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敏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南尖塔鎮第一中心小學,河北 廊坊 065000)
課外閱讀材料相對教材內容來說體裁更豐富,趣味性更高。老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積累的單詞量等因素,精心選擇閱讀內容。老師要把材料的趣味性當作首選條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對童話故事的閱讀興致較高,老師可以選擇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學生可以通過繪本圖畫幫助理解故事內容,提高學生猜測陌生單詞的正確率,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通常老師在選擇材料時要和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相配合,有利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有熟悉感,并且能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習的單詞。學生愿意讀并且能夠感受到文章的趣味性,就更喜歡閱讀。
如五年級上Unit3“Our animal friends”,課堂上所學習的單詞有animal,leg,body,arm,tail 等,會拼讀的單詞或詞組有one…the other…,body,or,wing,rabbit,finger 等。根據本文中出現的小動物rabbit,老師為學生精選了繪本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故事中的Peter 是個又淘氣又可愛的家伙,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角色,所以學生非常想知道Peter 是不是逃脫了Mr·McGregor 的追捕。學生愿意讀,是閱讀教學的首要條件,也是閱讀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課外閱讀材料非常多,來源也比較廣,老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效取舍。閱讀中比較重要的是精讀和略讀關系的科學處理,略讀是指學生在閱讀中只需大體了解文章內容,像一些課外讀物,報紙雜志上的英語小短文,學生只要了解文章的大意即可,能夠用“Who,When,Where,What”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精讀則一般在教材內容的閱讀中會用到,所謂精讀就是指對文章內容要逐段、逐句進行閱讀,理解文中出現的語法,積累文中出現的語塊。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讀透文章內容,把握文章重點。精讀需要在課堂上完成,略讀可以放在課下,學生處理好精讀與略讀的關系能夠減輕課業負擔,輕松愉快的面對英語的學習。
如在學習五年級Unit7“At weekends”時,學生需要精讀教材中的內容,學會文中周末生活的問法和答語,并積累文中所出現的短語如fly a kite,go to the cinema,have a picnic,sometimes,chat on the Internet 等。學生在閱讀時需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進行精讀文章,學會對話交流,并應用于實踐。學生在閱讀課外英語報時,老師要教給學生抓關鍵詞的方法,篩選重要信息,提高概括能力。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通常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事件結果,學生能夠略知文章大意即可。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老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需要,只講應該講的內容,比如閱讀方法的選擇。傳統英語課堂就是老師灌輸的課堂,從新單詞的學習到語法知識的運用,從語句翻譯到練習題的答案,老師事無巨細地講,包攬所有的教學內容。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會被老師分析得支離破碎。學生只能被迫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機械完成閱讀學習的內容。學生沒有深切的閱讀體驗,沒有思考的過程,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也便沒有了感情。
老師要做好引導,如果是教材中的文章,老師可以設計引導閱讀的問題,尤其是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展示,能夠看得到自己的閱讀收獲。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不斷總結經驗,有效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如在學習教材內容時,老師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找出自己的疑難點,根據自己的理解感悟文章內容,收集文章傳遞的信息。如在學習五年級上Unit5“What do they do?”時,學生只要了解問句What do they do?的意思后,用相應的職業予以回答,就可以解決本課的重點內容。老師在導學時要讓學生分清What do they do和What does he/she do的區別,相應的答語也要用第三人稱單數的形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中可以快速掌握本課的學習重點,并能夠拓展到實踐對話交流中,這就是學生自主閱讀的效果。
學習講求效率,效率需要正確的方法予以保證,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不夠,需要老師精心指導,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激發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老師要教給學生精讀和略讀的方法,有效攝取信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老師要培養學生積極閱讀的情緒,堅持學生為閱讀主體,不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要履行好老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逐步邁進英語閱讀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