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正欣
(河北省定州市大辛莊小學,河北 定州 073000)
在新時代的教育環境下,學校和家長都期盼著促使小學生更加真實勇敢的表達著自己的感情。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語文教師要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聯系現實生活。
小學生即使是中級學生也是一開始去接觸寫作,他們可能并不知道如何去寫。舉一個身邊的案例,我的小侄女是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她其他科目都非常優秀只有語文一直徘徊在七八十分左右。我了解過后發現她的“拉分項”就在寫作上,由于不知道如何寫,她考試時甚至連字數都湊不夠。后來我發現她在完成老師布置的平時寫作練習,就像“日記”或者“周記”的形式她完全沒有思路,我引導她說可以寫這個假期你去哪玩了呀或者學會了幫助家里做家務了之類的都可以寫,她突受啟發然后寫下來,也是干巴巴的流水賬內容,毫無營養和自己的感情表達。
所以,就我小侄女的這樣子的表現讓我發現他們即使是中年級的小學生了也依然缺乏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的寫作能力。這就需要老師去給予引導,或者去給他們寫作要求,也要比讓他們毫無頭緒然后像湊字數一樣的完成任務似的去完成寫作,這樣會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抵觸情緒,這與教學初衷背道而馳。
在上一小節中提到的例子,學生在寫作中缺乏主觀能動性,他們的腦子里關于如何寫作沒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說是一片空白。這就會導致他們去網上搜文章去看、去模仿,別說小學生怎么會,現在的小學生從幼兒園時期就學會了怎么用電腦手機,玩的非常熟練。去網上搜案例,就很有可能導致讓小學生思維固化、模式化,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學生寫作模式化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現在的小學生無論是教育環境還是生活環境的質量都很高,他們并不是缺乏寫作素材,而是缺乏發現寫作素材的能力。學校會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活動,例如,各種形式的運動會、演出活動、踏青活動、去參觀紅色基地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而家庭也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星期天帶他們去看電影、少年宮,給他們參加各種興趣班,假期帶他們去各大景區去旅游,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所以說,現在的小學生并不是缺乏生活情趣,而是他們缺乏把經歷的生活情趣轉化到寫作里。
積極促進小學生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是因為這樣可以讓小學生對身邊的事物有更深的感悟,讓他們在習作中學會感恩、了解什么是真正正確的事物,這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讓他們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不僅是語文習作教學的要求更是語文教學的目標。所以說,語文教師一定要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勇敢的說出、寫出自己對一件事物最真實最用心的想法。
我們在上學期間相信都遇到過這樣的作文題目,題目給出一個故事情境,讓我們自己發揮想象力去立意一個主旨寫出一篇文章。在小學語文習作中這樣的要求對于學生的挑戰還比較大,但教師可以借鑒,可以用生動通俗的語言給學生講述一個聯系到現實生活的一個情境,然后再讓學生充分自由的進行想象聯系,然后寫出一篇有關這個情境的文章。促進學生在文章里表達自己充沛的感情和真實的想法。
已經中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看待事物會和我們已經成熟的思維不一樣,他們可能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去表達。例如,一天的天空上布滿了云朵,我們可能第一反應就是今天是多云天氣,而他們可能注意到的是各種形態的云朵,他們眼里能看到純粹的美好。這時候去糾正他們告訴他們今天只是多云天而已,那些云也只是自然界形成的,并不是真的牛在天上飄,這樣做無疑是愚蠢的。作為教師應當去鼓勵學生去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而不是扼殺他們的思維,去告訴他們所謂正確的想法。
由于小學生過多的看作文大全之類的作文書,大多形成了固定的模板和思維,作文就顯得呆板沒有什么新意。面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采取有必要的方式去改變這種現象。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一個事例然后讓同學們去發表自己的作文思路或者說是一個大概的作文想法。然后引導他們去打破固化作文模式,多創造新的作文立意。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語文教師對此加以積極引導,讓他們在生活中升華情感真實的表達在寫作中。引導學生去注意身邊所發生的事物,讓他們勇敢的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感情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