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湖南省衡陽市青少年宮,湖南 衡陽 421001)
小學教師教育質量管理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尤其是時代的背景下,對于人才的培養側重已經發生了變化,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教育的關鍵。很多教師在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法上都在求新求變,但是如何在此過程中管理好教學質量是目前廣大教學工作者普遍面臨的困境,也是教育改革中必然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就小學教育進行的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分析了當前教師在教育質量管理方面遇到的困境,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解決自身問題的思路,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教育質量管理的好壞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學生如果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更快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并將之內化為自身的素養,這就是好的教育質量管理,反之則是不完善的教育質量管理。目前小學教育中常見的教育質量管理困境,筆者總結了以下三點。
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育、題海式練習逐漸成為過去式,新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現狀而言,教師雖然逐漸扭轉了自身的教育理念,但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割裂,甚至是矛盾。例如有的教師想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堂小組討論學習的方法,給學生留出主動探究的空間,但是不能夠很好地完善這一教學策略,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經常開小差,討論的效率很差,不僅沒有起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反而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得整體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教學內容往往會非常重視趣味性,因為小學學生的年齡特點,枯燥的教學很難提升教學效果,也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把握不好趣味性和學生知識內化效率之間的平衡,導致出現課堂上學生都很積極,學習熱情也很高漲,但是知識的學習效率以及掌握程度會比較差。出現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不能夠讓趣味性和知識性有效融合在一起,而是將趣味性和知識割裂開,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被“趣味性”拉走,反而放在知識學習方面的精力有所缺失。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要求,也是指明了教師教學創新和改進方向的理念。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快速地提升成績。這本身就同核心素養培養是有沖突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加關注于學生更加深層次的思想和能力提升,并以此帶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應對考試能力的提升,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教育過程。就如同田徑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技術的關系,技術的進步能夠很直觀地提升成績,但是身體素質才是更加根本的東西,而要提升身體素質則是一件長期的工程,是一個見效比較慢的過程。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學習的“身體素質”,習題練習就是“技術訓練”,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應該如何進行取舍,是當下很多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
面對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沖突的困境,首先教師要糾正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真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育的要求,領會其中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并將之作為自己進行教學工作的指導和目標。其次就是教師要將全新教育觀念作為引導自己教育策略創新的關鍵點,將教學策略的創新和完善常態化,通過不斷地實踐改善自己教育策略。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及時得到教學策略實施的效果反饋。就拿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來說,教師不能夠只是給出教學活動的指導,而不去關注學生具體的參與效果,應該根據學生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環節,例如當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很少發表意見,或者人云亦云不主動進行思考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分解討論話題,讓每個學生都各持觀點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不斷完善教學策略。
面對教學內容趣味性和知識內化效率處理不當的困境,教師應該糾正趣味性和知識性之間的地位,將知識性放在首位,從知識本身尋找趣味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科知識學習的樂趣,更好地將趣味性和知識性進行融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多挖掘教材中文章本身的文學性,讓學生體會到遣詞造句的魅力,從文學美的角度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既能夠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更好地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
核心素養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教師沒有必要專門針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或者自學能力等等素養進行專題培養,可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進行滲透教育,這樣既能夠更好地在短期內提升學生的成績,也能夠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數學學科教學當中,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可以借助習題講解以及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滲透,利用習題練習的方式,選擇具有更具思維方法運用的題目,既能夠夯實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也能夠鍛煉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核心素養培養與應試背景下加強學生解題能力鍛煉的統一。
總之,小學教師教育質量管理中有很多困境,尤其是在時代巨變的今天。作為教師應該積極主動面對這些困境,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思想和觀念,從學生本身的學習需求出發,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最終解決面臨的困境,將小學教育質量推向新的高度,為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好地教育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