改革思政課教學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其一,教學方法服務教學內容的原則。現(xiàn)階段,教學方法正在向著多元化的方向進行發(fā)展,這屬于信息化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由于思政課中包含許多與國家政策、發(fā)展相關的內容,所以無論如何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方法均需要服務教學內容。同時,立足于整體對教材內容進行把握,準確認識教材的主體以及主線;其二,思想和政治教育結合的原則。通過對兩者的有效結合,有利于思政教師對各類信息的過濾和篩選,并根據思想和政治教育落實好教學工作,保證教學符合教材內容。
高職思政教育存在著時效性強的特點,需要教師將各類歷史資料作為教學資源,并關注國家政策方針、國際形勢等出現(xiàn)的變化。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要想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應展現(xiàn)出互聯(lián)網學習平臺的作用,整合與思政課教學相關的資源。具體整合時,應合理運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并結合各類新媒體平臺,保證優(yōu)質網絡資源的共商、共建以及共享,規(guī)范網絡教學模式與資源共享機制。同時,建立網絡教學平臺、開發(fā)移動終端教學系統(tǒng)以及構建資源共享庫等,夯實信息化教學的資源基礎,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互動性差、受眾面窄等相關問題。另外,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還可以運用藍墨云班課、微信、QQ 等軟件,和學生進行實時互動,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加強線上和線下教學之間的結合。如此一來,學生可以采取線上線下與課堂內外學習的方式,在網絡教學平臺和資源共享庫中查找各類學習資料,掙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對于網絡教學平臺而言,涉及許多教學資源,諸如習題考題、視頻音頻以及案例實例等,可加強線上線下之間的融合,夯實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2]。
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需要將自身所具備的主導作用展現(xiàn)出來,將學生作為主體,啟發(fā)學生學習,并調動其學習興趣,進而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學習,順利地將課堂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3]。盡管立足于本質進行分析可知,思政教育指的是向學生灌輸各類社會意識形態(tài),但依然需要重視方式方法。結合互聯(lián)網平臺采取微課、慕課等相關方式將思政課程知識呈現(xiàn)出來,屬于思政課信息化改革的初衷,此種播放途徑存在著自由多樣的特點,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播放輔助講解,抑或是課下運用互聯(lián)網平臺觀看學習,進而在加強學生課堂理論知識學習的系統(tǒng)性之外,讓思政課教學更具趣味性。同時,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手動的方式進行考勤登記,但思政課通常是幾個班的學生同時參與,人數較多,人工點名的方式會消費大量的時間,且難以保證效率。若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輔助,那么就會變得十分簡單,例如某學校運用了二維碼簽到的方式,即上課前教師在黑板上放一個限時30 秒的二維碼,學生只需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證明自己已來上課,如此便能夠讓課前點名變得更加簡單,節(jié)約時間成本。
近兩年受疫情的影響,許多學校運用了線上教學的方式。學生每天都需要在APP 中打卡學習,教師則利用釘釘、微信、QQ 等開展教學活動。此種教學模式在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方面發(fā)揮出了重要作用,使得學校和家庭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教師通過向學生講述黨領導全國人民共同抗擊疫情的真實案例,調動學生愛國情感,深化家國情懷。同時,在真實案例的作用下,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并且,還可以將職業(yè)道德教育和思政課結合在一起,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線上組織學生進行云班會活動,采取視頻、音頻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逆行”的事跡,宣傳與防疫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尊重和熱愛生命,為社會持續(xù)、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4]。另外,在信息化平臺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實時交流與合作探究,進而豐富了學習活動類型?;貧w校園后,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可加強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師模式的探究,做到與時俱進,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對于傳統(tǒng)思政教學方式而言,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狀況。對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注重對此現(xiàn)象的改善。教師正式教學前,可將教學內容上傳到班級群或網絡學習平臺中,讓學生提前預習。教師再在后續(xù)教學的過程中把理論與實踐融合在一起,將重點放在實踐方面,而不是一味地對理論進行講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政課學習情況。運用此種教學模式,可有效加強思政課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的效果,并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在思政課信息化改革方面,教師應做到因勢利導,運用各類信息技術,加強思政教育的影響力,并拓寬覆蓋范圍,進而讓學習內容變得更加地豐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另外,教師可憑借各類多媒體工具,收集與學生學習狀況相關的數據,多方位考核學生學習成果。信息化的教育模式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外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教學場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許多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均嘗試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但是,部分教師所具備的信息化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不高,信息意識也有待提升。并且,某些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實施信息轟炸,不但無法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對學生學習造成影響;部分教師則過于依賴教學課件,導致教學成為PPT 放映課,PPT放映結束教學就隨之結束,甚至于離開幻燈片之后,不知如何上課。因此,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需要積極地轉變自身教學觀念,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形成科學的信息化教學理念,不斷加強信息化素養(yǎng),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水平。
要想發(fā)揮出信息化教學方式的作用,需要明確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現(xiàn)階段,學生才是思政理論課教學的主體,教師主要發(fā)揮著引導的作用。并且,思政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還扮演著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人生道路的引導者等相關角色[5]。為了能夠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需要教師運用好信息技術,利用網絡豐富教學資源,并掌握最新前沿動態(tài),形成自己的認識,然后在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實踐。同時,立足于信息化環(huán)境,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自主地進行學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辯論等思想交鋒形式,最終在思政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總而言之,現(xiàn)階段信息化技術所展現(xiàn)出來的作用與價值屬于不可估量的。為了能夠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需要運用好各類信息化技術,優(yōu)化思政教育過程,將信息化發(fā)展理念和學校管理結合在一起,并將其應用到實際領域中,促進思政課教學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提高,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獲得感,從而使得高校的思政課程教學朝著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