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清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桃源小學,云南 昆明 650224)
語言溝通,是班主任和家長交流學生學習時普遍采用的方式,其中大多包括面談、電話和微信等。可為什么這樣一種簡單、直接的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會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諸如開篇提到的“退群”事件?我認為,矛盾的關鍵在于是班主任溝通的態度出現了偏差。李家成教授在《家校合作指導手冊》一書中提到:“合作一定是主體之間在相互了解和尊重基礎上的共事,而不是單方面的行為。”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和家長進行語言溝通時,應該秉著尊重的態度,不能凌駕于家長之上。面對問題學生的家長,應多一些真誠和耐心,少一些質問與斥責。言語溝通中,大膽肯定家長的成績,適時體諒、理解家長的難處。這樣的語言溝通,會拉近家長和班主任的距離。真誠換來的將是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在這里,我分享一個自己的案例:小呼是我剛參加工作時教的一個學生,“邋遢、膽小、成績差”是很多老師、同學對他的評價,而小呼的爸爸脾氣卻十分火爆,因為兒子的問題,他常常被班主任叫到學校進行溝通。次數多了,孩子學習上沒有什么改變,倒是呼爸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有一次,呼爸又因為孩子的問題被班主任叫到學校談話,因為一點小事,他竟和校門口值班行政發生了口角。同事說到,因為這個家長,曾經的班主任也經常被校領導批評。從那以后,呼爸成了很多班主任眼中“難纏”的家長。了解了學生和家長的情況后,我開始了和呼爸的第一次電話溝通。“家長,您好!我是小呼同學的新班主任楊老師。新學期開始了,為了小呼能有更大進步,我還要經常向您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表現,希望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我的話說完后,電話那邊傳來小呼爸爸的聲音,“楊老師客氣了,我家孩子問題很多,今后要辛苦您了,有什么我能做的我會盡全力配合您!”短短的一次電話溝通,我感受到了來自呼爸的熱情,他并未像傳聞中那樣無理。之后,和呼爸的每一次溝通都很順利,小呼和爸爸都在向著我預期的那樣變得越來越好。
案例中的呼爸,就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管理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家長”。倘若我們在溝通時不注意技巧,將他們推到我們的對立面,后果可想而知。當然,只要我們在每一次語言溝通中,讓家長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尊重,阻力也能夠轉化為助力。
“家校合作”一詞提出之后,許多學校都開始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能近距離、直觀地了解孩子在班級各方面的表現。我所在的學校也舉行過這樣的活動,但由于課時緊、班額大的因素,學校的每次活動只有少部分家長代表能參與,開放時間也只有半天。怎樣在有限的條件下組織好這樣的活動呢?這就需要我們的班主任有所選擇,在眾多的活動中,找到契合本班實際情況的主題,顯得尤為重要。
“走進了家長的心,自然也就貼近了家校的心。”班主任老師在組織家校活動時,應該充分地考慮到家長的工作、時間、心理期待。從家長的角度出發,摒棄傳統的“班主任布置,家長被動參與”的家校活動模式。了解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的期許,掌握家長想要的,這樣再有目的地開展家校活動。也就是通常說的:“家長的需要,是班主任努力的目標。”
“我現在最害怕接到孩子班主任老師的電話。”朋友在餐桌前向我聊起自己的育兒經歷。一問才知,朋友的孩子比較調皮,在學校經常“闖禍”,以至于她一見到班主任的電話就覺得壞事又來了。久而久之,提到班主任,她就滿腹的委屈和害怕。
這樣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班主任老師好像真的只有在學生有問題時才聯系家長,目的是通知家長配合教育好他們的孩子。優等生的家長或許很少有這樣的煩惱,但問題學生的家長就難了。一天當中可能會因為孩子的作業、紀律、衛生等諸多方面出現問題而被班主任約談。工作時電話響個不停,進學校也成了家常便飯。一開始,家長還會有點羞愧和緊張,但次數多了,家長對班主任的話就像產生了免疫,雖口頭答應著,但卻沒有任何效果。這樣的溝通,慢慢變成了班主任單方面的情緒宣泄,家長收到的全是孩子的負面消息,氣急敗壞之余,解決辦法就是回家對孩子一頓揍。當家長感覺到他的孩子在班主任眼中只有缺點時,間接的也就喪失了對班主任的信任與尊重。“我的孩子要是會,還要你們老師干什么?”這是一位家長在被老師約談后說的話。聽上去有些極端,但也不是沒有道理。
班主任在學校里是和學生相處機會最多的人,只要我們用心地、多角度地去觀察和發現,再差的學生也會有長處。倘若我們看到一個問題學生有了進步,就及時與家長溝通,把孩子的進步和家長進行分享。溝通中,家長感受到自家孩子在學校被老師重視,自家孩子也同樣優秀。這樣的溝通內容,重鑄起了家長的自信心,再看到班主任電話時,就不會再有顧慮和不安。
我的班級里,有一個小男孩兒叫小杰,因為成績差,同學們都疏遠他。有一天,我偶然間發現小杰把散落在教室角落里的一個空塑料瓶撿起來扔到了垃圾桶里。我心里為之一振,班會課上,便當眾宣布讓小杰擔任勞動委員。課后,小杰激動地跑到我面前說:“要是我媽媽知道了,她一定很開心。”這樣一句不經意的話點醒了我,這次班委安排不僅對于小杰來說是獎勵,對于他的家長來說也是值得高興的事。回到辦公室,我撥通了電話,把這個好消息和小杰媽媽進行分享。“謝謝您,楊老師!我家小杰成績不好,您還這樣關心他,作為家長,真的很感激!”聽了小杰媽媽的話,我有點慚愧。想起以前和小杰媽媽的對話,都是圍繞著小杰種種學習問題展開,以保證承諾結束。現在想想真不該!從那以后,我開始精心收集小杰的每一次進步,用圖片、語音的方式分享給他的媽媽,不管多晚,微信里總會收到暖暖的兩個字“謝謝”。
溝通,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協作的主要方式。而真誠平等、契合有效、分享喜悅的溝通,才是有溫度的,才是融化冰山的最好利器。希望我們的班主任能在工作中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溫情,做一個有溫度的班級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