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妹
(瓊臺師范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高校公共美術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構建“大思政”格局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將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進行有效融合,才能在打造“三全育人”機制方面實現更大突破。通過對海南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的基本情況進行研究與分析,盡管絕大多數高校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成效,而且也有很多教師將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納入到教學改革體系當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公共美術教育改革和創新,但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方面進行研究與分析,個別高校在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方面仍然面臨一定的制約因素,需要采取切實有效地措施認真加以解決。這就需要海南高校為推動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提供一定的保障,廣大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的有效實現形式的科學路徑,努力使融合教育實現更大突破。
美術有助于人們提升綜合素質,樹立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助于學生全面發展。公共美術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標一致性的特點,而且二者還能夠融合和互動。隨著國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重視,大力推動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全面、系統、深入融合十分必要,高校和廣大公共美術教師應當對此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深入開展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對于拓展公共美術教育領域和范圍,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公共美術教育體系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在構建“大思政”格局的過程中,只有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有效結合,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水平,并形成合力,通過實施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不僅可以進一步強化公共美術教育的系統性,同時也能夠落實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對于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如通過藝術作品鑒賞,可以使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思想有更深刻的感悟,進而能夠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大力實施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還能夠使公共美術教育的活力得到顯著提升,如有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喜聞樂見”的美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并且在藝術欣賞、藝術實踐以及藝術創新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課堂教學效果很好,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的參與感得到提升。
通過對海南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的整體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盡管絕大多數高校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設計和安排,而且也要求教師積極探索融入課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徑,但仍然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直接導致融合教育的有效性不強。例如:一些民辦高校在開展公共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還沒有將課程思政納入到“三全育人”的機制當中,對教師的要求還不夠到位,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不高,實施融合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需要引起重視并認真加以改進。
深入分析海南高校實施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面臨的制約因素,也包括融合教育理念缺乏創新,至關重要的就是還沒有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在開展公共美術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對課程思政的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直接導致融合教育的針對性和特色化相對比較薄弱。例如:有的調查在開展公共美術教育的過程中,盡管也融入了課程思政,但卻存在“微觀探討少、宏觀講述多”的現象,甚至公共美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兩層皮”和“相脫節”的問題。
對于實施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來說,科學的方法可以使融合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對海南高校實施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的整體情況進行研究與分析,一些教師還存在融合教育方法不夠多元現象,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缺乏有效結合。例如:有的教師不注重在公共美術教育中傳遞正能量、宣傳主流價值、弘揚社會正氣。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方法不夠多元,也表現為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還沒有納入到融合教育體系當中。
從根本上來說,實施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對海南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分析,目前在融合教育載體建設方面還相對較少。例如:有的教師不注重將中華優秀傳統藝術融入到公共美術教育當中,在打造文化融合教育平臺方面還比較薄弱。此外,也有一些教師不注重通過多媒體PPT 等推動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平臺載體建設,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不注重趣味化和引導性設計,效果不佳。
海南高校在實施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想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至關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提高融合教育重視程度,既要將其納入到公共美術教育改革當中,也要將其納入到“大思政”教育體系當中,著眼于構建更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的“三全育人”機制,積極探索融合教育的有效實現形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要著眼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意識、思想政治素養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切實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培訓,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如借助信息化手段來展示思政元素,或者通過典型的案例來融入思政元素,通過作品展現個性品質與思想情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公共美術教師來說,也需要切實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端正教學態度,積極研究和探索將思政課程融入公共美術教育中的有效路徑,科學設計公共美術教育內容,把握課程規律,強化思政教育的融合性、滲透性和互動性。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想使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的融合性更強,還要在推動教育理念創新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重中之重的就是要落實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更加重視融合教育的針對性、特色化和實效性。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海南各高校公共美術教師需要對公共美術教育機制進行科學設計,特別是要將更多的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努力使其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例如:為了能夠使學生對中國美術歷史有更加清醒的理解和認識,可以將優秀傳統美術文化融入到公共美術教育當中,使學生在掌握美術理論、作品、流派、現象、遺存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至關重要。推動融合教育理念創新,也需要教師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公共美術教育當中,加強對學生“雙創”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并且能夠在精益求精方面實現更大突破,如在繪畫、手工基礎知識技能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加大力度。
為了能夠使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要求教師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構建具有多元化特點的融合教育體系,努力使融合教育實現更大突破。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更加高度重視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特別是要將各種教學方法與之進行有效融合,進而才能使其實現更大突破。例如在開展“泥塑的起源和造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歷史文化與之進行有效結合,同時也將中國勞動人民富于創造的精神融入到公共美術教育當中,既要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也要使他們深刻理解和認識通過自身的勞動、創造才能成長、進步和發展。構建融合教育多元方法,還要更加高度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具備自主學習、互動探究意識和能力。例如:積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更多美術知識,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探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海南高校在實施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的過程中,還要大力加強融合教育載體建設,努力使融合教育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公共美術教育當中,特別是在制作多媒體PPT 的過程中,應當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例如:將與“孝文化”、“和文化”等息息相關的美術作品融入到多媒體PPT 課件當中,既要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也要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美術作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將“孝文化”、“和文化”落實到學習的生活當中,切實做到“知行合一”。要不斷突出美術教育技能與學生“三觀”的培養,既要使學生通過學習美術樹立正確的“三觀”,也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且在評價方面進行科學設計,努力在潤物細無聲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新時代,特別是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三全育人”機制,需要方方面面的參與、支持和配合。因而,大力推動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既有利于拓展公共美術教育領域和范圍,同時也能夠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樹立健全人格、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因而,海南各高校在開展公共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深刻地認識到實施融合教育的重要性,也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于解決融合教育面臨的問題,重點在提高融合教育重視程度、推動融合教育理念創新、構建融合教育多元方法、加強融合教育載體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使公共美術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教育實現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