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妤晗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中國文化從誕生之日起,幾千年來便從未中斷過,即使歷盡挫折,受盡磨難,卻依然代代相傳,日益昌盛。國家的強盛,表面看是經濟和軍事,更深層次的、起決定性的原因則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除了“表現在對文化方面的自我確信外,道路、理論、制度自信中,也無不滲及文化自信”。1
工業革命以來,西方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形成的心理優勢俯瞰世界,在此基礎上西方強有力地向它國輸入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某些西方學者非常片面地認為,肇始于歐洲的西方文明才是人類的終極文明,是人類迄今為止唯一成功的文明,是世界上最正確的文明。鴉片戰爭時期,中國因為經濟落后,相當一部分人也漸漸形成了文化自卑的心理,以為凡是中國的必是落后的,凡是國外的必是先進的。實際上,在文化層面,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輕自賤,我們完全有足夠的底氣站起來看歐美乃至世界,既不仰視,也不俯視。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信承載民族自我認同的價值取向,形成文化向心力。堅定文化自信是我們不畏艱險,不懼壓迫,以厚重民族獨立精神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精神力量。
進入新時代,我國文化軟實力日益增強,但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依然不容松懈,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工作十分重要。隨著網絡的普及,國家網絡安全問題日趨嚴峻,西方文化的滲透方式更具技術性、隱蔽性,對青年一代的腐蝕和滲透更強。新時代青年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代,網絡已成為他們獲取信息、溝通交流、塑造品格的主要方式,他們對網絡普及率高、依賴度高、發聲頻率高。網絡信息的狂轟濫炸、內容質量的良莠不齊使得主流媒體作用邊緣化、主流價值也同時被削弱。如果沒有堅定的文化自覺和正確的文化自信,將難以保證國家文化安全不被腐蝕。這一現狀甚至會威脅到國家財產安全和國家經濟社會的有序發展。因此,我們在文化自信方面要充分“守根固魂”、在意識形態陣地方面要堅定“站穩筑牢”。
文化始終是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通過不斷地自我完善,以及廣泛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形成了一套小可修身齊家,大能治國平天下,兼能與時俱進的文化體系,在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著民族的強大融合力和向心力。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流變里遇到過的困難難以計數,但我們的民族同胞們憑借著大無畏的精神力量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歷經艱險,奠基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堅持和發展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為中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堅定文化自信是我們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鑄魂工程,偉大的時代召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需要偉大的自信。偉大的精神和自信為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有力的價值驅動力和文化氛圍。要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凝聚最磅礴的精神力量來照亮民族精神的火炬,這是文化作為動力的時代必然要求。要以脫貧攻堅的偉大壯舉、全面建設小康的前沿案例、社會秩序的有效治理為著力點,傳播振奮人心、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文化,為社會大發展大繁榮積聚不竭動力,把堅定文化自信作為精神的深厚土壤,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引擎。
中國古代先賢早就看到,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不只是競爭關系,更重要的是合作關系、互幫互助的關系、相互依存的關系。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損有余而補不足”,而不是簡單的赤裸裸的競爭關系。在人與人之間,孔子強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西方文化強調的是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的“適者生存”理論就是根據達爾文的生存競爭思想提出來的。他認為社會一切事物和關系都存在競爭關系,這是推動物種進化的最優方式,這就是著名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這個理論在美國風靡一時,至今依然影響深遠。因此,美國受資本邏輯的支配,在全球事務中奉行美國優先戰略,主張最多的就是利益以及建立在某些共同利益上的共同體,在違背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情況下,就會對別國不遺余力實施打壓。
西方文化一直存在著唯我獨尊的傲慢思想,缺少包容他者、兼容并蓄的吸納精神。中國文化歷來強調兼容并包、相互借鑒,中國對外來文化的利用,是不斷吸收、為我所用,而不是拒絕排斥。中國文化建立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之上,既不是全盤否定,也不是全盤吸納,而是有選擇性的取舍,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因為中國文化的融會貫通、兼容并蓄,倡導“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不斷吸納優秀文化保持活力、常變常新。如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活學活用,后來才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革命道路,改革開放之后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等,這些都是兼容并蓄的精神體現。
西方國家強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念,認為只有他們代表了政治、文化的最終發展方向。提出“歷史終結論”的學者福山認為“資本主義與自由民主的現代體制已經超越了歷史和意識形態矛盾,但其他的世界角落還在追趕歷史。自由民主制度也許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1顯然福山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制度可以亙古不變。西方奉行唯我獨尊的萬能文化,以傲慢的眼光俯視他國,與外來文化很難融為一體,而中國兼容并蓄,是以能夠接受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并支持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之路,奉行互不干涉內政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堅守為世界謀大同的天下情懷,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現在逐漸顯露出成效,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具體實踐,為世界發展指引了方向。
《論語》記載,孔子到衛國,感嘆當地人口眾多,冉有問人多之后怎么辦,孔子說,“富之”,冉有又問富裕之后怎么辦,孔子說,“教之”。中國古代先賢,一直是把養民富民放在第一位,中國共產黨把這種思想理念一直傳承賡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就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1959 年,毛澤東同志指出,“須知我國是一個有六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吃飯是第一件大事。”鄧小平同志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到2020 年,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得到了徹底解決,都是養民富民的科學運用。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然而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和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19 年美國的貧困人口比例為10.5%,超過3400 萬人。2020 年新增800 萬貧困人口,超過4000 萬人淪為貧困人口。美國的資本至上,對社會危害更大的是權力越來越成為資本的奴隸,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國選舉。美國的競選制度資本至上,沒有錢寸步難行,據美國非政府組織敏感政治問題研究中心統計2020 年美國大選總花費達140 億美元,競選國家領導人成了資本“燒錢”大比拼。政治與資本同流合污的質疑聲即使沸沸揚揚,但也改變不了大企業和特殊利益集團為支持“種子選手”“一擲千金”。他們的目的就是“被投資者”得勢之后能夠“投桃報李”。四年一次的資本狂歡,已然成為“美國民主”向政治獻金的黑洞。
中國文化中的“天下大同”、“兼容仁愛”文化決定了中國人愿意以最廣博的胸懷,包容接納任何一個民族。伴隨著歷史上各族人口的遷移流動,中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我國遼闊的疆域,強化了在經濟上的互依互靠,促進了在文化上的兼容并包,增進了在情感上的融合親近。中國歷史上沒有宗教戰爭,也沒有發生以種族滅絕為目的的民族戰爭和罪惡的奴隸交易。自中央加強和推進對口支援新疆、西藏以來,始終把這項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積極主動作為,加強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族人民的血肉聯系,促進了受援地的經濟發展。2021 年7 月,習總書記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廣場說道:“我們56 個民族是中華民族共同體,要同舟共濟、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今日之中國,只有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而沒有民族之間的貧富差距。
種族歧視在美國可謂由來已久、可謂是根深蒂固。他們在歐美奴隸貿易中,被奴役和妖魔化,甚至有科學家著書立說來佐證黑人是“人類最低等級”、美國國父托馬斯·杰斐遜聲稱黑人“身體和頭腦天賦比白人低一等”,這些所有的話語都在論證黑人種群在生物起源上就比其他種族更為低劣;當新冠疫情來襲,華人和新冠病毒被聯系在一起,造成了美國各地針對亞裔面孔的仇恨和暴力襲擊;《獨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甚至也不包括白人女性。直到1848 年7 月,美國才通過了他們的第一個女性權利條例,承認女性在社會和政治地位上與男性平等。當然,這也只是文件,事實上并未得到真正實施。直到20 世紀,海倫·凱勒還為女性權利一直做著斗爭,美國憲法至今沒有承認男女平等。美國社會無孔不入的歧視和偏見給特定人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創傷。
幾千年以來,中國文化通過不斷地自我完善,形成了一套小可修身齊家,大能治國平天下,兼能與時俱進的文化體系,在世界之林始終保持著民族融合力和向心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較優勢”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西方文化的意義和價值,而是是為了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我們在文化層面,根本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輕自賤,我們完全有足夠的底氣既不仰視,也不俯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諸多傳統文化理念、優秀文化思想、傳統文化道德,歷經千年依然歷久彌新,閃耀著古人智慧的光芒,依舊有著其永不褪色的精神價值和時代價值。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文化風范,“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注釋:
1.沈壯海:《我們黨要堅定什么樣的文化自信》,《中國紀檢監察》2016 年第23 期。
2.蔣紅.問題與反詰:馬克思是烏托邦主義者嗎.思想理論教.2018(7).第43 頁.