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敏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中學,山東 東營 257200)
進入新時期以來,新一輪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教師們也逐步認識到了學生課堂主體性的重要性,提出了很多高效且新穎的教學手段,希望學生們快速進步。初中階段,數學學科是學生學習的既基礎又重要的學科,對于學生數學思維和能力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們也在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高效的教學手段,希望學生們能夠在獲取基礎數學知識的同時創新能力等素養不斷提升。
興趣是調動學生課堂主動性最佳的手段和方案,因此也是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追尋的目標。情境教學法就是激趣最佳首選方案,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帶著興趣主動投入到情境中,并且能夠在情境中自主抽象出數學知識并且高效掌握數學知識。此外,在激趣式數學情境中,學生們的數學綜合能力也能夠快速得以提升,為其后續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奠定了基礎。
例如,學生在學習“圖形的全等”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一上課便利用多媒體將三組相同的圖片呈現出來,提出問題:“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有哪些共同特點?”學生們會一直認為圖片完全相同。緊接著,教師又利用多媒體將一個三角形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位置變化的動態圖呈現出來,促使學生繼續思考“圖片運動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為引出“圖形的全等”夯實基礎。在情境的引導下,學生對圖形全等的探究十分感興趣,能夠快速找出完全一樣的圖片的轉化形式,同時也認識到了圖形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重合到一起的特點。教學情境的創設更利于學生高效獲取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將生活與數學學科知識建立緊密聯系,進而為后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新課改重點強調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并將此作為重要的目標。合作式教學法是一種將學生團結到一起的教學方式,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課堂主人翁地位快速凸顯出來,因此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初中數學知識點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探究任務的形式展開合作活動,促使學生通過團體的力量快速解決問題的同時高效獲取數學知識,進而為以后學習夯實基礎。
例如,學生在學習“探索軸對稱的性質”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上課前先鼓勵學生展示出自己課下制作出的軸對稱圖形,同時引導他們回憶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在溫習舊知的同時引出新內容。然后,教師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鼓勵學生觀察多媒體呈現出來的兩個數字14 以及兩條線段間的關系,并結合之前的學習經驗討論數字和圖形的關系。在小組合作環境中,學生們能夠快速將之前獲得的知識點遷移其中,認為它們是軸對稱圖形,并且通過友好互動和合作發散思維,從垂直平分、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幾個方面回答問題。在合作活動中,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以凸顯,獲取數學知識的效率也進一步提升了。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如何促進所有層次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高效獲取知識以及消除他們之間的差異性是教師們研究的重點。新課改中提出了分層教學原則,該原則是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基礎上實現的一種高效教學手段,獲得了教師們的認可。初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基礎和特點將其進行合理分層,也可以將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教學方式進行分層,以此促進所有層次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快速提升自己,同時也促進他們的數學學習效率進一步提升。
例如,學生在學習“一次函數的應用”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上課前便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層次,同時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求第一層次學生能夠學會通過函數圖像獲取信息,并且可以利用函數圖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要求第二次層次學生能夠在上述要求基礎上認識到方程和函數間的關系,進而建立良好的知識聯系;第三層次學生需要靈活應用一次函數解題過程中認識到數形結合對于解答數學問題的重要意義,并且在掌握解決問題方法基礎上養成熱愛生活和環保意識。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同樣在尊重學生學習基礎上靈活變化教學方法,以此達到上述教學目標。秉承分層原則的數學課堂對于所有層次學生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時也能夠促進他們高效獲取相對應的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逐步將情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幾種不同的教學法引入課堂實現優化課堂的目的,同時也促進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實現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數學綜合能力快速提升,進而為后續學習與生活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