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志
(河北省蔚縣第一中學,河北 蔚縣 075700)
在以往傳統的教育觀念中,一直以“師講生聽”為主要的教育方式,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不能夠主動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事倍功半,很難讓學生真正從學習中找到快樂,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識。在新課改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改變了以往以老師為本、學生為輔的局面。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課堂中,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主動思考,學習知識是自主學習的關鍵一步。探究式教學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
21 世紀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的發展代表著國力。時代的發展要求教育做出相應改革,這也是對傳統基礎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布魯納的思想觀點是:學習過程由過去、轉變、評價三個部分組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盡可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思考問題,并在最后自己得出結論。對于這個時代而言,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是需要能夠適應社會環境、獨立思考的“學習型”人才,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重要。
東北師范大學的校長史寧認為:教育的好壞取決于兩個方面:一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學生發展;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基于這兩個方面,國家在新一輪課改中更看重自主創新型人才。在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新思想、新工藝、新技術是十分重要的,以往單一的知識型人才在當今社會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現在的社會需要的是能可持續學習、自主創新的人才。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基本都是以老師“滿堂灌”為主,一節課從始至終老師都在講解。其中好的一方面是能夠快速增加學生的知識量,能夠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為升學考試提供保障。不利于學生發展的一面則是進入大學后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不知道怎樣聽講、做筆記和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他們缺乏獨立的思想和自主學習能力,這一現狀在大學生中很普遍。現在高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解得很詳細,無論是整體的知識框架還是一些細節的知識點,全部由老師灌輸給學生,由老師牽引著學生走,這對學生的獨立學習、思考能力有極大的限制。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他們只想知道課本上的知識是什么,只是想牢記一些公式,而對于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公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論他們并不關心。事實上,學會獨立學習和思考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學生只有學會獨立自主地學習和思考,才能夠更全面地認知,才能夠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創新。這種思想在學生進入社會以后有著顯著體現。因此,基于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需要,新課改必須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
探究式教學是由美國著名科學家施瓦布在20 世紀50 年代的教育運動中首先提出的。他認為在學校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自己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在探索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
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獨立思考,收集和處理信息,調研等方法最后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十分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有探究、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并使學生勇于擔當責任和自主創新等。探究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它具有開放性、問題性和實踐性等特征。學者研究認為:經歷探究過程,獲得情感體驗,知識的積累和更多的開放式互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
數學探究式教學是老師通過各種措施把學生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凸現出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并解決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以問題為載體,讓學生自己收集、處理和分析這些問題,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概念和結論的產生過程,初步嘗試自己理解這些數學知識,最后對其有深層次的認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之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通過情景引入問題,在分析問題中導入課題,不但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生的抽象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還沒有完全成熟,通過老師引入一些實際問題,能夠讓學生更具體地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導入問題:
小明在2012 年準備投入100 萬與朋友做生意,投入后有兩種回報方式:一種是選擇年利率(12%)或者單利(10%)收回本息,另一種則是按年利率10%,每年復利,10 年后可收回本息。請問投資人該選擇哪一種投資方式更有利?按單利來計算,10 年后本金和利息和為10×(1+12%×100)=130(萬元),按照每年復利來計算,10 年后的本金和利息總和為10×(1+100%)10,這種公式計較麻煩,如何不使用計算工具而快速得到答案,所以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對公式進行求解,然后老師順勢提出(a+b)n 的課題。
從課堂教學中不難看出,學生對于這種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更積極,有著更強烈的求知欲望,主動學習,學習效率會更高。
探究過程中,學生小組對二項式有了大致了解,并有了自己的結論。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掌握了這個知識,所以就需要老師指定幾個學生上講臺將自己小組的思考、交流成果板書下來,并由學生自己講解,這樣對于講解者和聽講者都是一次鞏固,并允許學生積極發言,順利溝通和討論,在相互討論中使學生對知識點有全面把握。
當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思考,合作探究和討論掌握了知識點后,老師應該引導學生使用其掌握的知識點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對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提問和解決問題,從而更全面地了解知識。
在社會的發展和新課改的推動下,基礎教育的改革越來越重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導地位,是基礎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轉變。但這一轉變也不可一蹴而就,應當循序漸進,使學生能夠主動、深入地學習。只有在這種自主性學習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自己,發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