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婷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望城新區中心小學,江西 南昌 330103)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對他們的個性以及自我意識進行培養,這就要求教師要全面的調查和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給學生提供指導,讓他們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拓展閱讀并非是盲目讀書,而是要讓學生讀和他們成長相符的文章[1]。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都不一樣,教師在給他們推薦書籍時就要做到有目的性,比如,對于喜歡動植物、大自然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推薦他們閱讀《昆蟲記》這樣的書籍;而對于西方平民生活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閱讀《霧都孤兒》等。因此,在拓展閱讀前,教師應該先統計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況,有目的性地給學生選擇閱讀內容,這樣才能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容時,還能夠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如語言組織、思維及理解能力等。閱讀理解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不僅會影響到語文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拓展閱讀進行指導,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閱讀基礎,提升學生的成績。
碰到有教育意義且有趣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再現,讓學生站在角色的角度上,進一步感受人物的特色以及文章蘊含的道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教學前可以用新奇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快速進入到情境中,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的趣味性,當學生融入到人物心理之后,就可以站在其角度上思考,更好的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比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分別扮演陶罐與鐵罐,立足于角色的角度思考,更好的感受角色的心理活動,讓學生清楚認識到每個人都有長處以及短處,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確看待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諧相處。
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發展有限,因此,教師就需要創立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模式,即閱讀和筆記同時進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思考或是問題記錄下來,也可以看到優美的語句摘抄下來。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以及解決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結束之后寫觀后感,自己進行評價以及總結,在邏輯思考的過程中,加強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比如,在學習完“最大的書”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自然百科全書》,把文章內容滲透到課外閱讀中,逐層遞進,補充學生的知識。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隨手摘抄和記錄的習慣。這具有積極作用,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和情感,學生在摘錄時會形成自己的閱讀思路,甚至是寫作風格。另外,這樣還能夠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學生從最開始的模仿,逐漸發展為自創,這個轉變需要積累很多的素材。隨手記錄能夠讓學生加深印象,可以提升學生的大腦記憶能力。基于不斷的閱讀強化,學生會增加閱讀量,進而實現質變,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學生在寫作中要寫真實的事情,說真話,表達出真實的情感和感受,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就需要強調這一點。很多小學生寫出的文章缺乏情感,影響了作文的質量,導致文章較為空洞,教師要進行糾正。另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低,這也是影響學生文章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無法用語言表述出自己內心所想,導致寫出的文章內容空洞,語言組織枯燥無趣[2]。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和學生的閱讀量不夠有很大關系,學生還未全面認識到閱讀對于寫作帶去的積極影響。學生只有不斷地增加閱讀量,才可以學習其中到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更好的表述出自己的感想和情感。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對學生到閱讀廣度及深度進行拓展,給學生建立閱讀平臺,讓學生可以多閱讀,促進學生寫作和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學習完“窮人”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運用課余時間,結合他們的興趣,搜集“窮人之間相互幫助”的感人故事,在小組內進行拓展閱讀。而教師則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泛讀、精讀或者是速讀,或是把讀寫進行結合,指導學生對故事進行續寫以及改編,通過“作文”的方式,表述身邊感人的故事,讓小組長進行閱讀檢查以及記錄,教師要按時檢查他們的閱讀成果,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得到發展,豐富語文知識,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拓展閱讀教學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提升對其的重視度,積極地開展拓展閱讀教學。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